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去爱——《爱的艺术》

作者: 学乃身之宝 | 来源:发表于2016-05-08 20:54 被阅读588次

    文|阿唐胞苷

    著名长篇小说《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等诸多方面的深刻问题,还给我们展现了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书中的斯佳丽,直到玫兰妮将要不久于人世,才感受到自己对她的依赖和爱;听到玫兰妮告诉自己,瑞特对她的爱才意识到,自己背后的这个男人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等到瑞特和自己“敞开心扉”,才体会到自己的深爱已经无法融化那颗曾经滚烫的心……,她后悔自己没有真正去了解曾经爱过的两个男人,以致失去了他们;她懊悔自己做出伤害玫兰妮的事情;她慨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她重新再过一遍这些年该有多好啊!”

    斯佳丽在爱中醒悟,后悔自己当初的不懂爱,不会爱,那么,什么是爱,我们该如何去爱呢?《爱的艺术》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爱的艺术》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埃里希•弗洛姆代表作之一。书中作者从人道主义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作为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并阐释了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这本书的作者埃里希·弗洛姆,他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此外,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移居美国后始终保持和该学派的关联,他的思想特色是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其思想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1941)、《为自己的人》或《自我的追寻》(1947)、《心理分析和宗教》(1950)、《人心--他的善恶天性》(1964)、《健全的社会》或《理性的挣扎》(1955)、《爱之艺术》(1956)、《弗洛伊德的任务--他的人格和影响分析》(1959)、《心理分析和禅宗》(1960)、《人性会占优势吗》(1961)、《马克思论人》(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1962)、《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1965)、《希望的革命--通向人性化的技术》(1968)、《人的本性》(1968)、《心理分析的危机》(1970)、《人的破坏性剖析》(1973)、《占有还是生存》(1976)、《弗洛伊德思想的伟大和局限》(1979)等。

    弗洛姆认为,在金钱至上的当代西方社会,很多美好的感情正在消失,尤其是爱情,更是走向了衰亡。

    “任何客观地观察西方生活的人都不会怀疑,爱——胞爱也好,母爱也好,还是性爱——在西方生活中,相对来说只是罕有的现象了。代之以爱的是各种形式的虚假之爱,事实上,这些虚假之爱正是爱在衰变时的种种形态。”——《爱的艺术》

    正是为了解决现代西方人们的现实处境,弗洛姆提出把爱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新维度和新路径。

    全书共四章,简洁精炼,内容丰富,包括:

    一、爱的理论——爱是什么

    1.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解答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分析和阐释了现代西方人们的生存境遇:即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从自然界中摆脱出来,获得了祈望已久的自由,但随着人们自由不断扩大的同时,人越来越感觉到孤立无援,生命无意义,所以人们渴望着要逃避这种自由。

    而解决这种生存冲突的现状在弗洛姆看来是爱。只有爱的重新组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孤独、寂寞和焦虑。

    2.爱是一种艺术

    弗洛姆在书中第一章就肯定地回答了,爱是一门艺术。

    “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如果我们想学会如何爱,就必须象我们想学习任何其它艺术——例如音乐、绘画、雕刻、医学或工程技术——时一样地着手。”——《爱的艺术》

    3.爱是一种能力

    弗洛姆认为,现代大多数人都把爱的问题看成主要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主动去爱和爱的能力问题。同时他还指出,现在很多人认为关于爱,没什么需要学习的,爱的问题是一个关于对象的问题,也就是无法找到适当的对象所爱,所以才导致爱的困难。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一个正确的对象,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发生了。但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关于心身能力的问题,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是灵魂的一种能力。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人的个性条件下的融合,即成熟的爱。

    4.爱的本质是给予

    正因为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所以,弗洛姆认为,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爱的主动性特征可用这样的表述来描述: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而给予在生产型性格中,则是潜能的最高表达,也就是说,人们在给予的行为中,体验到自我的力量、财富和能力,并且这种提高生命力和潜能的体验使得自我充满了欢乐。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并不是它是一种被剥夺,而是因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生命的存在。”——《爱的艺术》

    除了给予这一因素外,弗洛姆还指出了爱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并相互依存。爱是对我们所爱的生命和人或物成长的主动关注;责任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我对另一个人的需要的反应;尊重并不是惧怕和敬畏,而是能够按照其本来面目看待某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认识是关心和责任的引导,是尊重的前提,是帮助我们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了解到内心世界最核心地方的动力。

    二、爱的实践

    虽然弗洛姆指出,爱只能是一种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体验,无法给出如何去爱的标准答案,但他还是在爱的实践层面,给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如下:

    纪律:一门艺术的实践要求纪律,没有按照一定的纪律行事,做不好任何事;集中:一门艺术精通的必要条件;耐心:任何一个试图精通一门艺术的人,必须有耐心才能取得成就;最大关注:没有对这门艺术的最大关注,是无法学会它的,否则只是爱好者,无法成为行家。

    同时,掌握爱的艺术还需要一些特殊条件,弗洛姆是这样回答的:

    首先要克服人的自恋;要具有客观性,即按照其现实面目,客观地看待人和事物的能力;要有理性,即客观地思维的能力;要谦卑,即理性背后的情感态度;要有信仰,因为爱的艺术实践是要求信念的实践;要有积极的活动,因为爱是一种积极的能动性或主动行为,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生产性运用。

    三、我们该如何去爱

    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挥爱的能力,就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爱呢?

    首先要学会自爱。弗洛姆在探讨爱的对象时,指出爱有胞爱、母爱、性爱、自爱、以及对上帝的爱之分。在阐述自爱时,分析了爱自己和爱他人不是互相排斥的。原则上,就“对象”和爱者自身的联系而言,爱是不可分割的。爱某个人是爱的能力的实现和凝聚。

    对于自爱,人对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确定,根植于其爱的能力。

    自私与自爱远不同一,实则是对立的。“自私的人没有能力爱其他的人,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爱他们自己。”——《爱的艺术》

    自爱即接纳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不自卑,自信前行;自爱即完善自身,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挖掘潜能,提升自己;自爱即超越自我,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突破自己,成就未来。

    其次培养爱的能力。爱的能力需要在“中心的体验”中发现和培养,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人的实在,才有生命,才有爱的基础。只有当两个人都在其存在的中心互相交流,双方中每一个人都从其存在的中心体验自己时,爱才是可能的;拥有爱的能力既要有“去爱”的能力,还要有“被爱”的能力,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是一种把自己与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

    再次拥有大爱的情怀。大爱就是以感恩的心欣赏你不喜欢和不爱的,生活的不快、讨厌的人或事,会因为你的排斥而一再出现,因此,你必须学会生活的艺术,将之蜕变为爱;大爱就是要与社会保持联系,“如果爱意味着对每个人都持有一种爱的态度,如果爱是一种性格特征,那么,爱就不仅必然存在于一个人与其家庭以及朋友的关系中,而且必然存在于他与所有在工作、事业或职业中所接触的人的关系中。”——《爱的艺术》大爱是建立在洞察人类本性基础上的理性观念,因为谈论爱不是说教,而是每个人终极的真正的需要,即人的本性需求。

    “如果你爱自己,你就会象爱你自己那样爱其它的每一个人。只要你对其它人的爱不及对自己的爱,你就不会真正地爱你自己,但是如果你同样地爱所有的人,包括爱你自己,你就会爱他们象爱一个人,这个人既是上帝又是人类。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爱自己、同样也爱其它所有人的伟大而正义的人。”——爱克哈特

    对于爱这个永恒话题,弗洛姆虽然是针对当时西方社会的现实问题而展开论述的,但是《爱的艺术》这本书的内容对于当下的我们来说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文|阿唐胞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为即有为:又找到了一本可以读的书,最近书荒,有好书可以多多推荐。
        学乃身之宝: @无为即有为 恩😊会的。
      • 楠天下的太阳花:很好。
        我就喜欢你的分享!🌷🌷
        收入到我们共同的专题《楠天下的太阳花》。👍👍👍
        同时,邀请关注我们的专题。🌻🌻🌻
        学乃身之宝: @楠天下的太阳花 谢谢您😊

      本文标题:我们该如何去爱——《爱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gs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