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逍遥游》有感

作者: 晓风知非 | 来源:发表于2024-01-10 19:17 被阅读0次

清代胡文英在《庄子独见·逍遥游》说道:“前段如烟雨迷离,龙变虎跃。后段如风清月朗,梧竹潇疏。善读者要 须拨开枝叶,方见本根。千古奇文,原只是家常茶饭也。”

《逍遥游》一开始,第一句一出,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别有一番韵味。文章描述的都是虚无缥缈,并非真实存在的。但在脑海中,却能意外浮现出深海中一条大鱼的情景。“而化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那名为鲲的大鱼游着游着就飞起了,从深黑的海洋到湛蓝的天空,他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是那样的轻巧。

作者借一只将“徙于南冥”的 大鹏,创造出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 其几千里”的巨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接着, 转入对九万里高空景观的描写,只见“野马”奔腾,微尘浮游,茫茫苍穹难 辨其色,境界极高远幽寂。 而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蜩蜩与学鸠、斥鴳。庄子 用拟人化的手法把鹏鸟与寒蝉、灰雀、斥鴳作比较,先以水与舟作比喻,再用朝菌、蟪蛄与 冥灵、大椿作比喻,长寿者彭祖与众人作比喻,来说明“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价值取向。这样极富魅力的想象力,是《逍遥游》具有奇崛瑰丽的浪漫色彩的原因。

逍遥游,至始至终,语言简洁,读起来却让人深陷其中的意境,无法自拔。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有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无更多的奢望。“无名”,就是忘记荣辱得失,褒贬由人。“无己”,就是忘掉自己,不计生死,超越自我,物我两忘。庄子认为,人如果可以摆脱世间功名利禄的束缚,不在乎自己的胜负得失,追求超然淡泊的自然生活,就可以“无所待”的过着逍遥的人生。

哲学家陈鼓应说:凡中国文人,到了四五十岁年纪,都会不自觉成为庄子的粉丝。我终于熬到了这个年纪开始学习庄子,也成功被这篇《逍遥游》圈粉了。

因为卓越的人生,都离不开蓄势、谋势和借势。如果能够参透其中原委,人生自然能如鹏鸟一样,一飞冲天。

相关文章

  • 读《逍遥游》有感

    我们到底会不会拥有绝对的自由? 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中(起码是在物质层面上)显然不存在了。法律,这门...

  • 读《逍遥游》有感

    初读《逍遥游》我被“逍遥”二字深深地吸引住了,原本以为“逍遥”比“游”更重要。遗憾的是,初读这篇文章,将重心放在“...

  • 逍遥游「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远。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 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01 《庄子》这本书买来也有一年了,去年曾粗粗翻了一遍,感觉好书,特别是文言文,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最近又在翻...

  • 不为浮华遮望眼,归于本心逍遥游

    不为浮华遮望眼,归于本心逍遥游 ——读《名利场》有感 当我看到这本书最后一段的时候,心情忽然有些沉重,并不是因为...

  • 工作日记第二天

    忽尔发现,读庄子的逍遥游很是有感觉,这种感觉是在声音,在时间,也是在情感。 摘取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 桥溪教育随笔——庄子“逍遥游”

    越来越爱读庄子的《逍遥游》,也越来越喜欢和孩子们讨论庄子与《逍遥游》。庄子洒脱,高唱着《逍遥游》扬长而去,而我们,...

  • 再说无用「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

  • 偶读庄子《逍遥游》章节有感

    故事中惠子对庄子说的葫芦大而无实用,既不能盛酒也不能yao水,庄子说:你为什么不把它当成一个小舟,让它载着你在...

  • 逍遥之论——读庄子《逍遥游》有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逍遥游》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zo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