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读书随笔
做一颗成熟饱满的谷粒------《与杨仕鸣》读后感

做一颗成熟饱满的谷粒------《与杨仕鸣》读后感

作者: 泥步修行A | 来源:发表于2024-01-23 15:28 被阅读0次

做一粒成熟饱满的谷粒------《与杨仕鸣》读后感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yí)稗(bài)。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说,五谷是粮食作物中品种最优秀的;但如果种了不能成熟,反而不如秭(zǐ)米和稗子了。仁德的价值也在于它成熟罢了。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我们要努力汲取营养,成为一颗成熟饱满的谷粒。

要成为一颗饱满成熟的谷粒,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炼修为:

一、深耕细作,探求良知的本性。

要想变得成熟完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习来补充认知上的缺陷,达到提高认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阅读自学,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参加各类课程培训,学习了解各类优秀的文化。作为成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修为。致良知学院在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和不断的摸索,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完善的成长之路。在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每周所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老师们经过精挑细选,认真推敲,然后推荐给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平台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有原文阅读,还有原文导读。在学习中,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给我们正确地指引,引领我们逐渐深入体会良知文化的内涵,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许多优秀的人引领我们,与我们相伴同行。所以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认真的读原文,听导读,完成每天的功课任务。

在学习中,还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的扩充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在阅读原文时,凡遇到让人警醒,有所启发的语句,我会熟记于心,细细品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写感悟。凡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就上网搜集资料或者翻阅相关的资料,务求了然于心。凡遇到有关联的经典语句,我会翻阅资料,查原著,看翻译,直到弄明白为止。通过写功课,查资料,扩展了学习的宽度,放大了学习的质量,努力地将知识转化为认知的一部分。

二、用心呵护,培养良知的秉性。

读书是吸取营养的重要一环,也为稻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丰满,那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让心智更加的成熟,让思维更加的完善。有时候读了很多书,不见得自己外在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文中的一些道理会逐渐转化为内在的一种认知,会悄悄地改变我们的一些行为和做法。在这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不一定会让我们成圣成贤,但会在我们面对人生的困境时,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当面对重大的抉择时,会给我们更多选择;当身处精神的孤寂时,会给我们心灵上的慰藉。

在线上课堂中,每一篇文章,每一段经典,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每日反思自悟,在每日的实践心得中进行反省体察。从读到悟,从思到写,在反思内化的过程,良知变成了我们精神的一部分。在近半年的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对良知的认知发生了重大改变,也让自己的行为发生了改变。每日的践行心得从最初的30字到300字,再到500字,直到现在的千字左右,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感悟能力,甚至于写作能力,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提升。在每周分享中,在老师的指导提示下进行流畅深刻的分享;在班委组委的鼓励下,也敢于付出和担当。在作业评选中,被评为优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被推荐到大群,被点评的机会也在逐渐的增加。这些变化都是量变带来的质变。良知的谷粒在慢慢成长,幸福感也在渐渐地提升。

三、知行合一,修养良知的慧性。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读书成长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先生说: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其实知行本为一体,正如佛家看山看水一样,起初的境界和最终的境界都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中间却隔着一重境界,这重境界是经历,是磨练,是践行,是一种大觉大悟的山水,是一种智慧的心境和修为。

加入孤困儿童志愿活动后,被天下无孤的宏愿所震撼,被志愿者的大爱付出所感动。志愿者们真情付出的身影是最美的良知,是最真的知行合一。当良知到达了一定的境界,是无须用文字来证明的。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是大爱的付出,他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充满了智慧的力量。朦胧中,我仿佛看到那颗良知的谷粒,饱满了,成熟了,它俯着身子,低着头,幸福的随风摇曳。

良知是一条通往圣贤的捷径,也是成圣成贤的必经之路。在致良知的旅途上,我殷切的期望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地丰满自己,争取早日成为那颗成熟饱满的谷粒。

相关文章

  • 《致良知》第23~25篇读后心得

    23,《与杨仕鸣》 这篇是阳明先生回复杨仕鸣的一封信,在信的开头,杨仕鸣先生说,在学致良知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理解程...

  • 稗子与麦子完全迥异的结局

    稗子在萌芽青嫩的时候, 与麦子极其相似; 但庄稼成熟之后, 那些毫无价值的野草 与那因谷粒成熟饱满而下垂的麦穗, ...

  • 23.与杨仕鸣

    【23.1】差人来,知令兄已于去冬安厝,墓有宿草矣,无由一哭,伤哉!所委志铭,既病且冗,须朋友中相知深者一为之,始...

  • 雨如泪下

    国士薨 乌云蔽日 伤痛无法隐藏 酝酿已久的雨滴 是一颗颗饱满的谷粒 谷粒上细小的芒针 是戳进心窝的利器 雨一直下 ...

  • 23.与杨仕鸣 辛巳

    【23.1】差人来,知令兄已于去冬安厝,墓有宿草矣,无由一哭,伤哉!所委志铭,既病且冗,须朋友中相知深者一为之,始...

  • 【2017-7-7】 读《与杨仕鸣》

    原文 差人来,知令兄已于去冬安厝,墓有宿草矣,无由一哭,伤哉!所委志铭,既病且冗,须朋友中相知深者一为之,始能有发...

  • 学习与杨仕鸣和象山文集序

    心得:学习与杨仕鸣和象山文集序,主题正法眼藏,通过学习圣学十六字心法,明白了心学的意义何在?致良知。我看起来很努力...

  •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版)阅读笔记(20)

    廿三、与杨仕鸣 1、本篇启发、感悟: “以此磨勘先辈文字同异,功夫不合,常生疑虑”。 先生所答并未解惑。只说不应有...

  • 【功夫不合,常生疑虑】

    《与杨仕鸣》一文“功夫不合,常生疑虑。”这句话又在警醒自己,告诫我,对人对事不要有分辨心,不要评论孰是孰非。人人事...

  • 我懂你的期待

    饱满的果实压弯了腰 遗世独立 我在期待谷粒脱壳 满满入仓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一颗成熟饱满的谷粒------《与杨仕鸣》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zu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