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而不虚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4-05-09 08:08 被阅读0次

    初夏的早晨,穿着长袖衬衫下楼去垃圾分类亭投放易腐和其他垃圾,感觉到胳膊有点凉飕飕。于是,回头从储藏间找出一件志愿者穿的红背心套在身上,行走在上班的路上。已退休的部门和街道领导干部看见了,纷纷举起大拇指点赞,问我是否去参加社区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我点点头。其实,穿这套红马甲去大小超市检查文明卫生当然可行,一到周六去做社区楼道网格员也必须这样,只是今天是星期五的早晨,我早了一两个钟头或者早了一天穿了,多少有些不伦不类。

    我就是这样一个不适时宜的人,但我还是尽量做到了“伪而不虚”。

    种花成瘾

    如果给“伪而不虚”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我想应该是“含而不露”或者“内秀”。这类人通常嘴巴比较笨拙,不善辞令或者要么不出口,出口就容易得罪人。在往日兰溪籍乡贤研究年会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曾有一位南京大学教授,应该是研究李渔的专家,对当时学术领域存在的伪研究现象进行了掷地有声地揭露和鞭挞。当时,我的心灵可受震撼了。一方面为他指出的名人研究太过于实用化,近乎庸俗而高兴,又为他如此直言不讳地在学术会上“亮剑”而感到担忧。

    难道一个人专业达到一定程度,非得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真实的看法吗?是否可以学学那些笑容可掬、斯文到家的教授先讲名人研究成绩一二三,再指点某些不足四五六呀?但学术研究的良知告诉他应该直言不讳,有啥说啥,而不愿意像别人那样赞颂之余,顺便带出自己那些不痛不痒的看法。

    搞学术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首先应该熟知自己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逻辑思维去进行反复思考,又要了解与研究对象有关领域,分析研究对象身上潜在的价值,这价值包括学术价值和社会(时代)价值,觅得研究课题后,进行有效的谋划,并在实际撰写论文时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看了研究文章让听众听了有关讲座后,有所启发和感悟,并就人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或面对面进行探讨,从而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细观当今现实社会,图书馆工作人员不看图书,档案馆工作人员基本不了解档案内容,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的大学副教授“下海”做生意,不给高年级的学生上课,偶尔让他们开开讲座,兜售本就不新鲜的研究课题,还要一请再请。以上这些现象,应该算“实而不为”——职业不虚做法有点虚。这似乎不在本话题之内,仅作早间闲谈,一笑了之。

    陈水河整理于2024年5月10日早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伪而不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wj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