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越过内心那座山》之绝望型牢笼(11)

《越过内心那座山》之绝望型牢笼(11)

作者: 橘子_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3-12-21 22:06 被阅读0次
无知是希望的敌人。
希望代表着好奇心,是一种力量。
希望是最大胆的想象。
你总能找到可以做的事情。
希望并不能模糊或粉饰现实。希望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黑暗和痛苦;同时,希望也告诉我们,只有在今天幸存下来,明天才有获得自由的可能。
理想主义代表你希望生活中的一切是公平、美好或者容易的。理想主义和否认、妄想一样是一种防御机制。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突然想起5年前,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一名高二的女学生非常绝望地跳进了我们所在这座城市的护城河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间。

女孩的父亲在她跳河的前两年因为车祸去世,留下了她的妈妈、她还有她的弟弟凄凄苦苦地相依为命。她的妈妈工资很低,一个女人养活两个孩子感觉压力非常巨大。这个妈妈的脾气非常暴躁,要求孩子必须好好学习,必须绝对服从于她所谓正确的指示,孩子们稍有不慎,她就会对孩子非打即骂。两个孩子都很害怕这个情绪不稳定的妈妈。

当然历史上也有棍棒打出来的优秀人才。比如傅雷,他的母亲独自抚养傅雷的时候,也曾经用过麻袋把不好好学习的傅雷捆起来,让他作出选择:要么把他扔到河里淹死,要么他就好好学习。让傅雷作出选择。傅雷怀着胆怯之心选择了生,并从那以后开始好好学习。

新中国成立之初,吃不上饭,挨打受饿比较常见。现在人们可以做到衣食无忧,再用棒打去教育一个人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失去了父爱、考试失利、母亲无休止的羞辱,内心的自责,再加上比别人更加贫困的家境,多种因素叠加,让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陷入了绝望之境,于是她以死来控诉它对这个社会的失望。我在想,寒冬腊月,女孩上完晚自习已经11点多,她走在冰冷的马路上,围绕着护城河转啊转,她准备跳下去的时候,她的心一定是痛苦极了。

据说有10%~30%的人有过自杀的想法。可见绝望距离我们很近,甚至可以说就在我们的身边。

作为父母亲,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大脑额叶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于情绪和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清晰的时候,家长要多给予他们看见、关注、鼓励和支持,而不是否定和打压,让他们陷入绝望。

小孩子说的任何关于绝望的言语,我从来都当真,不会觉得孩子在说谎或者威胁啥的,更不会去刺激孩子按照他们说的绝望的方式去做。

对于别人,也要心存善念,看到他们的绝望和痛苦,给他们光,点燃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只有生,一切才有可能。

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儿。

走出绝望型牢笼的关键

➭第一、不要用巧克力包裹大蒜。

勇于正视和承认自己的痛苦,而不是理想主义否定。人无完人,不求全责备。痛苦与希望并存,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第二、不让自己气馁是需要勇气的。

我们只需要关注自己的成长,让自己比过去更好,持续不断就够了。坚持可以创造奇迹,所以永不言败。

➭第三、希望是对好奇心的一种投资。

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满怀希望就会在脑海里种下希望,充满好奇心去迎接每一天每一件事情,让自己感受每时每刻都是全新的未知的和充满力量的自己,那是多么酷啊。

相关文章

  • 《越过内心那座山》秘密型牢笼

    首先被书中“双重生活就是二吊子”逗乐了,可见我曾经当了很多年二吊子。 其次诚实地面对,真实地活自己。如果有隐瞒,无...

  • 《越过内心那座山》自我忽视型牢笼

    一、恐惧:每个人都恐惧被遗弃只是我们的生命蓝图不同,感受程度不同而已。享受成就带来的快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二、天...

  •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听《越过内心那座山》总结! 1,最糟糕的牢笼,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2,学会习得性乐观! 3,改变自己对外部...

  • 《越过内心那座山》之受害者心态牢笼

    什么是受害者心态?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心智僵化的状态,它将你困在过去和痛苦中。一般受害者都会问:“为什么是我?”当人...

  • 越过内心那座山

  • 《越过内心那座山》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越过内心那座山》,这本书的作者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我为什么喜欢讲年纪大的人写的书...

  • 越过内心那座山

    «越过内心那座山» 这本书主要围绕着四个心理学原则。 1.习得性无助。 2.认知行为疗法, 3.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

  • 《越过内心那座山》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被自己或有心或无意隐匿起来的心结。本书作者——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心理学家伊迪丝·伊娃·埃...

  • 读书分享:《越过内心那座山》

    《越过内心那座山》 [美]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最糟糕的牢笼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

  • 《越过内心那座山》解读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作者伊迪丝·埃格尔,是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过内心那座山》之绝望型牢笼(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c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