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颂杨(1842-1914年),字赞卿,秦州天水镇人,晚清台湾地方官。
武颂杨自幼农耕。懂事后于农闲之机,从身上拿出书默读,村人多笑他迂腐,他并不在意。后来连中秀才、举人。
同治六年(1880年)高中进士,授福建知县。当时日本欲出兵侵台,清廷派能征惯战的贵州巡抚加兵部尚书衔的岑春煊任福建巡抚,以加强台湾防务。武颂杨随岑巡阅福建关防,向岑提出不少建策,得到岑的赏识。后来委任他台湾风山、宁化、恒春等地知县。任中发现有诉讼积案200余件,他明察暗访,依法审理,仅两月便全部清理结案,受到当地民众称颂。上司发现他有外交能力,遂荐举为通商总办。中法战争爆发,他协助台湾巡抚刘铭传创建军事基地,取得沪尾大捷,刘铭传上报有功人员,奏请武颂杨为候补同知,正五品衔。任内他兴办义塾,倡导教育,培养人才。对连年水灾引起的灾荒,多方赈济,力劝南洋侨胞捐资救助灾民,未动国库分文。
辛亥革命后,武颂杨因病欲归故里,适逢战事堵路,在西安暂住等待,因病重于1914年卒于西安,灵柩运回后安葬于天水镇东门外。
2018.1.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