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民俗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作者: 杜帝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15:50 被阅读100次

今天是你的生日:共和国;“9·28”是他的生日:孔圣人;“9·23”秋分是很多人的生日,包括区区在下。凡生日,均为“诞”,故将这一期的“诞”主题秋分小品文推迟到今天发发,凑个“三诞合一”的话题聊聊,也权当是三“生”有幸了。

一般而言,诞辰是“天定”的,尤其在科学技术尚未发达的古代。万物生,均有定。就说人类吧,除了秦始皇、哪吒这些异数的之外,都是十月怀胎后脱颖而出的,而何时受孕、何时呱呱坠地,就都是不可测的了,包括流产、早产等因素在内,如是,就是“天定”的范畴了,有了悬念,方有敬畏。

因此,每个人对于诞辰来说,既有生命来到世界的欣喜底色,但更多的却是生命就此踏上又一个个体走向死亡之轮回悲剧色彩,所以,每一个婴儿是啼哭着出世的。这一哭,还有另一种天生的含义:感恩母亲。因为,在“仲尼未出,古如长夜”般的科学技术缺失古代,生孩子是每个为母者的噩梦,尤其是第一胎。有时必要时,母亲还要为孩子的顺利到来付出自己的生命代价,此即难产时“保子还是保母”的蛋鸡相生之辩式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至今基督教或佛教里的某些教义对此还是承认的,具有悲悯之人性光辉。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这样的话,在古代,诞辰时,是不能说“生日快乐”“诞辰开心”之类的话的,孝亲的人文观念里面就包含了“母难日”的朴素孝亲思想精髓。于是,生日了,反而是要对父母行仪式感礼节,而不是庆祝自己的生日的。庆生,一般多是儿孙为上辈人而操办的;就算诞辰人老了,而自己母亲健在的话,也得以孝母名义办自身庆生之实,且老母居于宴席第一高位的,此为传统之礼。虽呆板点,但有敬畏。

就算到死,也有特殊感恩母亲的礼仪。古礼在操办母亲丧事时就一般比操办父亲的多了一个诵经的环节,叫做《礼血盆经》。这种朴素的敬畏天地而又孝敬母亲的思想主旨是:天地是纯洁不可亵渎的,母亲为了生孩子不惜以此污秽了这种纯洁,产血玷污了大地(所有脏水最终是要流向土地的),因此是有罪的;死时,这种罪要算账。做儿子的就得有担当了,站出来替母亲承担这份原罪,就是通过一部《礼血盆经》的功德为母亲“洗白”,受母罪、报母恩、还母债,让天地、阎王等不追究母亲当初的原罪,得以超度升天或顺利抵达极乐世界。

一部经,几多泪。闻者泣,亲者哭。这些,都是感化的力量,启迪人在任何时刻都要有敬畏之心。

到了当代,到了新时代,由于科学技术发达等与时俱进的因素叠加,生孩子不再凶险乃至温馨多了,诞辰的对待方式自然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诞辰的具体时间也可以不再是天定了,而是人为,自选吉日良辰,自选单胎双胞,不一而足。但从宿命的另一面看待的话,这些“人为”的背后何尝不都带有“天意”的终极加持呢!就如国家的生日,国诞的日子,是人为选择的,但“人为”背后,自有天命,自有天意,以我们共和国的诞辰日来说吧,10月1日当时全国尚未解放透了的,但“国立”之日已出台了,之后再传檄而定天下。这很有趣,犹如人类孕育里的早产,你说,这不就是“天意”使然的么?

说到“国诞”,其实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对于我们这个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国度而言,国诞其实都是“朝代诞”,一个朝代“立国”了,就有了专属于这个朝代的“国诞”,那么,这个“国诞”就是狭义的了,就是“朝代诞”而已。其不似美国的1776年7月4日那样的广义“国诞”,两者在历史的本质上就有了一定的区别。对于我们来说,国都是一个国:大中国(含今古);而朝代不同,“朝代诞”性质的“国诞”就自然时移世易而不同的了。如流水,都在变化中。

跟这个“人为择日”相似的,孔子的诞辰也是如此。当初,孔圣人的“人之初”倒是“天定”的,自然受孕自然分娩,伊母亲叫颜征在嘛,跟“隔壁老王”有了婚外情而“合于野”,即怀上了。这点,倒是符合现代科学的“教义”的,就是一般激情足够的话,受孕的后代都是非常帅气或漂亮的,而且都是很聪明的人,孔圣人就完全符合这一科学道理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铁定诞辰”的也都会模糊了,这也是历史的、人生的规律,时长日久,再“事实”的也都有了悬念存在的空间。于是,孔子的诞辰也就模糊起来了,原本“天定”的日子没有了,而他已成圣人啊,必须纪念,怎么办呢?就只能给“人为”地择一个吉日作为纪念日吧,这个日子就是他的“生日”好了,阳历的9月28日“孔圣诞”就此应运而生。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这样,“孔诞”就既是人为定的一个生日,本质上只是“纪念诞”(犹如上述的朝代诞本质),但也饱饱地、足足地含有天意成分的,物竞天择,均是天意。而孔诞的意义却是非凡的,一个朝代诞类的“国诞”终究是要随着改朝换代而成明日黄花的,而孔诞的纪念却能横跨各朝各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诞辰已是广义国诞类的“个人诞”矣,放眼千年,也就一人,够厉害吧!因为,没有他的“诞”,万古都是漫漫长夜哦。当然,他当得起这个“王者荣耀”,因这世间、人间的基本道理,他老人家可是说出了至少三分之二了,后人只是就此换了一些时代说法而已,也就是说,我们遵循的很多道理及说法都是他的“马甲”罢了。

因此从传宗接代涵义来看的话,孔门也是唯一的“千古一门”的,即使最高贵如帝皇,改朝换代了,其后代传承也就渐渐模糊了,唯有孔门的繁衍,代代均有记录。饶是如此,当台湾方面废除了最后一代“衍圣公”的传承纪录时,也就意味着这千古一门的传宗接代历史之终结。你看,连帝皇、孔圣尚且如此,何况常人凡人老百姓乎!想透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用常以必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这种陈腐思想自居了,所谓的传宗接代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自恋”狭隘想法而已,其实不过三代,最多四代五代,或许就都没有了。而较高境界的传承思想应该是,只要这个世界上有这一姓氏的存在及繁衍也就好了嘛,何必强求“自己”一定生个男孩去完成本来虚无的“传宗接代”伪使命呢!何苦。

而目前很多人包括学界都提出或质疑,我们的教师节为何放着一个好端端的“大成至圣先师诞”不用,偏偏要全新选择另一个普通日子命名钦定为教师节呢?这,就是“帝王术”思想的映射了。凡帝王,必推陈,必出新,都想开创、谁想守成嘛。只有对自身利益有利的,才“循例”搬出祖宗成法以“传承”自居;凡不是的,均会“创新”,这跟人类的弱点之一“自恋”息息相关。这样,就很好理解教师节的全新命定了。换作你来当帝王,估计也会如此。能尊重并真正传承文化精华的话,一般就是“明君”级别的了,开明的境界,最难达到,并非时时可遇,必须有历史契机,而后才会“诞”出此等人物的了。因此,人类社会,更多的是“万古如夜”。而往往如是:越是圣贤,越不自恋。兼收并蓄,融汇贯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嘛。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末了,说说“贱诞”吧。人,有时很怕泄露自己的生日,而这,也是很多先人的认识并教导过我们(尤其是女孩子),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生辰八字。这个就是对“人之不初,性即恶”的基本认知,怕八字被坏人知道了会使坏而去影响当事人的运程什么的,包括蛊惑、鬼魇等。我过去也如此,也按照阴历去过生日的,但后来觉得或许并非如此,人算不如天算,人贵简单顺其自然,生日乃至时辰虽天定,也“人为”,就算被人心难测者知道了,又何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那么自身的吉凶安危也就是天注定的了,跟旁人的算计啦使坏啦又有什么关系呢?没关系,该吉还是吉的、该安终究安的。君子坦荡荡,小人才常戚戚嘛。小小凡人一个生日一个八字说了就说了,何怕之有,何凶之有!

于是发觉,我的阴历诞辰八月初六那天恰是当年之秋分节气,而节气的每年误差率反而是最低的,也就是前后几天而已,倒是阴历跟阳历的有时就差了许多日子,因此,凡节气出生的生日,则需要以阳历里的该节气纪念之最好。之后,我就记住每年秋分作为贱诞即可,而渐渐“忘”了原来的阴历生日,而且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外人如何,我都坚持不说“生日快乐”之类的话的,包括对自己、对别人,祝福人家庆生,也就只说一些“生日吉祥”类的话语。穷则独善其身,别人如何也就不管了;达则兼济天下,除非我有话语权制定游戏规则时,则才能去干预别人的,如那时不干预了,可就是原罪了哦,跟《礼血盆经》的原教旨主义一样的思想本源。

而生日食生,也是我所认为的要过生日则就必须有的一个仪式感形式吧。人之初,没有火,都食生。到生日,想众生,感母恩,就食生,纪念嘛。纪念我们的远古,纪念我们的先人,感受他们的“生食”,茹毛饮血吧。不过则已,过的话,必食生。当然,与时俱进,席上要照顾到其他人,食生之外,也备熟食,毕竟不是古代的“寒食节”嘛。变通一下,通则不痛。

食生当然如炒股,有风险。但正是明知有卫生风险而还食之,才是切身感受远古人类生食之处境以及无奈氛围了。即使就此食出病来,也是命运使然,无怨无悔。而让身体多些病菌病毒因子才好,才生出敬畏心,让自心修善,时刻警示自身:你可是病毒在身呀,如乱来,一定病发!就是自己给自己捆绑了一个定时炸弹的道理。于是,坦然,食生就食生,食烤就食烤,病毒来吧,病菌来吧。持心就好。你不敢以身去试,再健康又有什么化己化人的说服力呢?

最后,允许自恋一下。晒今年以及六年前生日食生各一图作结,有图有真相,顺便感谢这些年来能与我共度秋分生日一起坦然食生的老友们,尤其是给我留影“立此存照”的好人老友。祝好人、亲友一生平安、愿众生离苦得乐,再祝惠阅贱文的所有人国庆快乐、家庭幸福、四事合想!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文中间插的其他图均为俗称“红学”的潮州夫子庙新貌。摄影供图:戴福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分孔生国庆·诞(杜帝二十四节气独题小品文之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e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