古人云:“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天下那么多书,也有我未曾读过的,一生没有什么缺德的事,任何话都可以对人开诚布公。
关于读书的话题,足够说上三天三夜,古今中外的文化书籍堪称书山学海,我们根本无法全部知晓,只能按照专业类别选择性地阅读。《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中说: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
以阅读史学方面的书籍为例,曾经有好事者统计过,假设一个人每日读一万字,一年读三百六十五万字,他需要十一年,才能将全套二十四史读完一遍。所以,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历史上能做到这个地步而且有条件完成这个目标的学者,屈指可数。对于普通人来说,假设所有正史,只是走马观花地翻阅一遍,贪多不化,左进右出,除了能在茶余饭后作为吹牛皮的谈资之外,其实没有多大意义。
大家称赞一个人见多识广博览群书,常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富五车是古代的计算方式,那时的文字记录在竹简上面,完成一部书籍需要大量竹简,多到用牛车来拉。那么问题来了,五车竹简到底能够容纳多少文字呢,我想应该不会超过小学生书包里面那几本教科书。
古代书籍少,寒窗苦读的青年们翻来覆去研究的都是那几本经史子集。现在书籍多,每年出版的新书琳琅满目,如何选书也是广大读者的必修课。关于选书三十六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科技书籍要读最新的,文学作品要读最老的,古典文学永不过时。
市面上那些汗牛充栋的畅销书就不要买回来研究了,当时在书店翻翻就好,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一些励志人物谈成功,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成功者是靠读成功学而成功,也许成功学作者最大的成功就是出版了一本成功学书籍,并成功引起读者的注意。
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还是要在名家经典作品里面汲取养分,感受文字的魅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着中国古典世界最有生命力的时代,凝聚着完整的华夏之美,却又可以轻松地浸润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口之间。看一个中国人身上负载着多少文化,背诵唐诗是最好的测验。
多阅读、多思考、多创作,这是通往文学道路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只有坚持不断地输入,才能保证持续地输出。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经表示,文学之道的入口处有两级台阶,它们分别是质朴叙事与感性描述。文学爱好者常犯的错误,就是太迷醉说理和抒情,并美其名曰:哲理,真情。其实,如果没有动人的叙事作主干,那些哲理和真情都没有文学地位,不管用多么漂亮的词句来包装,也一无是处。
格局高的作者讲究虚怀若谷,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谦虚、低调、谨言、慎行。眼界低的作者通常好为人师,会两把刷子便志得意满,言语之间总是带着说教的口吻。从事文学创作,切忌从哲理和抒情开始,而应该学习质朴叙事,也就是训练把一个故事干干净净讲好了的本领。
文学创作者一切要靠作品说话,最好不要把自己当作文学,应该让读者面对作品,而不是自己。如果在读者面前频频露脸,却没有佳作问世,就会让读者产生厌倦。
![](https://img.haomeiwen.com/i17987632/f44f2d3f2caa0e42.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