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龄儿童
当孩子不愿意“说”时⋯⋯之前,偶尔会听到一些类似这样的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里,有事情不和老师说,被同伴抓开了也不告诉老师,甚至有时候想大小便也不跟老师说,自己憋着,等到家了才告诉家长。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确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发生:比如有的小朋友很害羞,不愿意和同伴以及老师交流,早上来园也不愿意开口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有的小朋友说话声音很轻、很低,即使离得很近也很难听清孩子在说什么;有的小朋友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但请他回答的时候又手足无措,不知道说什么,缺乏自信心;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幼儿园一遇到问题就用哭来解决,不愿意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通过说的方式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一般这种情况在新入园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较小的孩子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孩子本身性格比较内向,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这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对环境比较拘谨,不愿意与人接触,或者适应过程比较缓慢;另一方面则是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有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总是过度照顾和迁就,很多时候习惯包办代替,孩子多家长过于依赖,而孩子平时一个人玩耍的时间较多,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多重因素逐渐导致孩子难以适应新环境。
当孩子不愿意“说”时⋯⋯而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家园相互配合,多多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交流;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多提供一些让孩子和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通过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表扬孩子的交流行为,逐渐消除孩子对表达的心理焦虑。
当孩子不愿意“说”时⋯⋯其次,通过以孩子喜欢的游戏为媒介,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来促进孩子的表现力;
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自然的融入到“说”的情境中,利用互相渗透各个领域的教育组织游戏,比如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画了什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措施,使孩子从不愿意说到主动说,充分利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循序渐进的锻炼和发展孩子的表现力。
当孩子不愿意“说”时⋯⋯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把想说的话说清楚。
当孩子出现想和他人交流的意愿时,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去尝试,引导孩子尽量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平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总是答非所问,你问东他答西;或者只回答一个字或一个词,不能将话说完整;还有一些孩子思维比较活跃,但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的发展,会出现说话结巴、口吃等现象,
因此,在孩子说话之前,我们先让孩子想一想自己要说什么,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比如“谁在哪里干什么”“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因为……所以……”等类似这样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进行表达,同时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提醒他声音响一点,把话说完整、说通顺,不要着急,有条理的慢慢说,
当孩子不愿意“说”时⋯⋯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通过让孩子讲述图书的内容,编故事,念儿歌等方式大胆表现自己,鼓励孩子把自己知道的故事分享给同伴,同时学会倾听别人说话,让孩子从不会说到完整讲述的过程,不仅孩子的倾听习惯得到锻炼,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自信。
当孩子不愿意“说”时⋯⋯语言是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的。要想培养孩子的口语能力,必须让他们多讲多练。所以,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应该用多种方法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表达的方式,别人才会明白自己的意思,才能和别人进行更好的交流和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