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因的两个工具

作者: Kris_Zhu | 来源:发表于2019-06-04 23:50 被阅读14次

最近做了多场克服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FDT)工作坊,每次都会谈到“基本归因错误”这个心理学概念,在学习FDT引导师认证时,光明乳业大学的院长大左老师在我们组内分享了韦纳的“完整版”的归因理论。

提到归因,前段时间还做了一个内部的“探因工作坊”,即针对具体的某个业务问题,引导大家探寻原因并制定初步的措施。在这个工作坊上主要用了吉尔伯特的BEM行为工程模型,也是帮助归因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正确的归因非常重要,以下内容就粗略的介绍下这两个工具。

韦纳:归因理论

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是当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兴趣是动机情绪和归因理论。


韦纳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

  • 成败原因可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两位维度进行四分法划分;
  • 内部-稳定,即为能力大小,如归因于此,则会希望通过提升能力进而达成目标;
  • 内部-不稳定,即为努力程度,如归因于此,则会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进而达成目标;
  • 外部-稳定,即为难易程度,如归因于此,则会希望通过降低难度进而达成目标;
  • 外部-不稳定,即为运气、环境、政策等,如归因于此,则会希望通过不断改变外部环境进而达成目标;

基本归因错误:

  • 自己成功的原因通常是自己的能力、努力、品质好
  • 他人成功的原因通常是他人的运气好、外部资源环境好
  • 自己失败的原因通常是自己的运气不好、外部环境资源不好
  • 他人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他人的能力、努力、品质不好

以上均是错误或不够客观的归因,不只是影响后续的行动,还会影响团队之间的信任建立(可参考FDT工作坊),所以需要我们克服基本归因错误。

吉尔伯特:BEM行为工程模型

最近几年了,“绩效改进”一直是国内非常热门的话题,而被尊称为“绩效改进之父”的正是托马斯·吉尔伯特(Thomas Gilbert)。他在其1978年出版的《人的能力》(Human Competence:Engineering Worthy Performance)一书中提出了BEM行为工程模型,该模型是如今很多绩效分析模型的基础,也为绩效改进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BEM行为工程模型

BEM行为工程模型认为:

  • 影响绩效的基础主要分为环境因素(上三层,技控)和个体因素(下三层,人控)
  • 第一层为数据、信息与反馈,对绩效影响的程度为35%
  • 第二层为资源、工具和方法,对绩效影响的程度为26%
  • 第三层为后果、激励和奖励,对绩效影响的程度为14%
  • 第四层为知识技能,对绩效影响的程度为11%
  • 第五层为天赋潜能,对绩效影响的程度为8%
  • 第六层为态度动机,对绩效影响的程度为6%
  • 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对于绩效的影响更大,占75%,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小,仅占25%
  • 由上而下,解决的难易程度度由易到难,或效果由高到低

BEM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聪明、简单的做事,“今天你简单了吗?”更多的应从上三层去考虑问题,不要一味关注个人因素,如提升能力、改善态度动机等等,做到先方法再能力,先技控再人控!

相关文章

  • 关于归因的两个工具

    最近做了多场克服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FDT)工作坊,每次都会谈到“基本归因错误”这个心理学概念,在学习FDT引导师...

  • 心智防身术6-10

    6. 归因谬误 产生原因:因为我们喜欢寻找理由,所以凡事都喜欢归因。 归因时的两个倾向: 外部归因:将事情发生的原...

  • 「逻辑工具」归因谬误

    黄执中曾经在大学讲课的时候做过一个实验,他的试验是问所有的学生,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相对于同年龄人会更加的成熟稳重?...

  • 读书笔记:与其改变对方,不如成长自己——《爱的五种能力》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是奔向幸福的出发点,取决于进入婚姻的两个人,在产生矛盾时的归因方式,即是向内归因还是向外归因。...

  • 关于归因的迷思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某些行为可以称之为迷信呢?外部条件不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改变,然而我们却坚信某些偶然的好处是因为自己...

  • 关于归因方法

    1.样本的大小很关键。比较的样本越少越容易产生错误归因。 2.警惕“沉默的证据”,事后偏见,自利归因。例如传记写作...

  • ARTS挑战第八周

    Algorithm 349. 两个数组的交集 Review Tip 关于纸质工具和电子工具何时使用纸质工具: 记在...

  • 对归因的总结思考

    归因的倾向 归因结果的要素有两个:个人,情境当然可以混合在一起,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离散化 我们在归因时候会有两种倾...

  • 育儿:孩子为何“秒翻脸”?——父母要警惕“敌对归因偏差”

    文章导读:通过这篇文章,父母可以认识小孩“秒翻脸”的真相,同时认识“敌意归因偏差”、“善意归因偏差”两个重要的概念...

  • 三四章读书会随笔 正确归因 谭秀媛

    今晚讨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归因,感觉自己常常不能正确归因,导致遇到事心态不够平和。最近又有点忙不过来了:公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归因的两个工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kl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