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很迷惘,漫漫人生路到处都是三岔路,令人无所适从。
当我们陷入选择的泥沼时,往往并非不知正确的方向在哪里,而是在我“应不应该去做这些事”上徘徊。
譬如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当然知道选择工作时,要以自身的特长为依归,或者以兴趣为导向,然后用尽全力狠狠努力,一点一滴积累起。
然而真正开始选择的时候,决定因素却是哪个行业更风光?哪个行业钱多事少离家近?个人的特点此时倒变得不大重要了。
譬如我们在做企业的时候当然知晓把公司的核心实力壮大起来,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然而我们却常常希望设计一个牛逼的商业模式,风投、天使手举大把钞票纷至沓来,让我们一夜跃居福布斯排行榜。
譬如当我们冷静的时候,当然知晓教育小孩当张驰有度,然而一看周边朋友的孩子纷纷上这个培训班那个培训班,短短时间内似乎十八般武艺样样全能,我们理论上知道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小孩日后都成为全才兼天才型人物,却忍不住焦虑之心,将小孩投置于培训大军之中,劳民伤财,疲累不堪。
因而,只做对的事情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抵抗环境的诱惑,更需要与自己的心魔作斗争。
“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却没有告诉我们,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勇气或者不够坚定去做有道理的对的事情。
我们今天要讲的汉文帝刘恒,他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被司马迁认为五帝之后、秦汉以来,只有汉文帝才是心目中的理想帝王,原因之一就在于汉文帝这一生以极大勇气去践行了他认为“对”的事。
汉文帝这一生做了如下一罗筐“对”的事。
1、宽刑
汉文帝元年十二月,离他登基才两个多月,便要废除一人犯罪而父母妻子子女兄弟“连坐“之法。他说,一个人犯法却害得全家人都被没入官府为奴,这是不对滴。
然则,官员们反对。
理由是,老百姓很傻逼,自觉性太差,必须要严刑重法,让他们一想起犯法的后果就吓得屁滚尿流,才不敢犯罪,而且从祖宗的祖宗们开始就这么干了,我们还是别改了。
然而汉文帝却坚持,而且理由很震撼!
他说:量刑要适当老百姓才会服从你。而且你们这些人既然号称“父母官”,当然要教导人民向善,现在有人犯罪,说明你没教好子民,你自己失职了,却又用“不正之法”害民,这相当于你们这些王八蛋带头“为暴”却怪“本届人民不行”!
官员们被骂了一通,只好从了。
过了十几年。汉文帝十三年夏五月。又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很著名的故事。
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事儿,要被逮进京城去。
临行前淳老头气急败坏,恨自己没生个儿子,指着五个女儿的鼻子大骂:“生子当生男”,你们这几个赔钱货,屁用都没有。
最小的女儿叫缇萦听了很伤心,决意要救父亲以力证自己不是光吃饭不干活的赔钱货,便随了父亲去京城。
到了长安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
信里说:“我老爹当官,齐国人都说他廉洁公平,虽然不小心犯法了,但他还是个好官啊。我们国家刑法不是砍头就是割鼻子、挖膝盖、切小鸡鸡。人生不能复生,器官割了也连不上,我老爹以后就算连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能不能把我没入官府当奴婢顶罪,放了我爹啊?”
汉文帝看了信,说这真是感动中国的孝女啊。
当即下诏:现在刑法太重,而且“肉刑”看起来没卵用,犯罪的人还是这么多,可见犯不犯法跟要不要砍头割鼻挖膝盖切小鸡鸡没什么关系,关键还是我德行不够,教导不好,我很惭愧啊,是我教育有毛病才让他们犯罪的,而且犯了罪还可以让他们改嘛!别改过机会都不给,就动刀动枪,要切人家的器官,这些东西割了一辈子都再也长不出来了。这不是“为民父母之意”啊!
于是废肉刑!
PS
对任何传统的巅覆都是需要勇气的,在肉刑与连坐传统悠久的时代,更有大秦帝国因严刑酷法而大国崛起的先例在前,汉文帝此举除了远见卓识显然还需要顶着守旧派非议的风险。
二、自奉极俭,劝农减赋
1、汉文帝即位第二年就宣布,列侯们各有封国,但都住在长安,搞得你们封地的百姓们还要天天千里迢迢给你们送吃的穿的用的花的,他们太辛苦了,而且千里运输也太浪费了,你们还是回自己封国去吧。
把诸侯都打发走了。
当然,刘恒把诸侯打发出长安,除了给他们封地的百姓减负之外,也因为当时刚即位,怕帝位不够移,这些诸侯在长安会生事,干脆让他们滚蛋,落得清静。而且,这些大爷窝在京城,汉文帝为了表示对他们恩宠,不得不经常听他们吃吃喝喝,也实在费钱。
2、汉文帝二年正月,刘恒宣布“农,天下之本。我亲自带头耕田,以为天下表率,田里收获的粮食用以祭祀宗庙。”
3、汉文帝十三年,刘恒又说“农,天下之本。如果我对农民收税,岂不是对待伟大的农民伯伯和万恶的奸商没有区别?农民别交税了。”这免税一免免了十一年,直到他儿子汉景帝时才重新开始收。
4、汉文帝后元六年,天下旱灾。干脆让诸侯们也别进贡了!而且自己的衣服用度游乐设备和待从人员全部裁减。
5、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来,“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而且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还要对自己的用度进行裁减,并且把皇家的苑囿打开让老百姓耕种、采摘甚至砍柴烧火。
曾经有一次,汉文帝想修一个露台,一问价格需要百金,直伸舌头嫌太贵,说“这都赶上中等人家十户的财产了,不修了。”
平日自己穿得都是丝棉混织的粗劣织品,为了省布料,连最受宠幸的慎夫人,平时穿的衣服都不得拖到地上,帏账不得文绣
6、汉文帝要死的时候,还下遗诏“你们哭三天就够了,赶紧各忙各的去。服丧期间也不要禁止民间嫁娶祭礼喝酒吃肉。丧服上的白带子不能超过三寸,车驾和兵器不要包白布,太浪费了。哭丧的人每天早晚各哭十五声就行了,免得我在棺材里听着烦。还有啊,禁止调集老百姓来助哭,咱不搞十里长街哭皇帝的事儿。原来规定要穿九个月丧服的亲属,穿十五天就够了;规定穿五个月丧服的,穿十四天就好了;规定穿三十六天丧服的,穿一个礼拜就行了。其他我没想到的,都参照这种意思,总之一切从简。我的陵墓霸陵也不要大修大造,不要起大坟破坏山川原貌,我的那些老婆们,从夫人以下职位的全部让她们回家去再嫁人,别浪费资源了……”
絮絮叨叨像个碎嘴老头,像个守财奴,却可爱之极。
人最大的勇气不是跟敌人斗,而是跟自己斗。打败自身的欲望,克服人性的缺点往往是成大事的前提条件。汉文帝自奉极俭到了反常规的地步,做了并非一定要做的事,在普遍以天下奉一人的皇族观念下,他惟一需要战胜的是自己坐拥举国财富而克制的欲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着实之难。
三、凡事归咎于己,勇于担责
上面提到宽刑的事,汉文帝总是说百姓犯罪都是因为自己或官员没管好。除此之外,类似的表现还有:
1、汉文帝二年。十一月底日食,十二月中旬又日食。刘恒又说了:“我肯定又做错什么了,所以老天才用日食来警告我。你们赶紧找一些贤良方正的人来纠正我做错的地方,各级官吏要轻繇薄赋别乱收费,对了还要裁军,边疆的部队不能裁,把守卫宫廷的给裁了!我现有的马匹留几匹够用就好,其他的都充到驿站去。”
2、汉文帝十三年夏。刘恒又发表重要讲话:“百官有错都是我的错,但现在巫祝老在祭祀的时候把我的过失都转移给臣下,这是不对滴,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3、汉文帝十四年春。刘恒再一次就祭祀的事情作重要指示:“现在祭祀的官员向上天鬼神祈福的时候,都只为我一个人,让我独享上天鬼神的赐福,而百姓都没份,这怎么能行呢?这不是加重了我的不道德吗?以后你们祭祀,向上天鬼神表达敬意就行了,不要再向他们祈求什么东西了!”
不要以为汉文帝不希望巫者将其过失归于臣下及只为他一个人祈福是作秀。在那个年代,人民对天地鬼神的相信与敬畏是发自内心的。且汉文帝也并非反迷信的先锋,许应元说:“文帝贤君而微好鬼神之事”。他也曾经被方士新垣平忽悠去渭阳立五庙,去汾阴捞失传的周鼎。也曾经有人写诗讥讽他“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所以,他对鬼神之事的指示,确确实实是需要自我牺牲的勇气的。
4、打不打仗看对百姓有没有利
秦汉以来,匈奴为患。汉文帝也常常跟匈奴打仗,而且载入《史记》的几场战争还都打赢了。
第一次是汉文帝二年五月。
匈奴侵入北地郡,寇掠内蒙黄河以南地区。汉文帝很生气,遣灌婴率八万五千兵马击匈奴,把他们赶跑了。
第二次是汉文帝十四年冬天。
匈奴又入侵,还杀了汉朝北地都尉孙卬。这次汉文帝更生气了,不但派了战车千乘、骑卒十万,更亲自劳军,还要亲自率兵攻打匈奴,百官力谏不听,直到搬到薄太后还不得不作罢。这次战争又是以大汉取胜,“匈奴遁走”为结局。
然而即便从实力上,此时汉朝已并不畏惧匈奴,汉文帝后元二年,在匈奴并没有入侵的情况下,刘恒竟然决定主动与匈奴和亲,其理由是:“因为我德行和能力不够,所以才使这些野蛮原始部落闹个不停,搞得远得不得安生。匈奴动不动就入侵,杀了我很多边境我百姓官员,如果老是跟他们打仗,苦的是百姓啊!我一天到晚睡不着觉,想来想去,还是跟他们结亲,来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吧。”
——尽管不是实力不行,但也没有办法尽灭匈奴,想想看,还是先服软,让老百姓过几天好日子再说。
当然,很快汉文帝就知道自己这次好心并没有取得好结果。安定的局面才维持四年,匈奴又来了。
明明对匈奴很愤怒,怒到都想亲自抄家伙冲上去砍杀,然而算算不划算,也便不怕背上汉奸的骂名,选择的和亲的路线。能屈能伸,大勇也。
除了上面说的,汉文帝的好人好事还不少,比如汉文帝二年,他发表了关于言论自由的重要演说:“古人治天下都知道要让天下人尽情进谏,但我们今天有什么诽谤妖言之罪,搞得大家都不敢说话,还有一些人在背后诅咒皇帝,开始约好说只能偷偷骂啊,谁都别说出去,搞到后来,彼此有意见的时候,又互相揭发,一些人因此糊里糊涂成了死罪。这怎么能行啊?大家都不敢说话,我怎么知道我有什么地方做错了?那些贤良怎么会来帮我做事?以后这样的罪不管骂皇帝骂皇后还是骂哪个领导,都不要治罪,有话说话,说错了也没关系,哪有那么多的妖言诽谤罪?通通取消。”
——对比今天某国的言论环境,近两千年前的汉文帝真是个不怕政权被巅覆的好领导!
我们看汉文帝这一生,没有一件事情惊天动地,也没有秦皇汉武那样赫赫武功,然而他坚持着一件件对的事情,哪怕有反对意见,哪怕不一定对自己眼前的利益有利,甚至哪怕暂时不被人理解,都置之不顾,只管奋不顾身做去,做着做着,便做出了一个“文景之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