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七,老家炖肉熏肉。我特意和哥哥开车回老家,看大锅里翻滚着的肉,吃刚刚熏好的猪排羊排。毕竟,只有吃到了肉,才算是过年。
从小,老家大爷熏的肉,就是年夜饭的重头戏。过年吃饺子,是习俗。过年吃熏肉,是我们家的特色。于我而言,只有吃到了大爷熏的肉,才算是过年。在外面呆了这么久,我也吃过了内蒙的烤羊腿,吃过北京的铜锅涮肉,吃过新疆的烤串……可是没有一种肉,比过年时大爷熏的肉更香。
大爷在腊月二十七熏肉,我赶回家吃第一锅。回到老家已是下午,大爷已经熏好第一锅羊排。
熏好的羊排此时,待熏的猪肉正在大锅里翻滚着。大锅下的火烧得正旺,锅里的汤沸腾着,像温泉似的不停地冒出小泡泡,热气升腾。锅里的肉在一片缭绕的烟雾中若隐若现、来回翻滚,溢出的香味儿早已飘满了整个屋子。
正在煮肉的大爷 热气升腾中的肉大爷用筷子试着肉。待到筷子能顺畅插进肉里,肉就算是煮好了。这时,大爷会用筷子把锅里的肉夹到旁边准备好的盆子里。这道工序的要求是:快!保证肉们能在差不多的时间离开沸腾着的汤,进入下一个步骤。
煮好、捞出后放在盆子里的肉这时的肉已经熟透,可以吃了。但是大爷每年都会把煮好的肉熏一下。用大爷的话说是:熏过的肉,吃了不上壮。意思是,熏肉不油腻。所谓熏,也叫上糖色。在熏肉之前,大爷会先将大锅里的汤舀出去。舀汤也是讲究一个快。舀的慢了,锅就凉了。锅凉了,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炒糖色。若想熏一锅好肉,就必须做好每一道工序。毕竟,熏肉也是门手艺活儿。所有的手艺活儿,都要对每一个环节有所苛求。
把锅里的汤舀出来舀出汤来,大爷就要亲自上阵,开始炒糖色了。抓两大把绵软的白糖放进锅里,就着刚刚的汤搅拌一会儿。这活儿看着容易,其时间、火候儿却都是极有讲究的。
炒糖炒好糖后,大爷拿出平时蒸馒头用的架子,把架子摆在刚刚炒好的糖上面,再把盆子里的肉在架子上一一摆好。看着待熏的肉乖乖躺在架子上,心里觉得痒痒的。等待吃肉的过程,因为期待而甚是美妙。
把盆子里的肉摆到大锅里的架子上 摆好的肉肉都摆好后,就要开熏了!大爷把锅盖盖好,添足柴火。不一会儿,锅里冒出滋滋的声音,糖分在火的助攻下纷纷跑到肉上,把肉染成诱人的红色,肉香也迫不及待地从锅里溢出。滋滋的声音越来越大,肉还未现身,香味儿已在屋子里肆意弥漫。
熏肉烧火最后一个工序:掀锅盖,吃肉!我把刚熏好的肉拿在手里,顾不得烫嘴,一口咬下去,用牙撕下一大块肉。肉在嘴里,越嚼越香。所谓大口吃肉的妙处,尽在于此。
对我们吃货来说,所谓年味儿,就是要在过年时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于我而言,老家熏的肉,就是年味儿。吃到熏肉,才算是过年。浓浓的肉香里,是一年年的记忆。但愿无论世事多坎坷,我们依旧年年有肉吃。
(拍照技术烂,大家适当发挥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