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尽 “战略和战术”

作者: 高黑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19:18 被阅读1254次

    一般意义上,大家倾向于认为战略考虑的是整体、长期,战术考虑的是具体、短期,战略考虑的是方向,战术考虑的是执行,战略考虑做什么,战术考虑怎么做。这样其实很容易把战略和目标混在一起,严格按照定义的话(维基百科和字典),战略和战术都是服务于目标的,都是为了实现目标的手段,那如何准确的区分它们呢?

    本文尝试从资源有限这个角度,全新阐述竞争环境下的战略和战术问题:

    假设你的资源是100,对手的资源是110,你的目标是战胜对手,那么只有三个方法:

    1、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120的效用。

    2、选择一个特殊的空间或者时间,在这里你是100,对手是50,分多次战胜对手。

    3、通过创新、协作或者自己积累,资源增加到200甚至更多,对手还是110。

    1就是战术,2和3就是战略。

    战术是为了实现目标,提高现有资源的效用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

    战略是为了实现目标,获取资源比较优势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

    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并非制定和执行的关系,两者都是手段,都有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两者的区别在于处理资源有限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

    下面举几个例子:

    足球

    里皮一上任,国足立马不一样,赢了多年不胜的韩国,对伊朗也是客场小负,以至于很多人感慨为什么不早请里皮。其实队员还是那批队员,里皮的价值就是战术,效用提高了。里皮何许人也,早在甲A时代 ,人家就带领尤文图斯连续三届进欧冠决赛建立王朝了,2006年意大利足坛丑闻的漩涡里力夺世界杯,还带领恒大拿了亚洲冠军。当今足坛,要说战术灵活性和实用性 ,里皮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了。

    但是要大幅提高国足的整体水平,你需要的就不是这批队员,而是源源不断的有实力在欧洲顶级联赛踢得上球的球员,那就不是里皮的责任了,那需要战略思维。目前中国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估计也就是万把人,隔壁日韩都几十万了,欧洲有些国家上百万,这个差距不是战术层面的,是战略层面的。中国足球搞不好,就是老在战术层面下功夫,战略层面越来越烂。战略的效果,尤其是积累效果,需要数年才能实现,领导们考虑的都是任期内的事情。

    俱乐部也是一样,同样一批队员,不同的教练带,打法和阵型不同,成绩会不一样,这个是战术。一个俱乐部要想长期保持竞争力,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可持续的收入和利润,可以源源不断的购买新的优质球员,这个就是战略。所谓的足坛豪门,就是具备了这种持续获得资源优势的地位和能力的俱乐部。

    战争

    打仗最忌讳双线作战,就是要保证资源的比较优势,这个就是战略。不要打阵地战,要打运动战 ,就是战术。

    毛泽东的名言之一是,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很多人把上半句理解为一种豪迈,一种气魄,一种胆识,其实是误读。老毛说的不是鸡汤,是有严密的思考和论证的。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1936年12月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的讲演,里面提出中国革命的四个特点: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第二和第三个特点决定了我军无法速胜,但是第一个特点决定了回旋余地很大,也不会速败,第四个特点说的是国民党不搞土地革命,我们搞,那么我们最终会团结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部队,所以必胜。1936年,估计没几个人相信最后共会一统天下,但是回头看看,战略老毛早就定好了,后来也是这么执行的,只是时间很长(知道为什么被吹成神了吗?不服不行啊!)。

    战略上藐视对手,就是我们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地盘和军队,一定会拥有更大的资源优势,所以必胜。战术上重视对手,就是现在还弱小,真打起来必须想办法提高效用。

    事实也是如此 ,最后共可不是靠小米加步枪取胜的 。辽沈战役时,共军对国军在人数和武器上都具备优势,林彪手里有上千门大炮,喀秋莎火箭炮都上了,这个就是战略上的优势。当然具体打的时候,还有围而不攻,围城打援,这些都是战术。

    今天,美国的军事实力天下第一,靠的不是人数,是科技。他们通过不断的科技进步积累了远超其它国家的资源优势,这个就是战略。真打起来,是先用飞机还是先用导弹,那是战术。

    当然,在战术层面,也可以有战略的思考。比如我军早年的游击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优势兵力,打不赢就跑,都是战术层面的战略思维。同理,战略的执行中如果缺乏战术思维,也会大打折扣。抗战后期,国军已经都是美式装备了,拿着汤姆逊冲锋枪愣是干不过鬼子的99式步枪,无它,训练水平太低。著名的松山战役,虽然获胜了,但是远征军2万多人打日军1000多人,最后竟然花了接近100天和6:1的死亡比才拿下,战术层面的落后大大拖了战略的后腿。

    商业

    最近商业上关于战略和战术最火的就是雷军同学说的那句: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的勤奋,就是把100的资源用出110、120甚至130的效果,战略上的懒惰就是不知道还有100对50或者提高到200的机会,早晚会吃亏。

    其实小米过去几年自身的发展充分论证了上述观点。刚开始成立时,赶上了一个特殊机遇,智能手机换机潮,诺基亚倒闭,线上销售崛起。作为一个创业公司,雷军手里的资源十分有限,但是他通过战略选择,抓住这个风口,而当时其它的大牛企业,都忽视了线上销售和性价比这一块,比如华为、联想甚至三星,这给了小米100:50的机会,迅速崛起壮大。但是在最近几年,线上消费日趋饱和,小米手机却一直沿袭原来的道路,没有在线下渠道和手机品牌上下功夫,反而被oppo和vivo反超 ,就属于只在战术上勤奋,没有积累新的资源优势。

    乔布斯重回苹果的第一件事,就是精简产品线 。当时苹果有几十个产品 ,但是公司业绩非常差 ,乔布斯给管理层画了一个矩阵,商用高端、商用低端、家用高端、家用低端,每个格子里放一款产品,苹果就做四款产品 ,其余的全部砍掉。这个就是战略,把公司的有限研发资源集中在更少的产品上,从而获得了比较优势。让他们加班加点,那是战术。后来乔布斯用从Next带来的软件,慢慢把苹果各个产品的操作系统打通,不断累积新的电子产品 ,最终实现了资源的全面领先。

    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说过,企业的竞争战略总的来说就是三个: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细分市场战略。总成本领先就是通过规模的累积实现资源的领先(成本优势),差异化是通过特长实现资源的乘数效应,细分市场是通过选择实现局部的资源优势。波特还说,三个战略中,从长期来看,最根本的战略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就是获取资源的绝对领先优势。

    个人

    选择重要于勤奋。勤奋是战术层面的,把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选择是战略层面的,尝试寻找有资源比较优势,或者可以积累更多更优资源的机会。

    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是战术层面的,比如日程表 、番茄管理法等。但是从战略的层面上 ,你少做事情,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就瞬间获得了资源的比较优势,别人花一个小时,你花5个小时,效果就不一样了。李笑来说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就是持续的长期的做有叠加效果的事,通过积累实现指数增长,最终获得资源的领先优势。

    残酷的现实是,有人生下来资源就是500、1000,有人已经积累到了200,你才40,却想要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怎么破?别问我,我不知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外人是没法给出具体建议的。但是我知道,仅仅靠战术,你从40涨到200,是很难、很难的 。

    算了,我还是说吧,有好几个方法:

    40x120%x120%x120%x120%x120%x120%x120%x120%x120%=206

    40x5=200

    40+160=20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文说尽 “战略和战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gc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