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史心理学婚育 心理 命运解析 公众号 tyh197296167
这160年来,他把人类的内在荒原变成全宇宙的沃土 | 弗洛伊德

这160年来,他把人类的内在荒原变成全宇宙的沃土 | 弗洛伊德

作者: 世图好书 | 来源:发表于2016-05-09 09:32 被阅读450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迄今为止,我只能崇拜您(弗洛伊德)深刻思想的思辨力量,以及这一思想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

    ——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符号。他惊人的理论在专业领域和普罗大众间引起共鸣,在艺术、大众文化、日常心理学中都留下了非常明显的痕迹,人类的生活也因他而截然不同。

    弗洛伊德以毕生精力,研究了未曾被人们关注的“潜意识”,创立了精神分析学,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医学、文学、哲学等方面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并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他和爱因斯坦、马克思一起被称为“改变现代思想的三个犹太人”。

    一本书写尽大师毕生的故事

    弗洛伊德和妻子玛莎

    弗洛伊德和女儿苏菲

    弗洛伊德的妻子名叫玛莎·贝尔奈斯(Martha Bernays),和他一样,也是犹太人。如果从订婚那年算起,她和弗洛伊德相伴57年,养育了6个孩子。 弗洛伊德的一生爱情如火,工作似柴。

    西格蒙德凝视着坐在桌对面的玛莎,她那椭圆形的柔弱的脸和热情的眼睛,这眼睛是那样地严肃而诚实。他心底突然涌上一阵喜悦和怜悯,感到自己迫切想要保护她,可是,他居然还不能对她使用昵称。她星期日就要动身去度夏了,他只剩下两天的时间。一想到他还没来得及向他吐露自己的爱情之前,她就会离去,一想到在他们重逢之前,他有可能失去她,他不由地恐惧得打了一个寒噤。玛莎打破了沉默。

    “西格蒙德,你放弃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去干你本来不计划的私人行医,你会感到愉快吗?”

    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对她是至关重要的。

    “会的,因为‘爱情如火,工作似柴’。”

    她没有理会这诙谐的回答,蹙起额头朝他身上靠去。不知道是由于科隆香水的馥郁,还是由于他在默德林曾深深吻过的她的秀发的自然芳香,他内心感到一阵紧张。

    ......

    玛莎伸出一只手,爱抚地放到他的手上,就像一个忠贞的朋友。虽然当时周围吃喝嬉笑的人群分散了他的注意,但是他很快就领会了玛莎的感情。现在,他必须马上向他吐露一切,这将决定他终生的幸福。

    ——《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

    《心灵的激情:弗洛伊德传》从弗洛伊德26岁热恋开始,写至其80岁时为躲避法西斯迫害而仓皇出国。生动地展现了弗洛伊德的生活、心灵及事业,使我们对这位卓越的心理学家及其学说,有一个清晰全面的了解。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对精神分析创始人传奇一生的详尽探究,翻译家姚锦清教授权威译本

    作者: 欧文·斯通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译者: 姚锦清 等

    出版时间: 2015.06

    弗洛伊德与荣格:伟大的纠葛

    很多人说,荣格和弗洛伊德之间感(ji)情(qing)深(man)厚(man)。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1907年,弗洛伊德邀请荣格去维也纳作客,结果聊了整整十三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此后他们每星期通信,两家经常互相串门做客。在一封写给荣格的信中,弗洛伊德(比荣格大十九岁)亲切地称荣格为精神分析王国的“王储”,并称荣格是他的“长子”。

    美好的时光持续了六年,但是,学术的分歧和性格差异,却让两人最终决裂,老死不相往来。其间弗洛伊德被荣格气昏2次,说荣格有“弑父情结”。

    荣格在其自传中提到,一方面,荣格不能容忍弗洛伊德把权威性看得比真实重要。(荣格知道了弗洛伊德与妻子和姨妹之间的“三角关系”)另一方面,荣格在学术方面也追求着自己的独立性,他并不想完全局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中。

    1912年,荣格出版《转变的象征》,并脱离了精神分析协会,和曾经的教父老弗爷正式走向决裂。

    更多弗洛伊德与荣格纠葛详见《弗洛伊德与荣格》。

    探究无意识的心灵本源,揭秘两颗伟大心灵的邂逅与碰撞

    作者: [美]亨利•艾伦伯格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译者: 刘絮恺 / 吴佳璇

    出版时间:2015.02

    丛书: 世图心理“冰山系”

    走下神坛的“精神分析之父”

    著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弗洛伊德的使命》一书中提到:

    谈及弗洛伊德对真理的热望,如果不谈及他最卓绝的品质之一——他的勇气,那就失于偏颇了。许多人潜在地热望理性和真理,但是很难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因为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而这种勇气却很难得。这里所说的勇气是特殊的。它主要不是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由或财富,虽然这后一种勇气也很难得。信仰理性的勇气需要直面孤独或孤立,对许多人来说,孤立的威胁甚至比对生命的威胁更难忍受。但是,追求真理必然使探索者身处孤立境地。

    书中谈及弗洛伊德和父母亲的关系、弗洛伊德和女人的关系、弗洛伊德对男人的以来及对弗洛伊德人格与影响力的分析,发现弗洛伊德是一个孤独的人。如果不是在积极地从事其发现,追求他的准政治性目的,他就不会感到幸福。

    精神分析之父走下神坛——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的多面分析

    作者: [美]埃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译者: 尚新建

    出版时间: 2015.09

    丛书: 世图心理“冰山系”

    弗洛伊德是一个脆弱的人。他对恫吓、迫害、背叛及其敏感。因而,正如人们所预料的,他对确定性总怀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由于个性所致,他似乎感到,确定性不在爱之中,而在知识之中。如果他想要摆脱疑虑,摆脱失败感,那他就必须在理智上征服世界。

    弗洛伊德是一个持有清教徒式生活态度的人。如果他不能保证在这方面的“德性”,他几乎不可能这样赤裸裸地描写性。

    弗洛伊德的宗教和政治信念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是十分有趣的。回答他的宗教信念是什么这个问题十分简单,因为在他的各种作品中,特别是《幻想的未来》中,他的态度十分明确。在对上帝的信仰中,他发现了要求帮助和拯救的表达,而实际上,只要从孩提的梦幻中醒来,运用他自己的力量、理性和技能,人类就能——如果不能拯救自己,至少也可以——帮助自己。

    弗洛伊德与佛陀的相遇:直面欲望

    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自传中他特别强调自己对于宗教心理学研究做出的贡献。他指出“我自己对于我在宗教心理学方面的贡献,评价极高。在《弗洛伊德遇见佛陀》一书中作者对东西方的心理学进行了整合研究,用精神分析和佛教来谈论欲望。

    弗洛伊德与佛法认为欲望是人对人世痛苦现实的自然反应,一旦脱离欲望,我们就不再是自己。

    不要害怕和压抑欲望,而是应该重新疏导、驾驭它,为我们所用

    作者: [美] 马克•爱普斯坦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译者: 梁永安

    出版时间: 2016.05

    很多人都认同“既然追求快乐会带来痛苦,何苦还要追求快乐!”的想法,因为即便最愉快的经验,也难免夹杂着不满足感。这是因为任何快乐都是转瞬即逝的,让人有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退缩、漠然、回避主宰了我们的一切,欲望被压抑,我们的生命活力亦开始流失。而欲望不会因为我们假装它不存在而消失,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被压抑之物将会重返。”

    弗洛伊德对欲望的理解:总是等待着永不会来到的东西。我们追逐的乃是自己永不可能真正拥有的东西。总是有什么不对劲,就连快乐也会让人失望。我们的执着让我们总是“缺少了些什么”,这是欲望的修持帮得上忙的地方。

    我们的文化中有个基本常识,那就是人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一如为身体健康负责。有趣的是,弗洛伊德并不是这样看。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一个佛教已讲了两千多年的道理。他看出,想要治好我们与欲望的关系,第一步就是要先明白,欲望不是我们所有的。“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意念负责。”他喜欢这样告诉病人,强调他们必须要改变对待欲望的情绪立场。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受制约的,渴求欲望的满足。满足一旦没有来到,或没有停留太久,我们就会退缩。当爱人规避我们控制他们的企图时,我们非但不会欢庆,反而感到失落。面对不安全感时,我们便退回到我们已知的自我里面,让哀怨麻木我们,让我们的欲望裹足不前。弗洛伊德建议我们走别的路——一条与东方的欲望之道如出一辙的道路。它鼓励我们对待欲望不要占有、控制或融合,而是用肯定、欣赏的态度看待欲望本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立哥行:美国心理协会调研数据显示,只有不超过5%的心理医生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是正确的。精神分析学派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考方法。

      本文标题:这160年来,他把人类的内在荒原变成全宇宙的沃土 | 弗洛伊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fe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