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呼

作者: 三木三石 | 来源:发表于2023-12-24 00:00 被阅读0次

    原文: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网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论语》编写组让孔子从卫国孔圉开始,一路点评,包括郑国子产、齐国晏子、鲁国臧文仲、楚国令尹子文、齐国陈文子、鲁国季文子、卫国宁武子,其中齐国的陈文子邦无道则跑,跑而又归,卫国的宁武子邦无道则佯,愚忠孽礼。
    以上孔子所评诸君,后人一生考谥,除了晏子为平,子产为成,其他皆优。
    但观史,无论是子产还是晏子无论是道还是德,其谥得都应在孔圉之上,只是孔子认为孔圉当得文,而对于晏子、子产之谥不论。
    或许孔子清楚,一是论而无意,二是各诸侯国考谥因国情、被考之人的社会关系而不同,于是统论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在谥评陈文子时,“每日三省吾身”,应该想到了自己。
    陈文子因为崔杼祸乱,出逃齐国,但每到一个国家就发现政事和齐国几一样,于是就又回到齐国。
    孔子的体感呢?
    当初离开时,其实内心是不愿意走的,三步一回头,还希望季桓子能挽留自己,结果没有;到了卫国呆了三年,推行仁礼不成事,于是到陈国,又三年,结果还是不行,不仅如此,还被讥笑、羞辱。
    此时,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六年了。
    这时的孔子已经奔六十了,虽然达观,弟子视为坦荡自如,还能弦歌不缀,但其心淤积的个中六味杂陈,只有自己品尝的出。
    陈文子发现各国不好,马上就回齐国,而且回得去,孔子何尝不想,但却想而不得,回不去!
    就在此时,因为鲁国季桓子死,季康子主事。季康子派人请冉由去季家做总管,也就是做季家的管家、家臣。
    孔子既高兴,又伤心。高兴的是终于有回鲁国的可能了,伤心的是来人不是请自己回去而是请冉由回去。于是对冉由说,这次回去可以重用了,“归与!归与!”
    但冉由走时,子贡送他,就说老师也非常想回去,你回去之后一定要在季康子面前多多美言,请老师尽快回去。
    冉由的同父异母、同岁的哥哥冉雍因孔子评价、推荐,给季氏做过家臣,但只做了三个月,就辞官不干了,由此冉由对季家的家情、诉求也是清楚的,冉雍做不到的,冉由可以!
    冉由这六年来一直陪着孔子也是吃了苦头,长了阅历,断然也不再想如其兄冉雍一样灰溜溜辞官不做!
    于是辞别孔子和同门,兴匆匆归鲁做官而去!
    孔子本想冉由回去,自己也能尽快回去,岂不知这一等就是八年!这八年中亦是在郁郁不得中度过,期间大弟子颜回死了,妻子死了,儿子孔鲤死了。

    孔子几经辗转,最后还是在卫国。
    冉由在过去的八年中,勤奋、努力,“受人所拜,忠人之事”,“得人钱财,替人建功”,终于让季氏在鲁国的地位稳定下来。
    冉由没有忘记老师师徒一行,只是没有功业前,人微言轻,行有不得,眼见孔子望七十了,总要归根的,于是再言季康子。
    季康子何尝不知十几年前的孔子是要同国君一起以灭家臣的名义置三桓于死地的,但孔家的事他也清楚,孔子老了,老婆、儿子都没了,还有一个小孙子,但孔鲤之妻还要再嫁人,孔子可以回来了。
    曲阜,虽是鲁国首都,很小。
    公元前484年,终于有一天,季康子派使者迎接孔子回去。
    孔子八年,何尝不是朝思暮想地看月亮,数星星,期盼着这一天!
    冉由治世之能,为师岂能不知,这些年冉由帮助季氏做了很多事,比如祭祀泰山、税收改制等等,孔子认为冉由在助纣为孽,坏了国家之礼!
    孔子事君不事臣,为国不为家!
    只是,孔子看春秋,演周易,何尝不知那时的国家就是家国,国是之乱多是萧墙之祸!鲁国如此,天下之国莫不如此!
    孔子明白,不想出来。

    不论怎样,一十四年苦旅,终于可以结束了!
    孔子呼“归与!归与!”
    虽然知道季康子能够迎接自己回去,也是冉由之功,但心中有郁,且因礼,不以为冉由有功!
    孔子再呼“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何意?
    孔子对弟子们说,我们那家乡的小子冉由,太狂妄了,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知道自己吃了几碗干饭,好像干出了成绩,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看我回去怎么处置!
    孔子归,冉由被逐出师门,并且孔子弟子都可以攻击冉由!
    “以怨报德”,孔子为了!

    “归与!归与!”在司马迁的《孔子世家》中,孔子先后说了两次。
    前次是孔子让冉由速归鲁国,做官。
    后次是孔子和弟子速归鲁国,处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i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