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文字:诺尘
武侯祠走出惠陵,来到汉昭烈庙,可以看到道路两旁立着的六块石碑,分别为一块唐朝石碑、一块明朝石碑,以及四块清朝石碑。
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这块由赑屃驮着的唐朝“三绝碑”,这块碑是唐宪宗时期,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来此处祭拜诸葛亮后所刻。碑文由唐代宰相裴度所撰,书法家柳公绰所书,石工鲁健所刻,所以称之为“三绝碑”。
唐碑在“三绝碑”对面的便是明碑,上面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
明碑而剩余的四块清朝石碑,则主要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武侯祠历史上曾被战争损毁,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外其实均为清康熙十一年时重新修建而成。
清碑告别这几块满是历史的石碑后,向前行便来到了文臣武将廊,在武侯祠内,众所周知的蜀国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关张三位再加上诸葛亮是有自己的专殿,而其余人物则都在这文臣武将廊内。
文臣武将廊分为两边,东边为文臣廊,西边为武将廊,各立有十四位人物塑像,其中文臣廊以庞统居首,武将廊以赵云居首。
出师表走过这二十八位蜀国臣将后,在廊边上便可看到著名的前后《出师表》,但墙上木刻的文字并非诸葛亮所书。墙上文字开始为行楷,中间为行书,后半为草书,其中最为惊叹的便是文章中的十三个“帝”字,字字不同。文章最后署名为名将岳飞,但相传此书并非岳飞所作,而是明朝一位文人白麟所书,写完之后觉自己不够分量引不起重视,故署名岳飞。
离开文臣武将廊,便来到了刘备殿,也被称为昭烈庙,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上方挂一牌匾,书有“业绍高光”四字,意思是刘备的功绩继承了刘邦与刘秀的基业。殿内立有刘备贴金塑像,仪态威严庄重。塑像高3米,是整个武侯祠中最为高大的塑像。
刘备殿刘备殿院内的东偏殿中供奉着武圣关羽关二爷的塑像,西偏殿供奉的则为张飞的塑像。兄弟三人桃园结义,千百年后仍能在此院中齐聚,可见这份兄弟情真可谓历久弥坚。
刘备殿后,走下几个台阶便来到了诸葛亮的武侯祠过厅,上面“武侯祠”三字为郭沫若先生所提。
前行不远便来到了诸葛亮殿,殿上悬挂着“名垂宇宙”的匾额,这四字是清朝康熙年间,果亲王所提,意思是诸葛亮的威名享誉天下,其中的宇宙二字并非今意,在当时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所以指代的是时间与空间。
武侯祠两侧则悬挂着著名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此联文为清朝人赵藩所书,提醒后人要在治蜀,甚至治国时借鉴前人教训,要注意“攻心”与“审势”。这副对联曾深得毛主席的赞赏。
大殿正中是诸葛亮的贴金塑像,诸葛亮在世54年,前27年隐居隆中,后27年戎马南北。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先生便为蜀汉倾尽心血,最终累死疆场,真正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孔明立于先生像前,心生敬意。
走过诸葛亮殿,便来到了三义庙前,三义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后在乾隆时期焚香引火被毁后重建,道光时期又进行了全面的修葺,但后来,时光流转,大部分建筑坍塌,仅存拜殿与正殿。1998年时,因城建需要,将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到了武侯祠。
三义庙三义庙顾名思义是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所建,正殿中立着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在殿内望向三个塑像,不免感叹于故人拜天地即为兄弟,一诺重于千金的情谊。
殿外廊边有十副石刻画,画上为十个三国典故,都是围绕刘关张三人,一路看过,更让人折服于三人的异姓兄弟情。
花园三义庙西边有一石桥,穿过后便来到一个花园内,园内盆景众多,假山流水、亭台楼榭一应俱全,徜徉一会儿,似也淡了不少这一路走来所产生的历史沧桑感与厚重感。
(未完待续)
孔明苑 鸣翠楼 木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