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职妈,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正面管教的教养工具——有限选择。
大家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去买条裙子,导购小姐一下子给你拿了5条让你选择,你反而不知道怎么挑;你问老公吃哪家餐厅时,如果他说“随便哪家都可以”,你会更迷茫;老板指派你完成一个任务,跟你说:“你看着办”,你反而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有些时候,选择越多,我们反而越焦虑。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是这样。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给孩子选择的权力,却并不加以任何限制,可能会把孩子搞得晕头转向。比如你问孩子:“你今天想穿哪件衣服?”就会导致孩子在这件事上跟你争来斗去、浪费很多时间,而同时也无法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所以,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出了“有限选择”这个工具。在她看来,“有限选择”可以让孩子开始习惯在边界内做事,而边界会让孩子变得自律。简·尼尔森强调在使用这个工具时,要谨记“少既是多”的原则。
使用“有限选择”的三个步骤
在具体使用“有限选择”这个工具时,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操作。
情景: 孩子玩得很高兴,不愿意离开。
第一步:问孩子:“现在我们要走了。你是想像小兔子那样跳着到车里呢?还是像大象一样重重地走过去?”
第二步:如果孩子还是不想离开,你可以这样和善而坚定地告诉他:“留下来继续玩不是一个选择。”然后,把两个选项再重新说一下。
第三步:在给了孩子这两个选项之后,最后对孩子说:“你来决定。”这样就赋予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和能量。
一般来说,对于家长提出来的要求,孩子往往会置之不理,而对于给出来的选择反而会做出反应,尤其是当我们在给出选择后,再加上这条:“你来决定”的时候。
如何确定选择范围/选项
那么,选择的范围我们该如何确定呢?简·尼尔森告诉我们要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原则一:年龄越大,选择范围也越大
选择的权力,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小龄段的孩子能承担的责任范围有限,所以给他们的选择也就更加有限。而大龄段的孩子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因此给到他们选择的范围也就更大。比如说,小龄段的孩子可以选择是现在上床睡觉呢,还是5分钟以后再睡。而大龄段的孩子则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什么时间睡觉,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因为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决定自己早上几点起床,放了学做什么,等等。
原则二: 给出的选择孩子和你都能接受
情景:有一天,我3岁的儿子晚上10:00多还不睡觉,但是,我又想赶紧让他睡觉去做自己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我问他:“你想现在上床睡觉吗?”他没同意。很明显,我的这个问题并没有体现上床睡觉的必要性,也没有体现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于是,我等了5分钟,再次问他:“你想盖那个小碎花的被子睡觉呢,还是盖蒙奇奇的被子睡觉?你来决定。”他选择了蒙奇奇的被子,然后就钻到了被子里。最后那句“你来定”,赋予了孩子力量,让他知道,他是可以自主选择的。而且我给出的这两个选项孩子可以接受,我也能接受。
谈到这里,有些妈妈可能要问了,如果孩子两个选项都不选,提出其他的方案该怎么办呢?如果他提出来的方案你觉得还可以接受,那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觉得没法接受,那就再次重复刚才提出来的两个选项好了,最后别忘了再加上:“你来定。”如果孩子还是无法接受这两个选择,那我们也可以告诉他:“在你没准备好之前,我可以为你做决定。”然后我们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就去做好了;如果孩子感觉不好,那就让他和那个不好的感觉待一会儿好了。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限制的选择完美地呈现了和善而坚定的养育原则。坚定的部分体现在孩子需要完成某些事情;而和善的部分在于提供给孩子一些选择,即便这些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有限选择”这个工具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注意控制情绪,因为当父母在觉得很疲惫、心情烦躁的时候,跟孩子使用有限制的选择这个工具时,往往也得不到他们热切的合作;而当父母情绪平稳、语气温和地使用这个工具时,不仅能让孩子变得更配合,同时也让我们彼此的连接更加在线。这两种不同状况下,取得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