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6年,我们身边充斥着各大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声音:“我们要投入XXX亿,拥抱内容生产者,建立内容平台,打造XX号”。在微信的订阅号之后,头条号、UC号、企鹅号、一点号、百家号、封面号、东方号、京东号、凤凰号等XX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微信公众号”催生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内容生产者,而“头条号”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被验证过的商业变现模式。后来者,基本上是对“头条号”的模仿。
你可能会问,是这些公司它们重新认识到了内容本身的价值吗?例如UC浏览器都从工具性的浏览器转型成媒体内容类的公司,并从“UC浏览器”更名为“UC”。但咖爷觉得,这些公司与其说是它们对用户消费内容产生了兴趣,还不如说是他们在追逐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数据和商业变现的又一方式。
关于这一现象,咖爷有以下两点思考:
一、“内容创业”的“内容”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当今自媒体横行的时代,大家对“内容”的定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内容”发展的路径及信息本质来看,有以下几种。
(1)八卦
最多的“内容”其实是八卦,这也是最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诞生的第一天一定是一张与八卦有关的报纸。学过新闻史的同学估计就会知道,最早有一种产品叫做“黄色小报”。为什么叫黄色小报呢,因为这份报纸上面最多的是“花边新闻”,什么是花边新闻呢?你可以理解为八卦,并不以真实为基本点,娱乐为主。也就是现在的自媒体里面,大部分的都是与娱乐有关,与明星八卦有关。例如“严肃八卦”,在我看来,它所产生或者说在做的“内容服务”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八卦”。
(2)新闻
在八卦之后,则是新闻。说到新闻,不得不说“5W”。新闻5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正因为有了这个5W,也就意味着会有边界,会有专门的采集者。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有新闻采编权。例如,门户网站实际上是没有新闻采编权的。所以,新闻大部分都是媒体机构产生的“内容”。
(3)资讯
在新闻之后,就是资讯。第一个把新闻和资讯切割开的是路透,路透早在1970年代的时候开始,说新闻只能卖广告,确实那个时候新闻所有的盈利基本都来来自广告。于是,路透就想说有没有办法把新闻剥离出一部分出来作为资讯产品,来销售,来卖钱。就这样,路透把新闻和资讯就分开了,现在路透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就是付费的资讯内容。其实要说做资讯的最典型的代表,其实是美国的“彭博社”,它就是专门做资讯的。
那么资讯与新闻有什么区别呢?资讯不一定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它也不负责报道一切,它只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而且会需要对结果负责。并且资讯是可以直接拿来售卖的,而不仅仅考广告收入。
(4)知识
在资讯之后,则是知识。近年来,“知识付费”这个概念炒的挺火热的。例如,吴晓波创业做的蓝狮子财经出版社,做的就是知识。此外,还有分答,知乎,得到,值乎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利用知识来进行变现的产品。他们所产生的“内容”就是“知识”。
(5)价值观
在知识之后,则是价值观。价值则比较稳定,有些东西则会一直不变,甚至会成为一种“信仰”。例如,“吴晓波频道”公众号的很多栏目都是跟“知识”有关的,但如果仅仅是有知识,显得有点单薄,后期还加入了“资讯”和“价值观”的内容。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榜一直宣传“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到来了”。但咖爷觉得先弄清楚我们所做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们处于这个内容生态链上的哪一端,这个更加重要。因为这个涉及到我们“内容”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变现方式,用户画像等等。
二、“内容创业”的春天出现的时代根基是什么?
为什么“内容创业”的春天出现在在这两年,咖爷觉得这根互联网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确切的说应该是互相影响。猎豹CEO傅盛曾提过一个“时代转换”的比喻,咖爷是非常认同的。
在PC时代,搜索是用户获取内容的核心模式,谁占据了搜索就占据了最重要的流量入口。这也是为什么百度当年如此强势,而360、腾讯都想要做搜索的原因。到了移动时代,人们获取内容的方式更多从主动的关键词查找变成了被动接受精准推荐,这种改变促成了今日头条的崛起。包括傅盛在内的不少人认为,今日头条代表的模式就是一种“新搜索”。因此,在今日头条逐步壮大的过程中,最有危机感的无疑是百度。
在过去,我们处于PC时代,是一种“食指时代”;现如今,我们讲的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种“拇指时代”。从“食指时代”到“拇指时代”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变化——那就是搜索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咖爷认为,这也是“内容创业”春天得以出现的时代根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