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课,腾小追浑身酸疼,胳膊都有点抬不起来了,听课也打不起精神。
孔子见状问道:“小追,昨天练习一天,感觉如何?”
“收获不小,我已经能拉开弓放出箭了!”
“小追很有灵性,进步挺快!”子路夸奖道。
“我是刚刚入门,力量和技术都不行!”腾小追谦虚地说。
“不要着急,多多练习,逐渐就会好起来。”孔子鼓励小追。
“好的,我会的。”小追爽快地答应道,“我觉得射箭可能还容易学一点,难的是夫子讲的那些射箭的学问。什么正心、修身、仁德,我听得糊里糊涂。”
“这些可比射箭更重要啊。”夫子强调说。
“所以我很想把它们弄懂。尤其是那个‘仁’,我以前就多次听说,知道仁是夫子思想的核心,可这个仁太难懂了,究竟什么是仁,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这回有幸见到了仁的发明者,特别想请先生讲一讲到底什么是仁。尤其是希望先生能用最简短的、最容易懂的方式告诉我们。”小追早就有这样的愿望,这回他不失时机地向夫子提出来。
“说实话,我虽然听夫子讲过仁,可还是有小追那样的困惑,如果夫子能满足我们的愿望,那就太好了!”子路附和小追说。
颜回、仲弓、子贡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你们给我出了个难题呀!”夫子若有所思,“你们之所以感到仁不太好懂,是因为仁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我给你们讲的时候又有些零散,这样你们就不容易理出头绪。”
夫子想了想,好像在努力寻找这个头绪:“仁虽然很丰富、很复杂,但在根本上它又是很精炼、很简单的,简单到只要两个字就可以概括——这大概能满足小追给我提出的要求,非常简短。”
“两个字?!”大家都不太相信,这么丰富和高深的内容怎么能用两个字概括?“是哪两个字?”
“这两个字就是‘爱人’。”夫子说道。
“先生,你的意思是说,这两个字就能帮助我们弄懂什么是仁?”小追问道。
“是的。”
大家认真思考着。
子贡问道:“先生,这个爱人,是爱所有的人,还是爱某些人。”
“赐,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夫子说,“仁就是爱人,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善关系,它源自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这种爱起初可能出现在家族内部,表现为对父母的爱,对兄弟的爱,也就是孝悌,所以我们说孝悌为仁之本。如果把孝悌之道由内到外加以推广,就是爱天下的人,爱所有的人。”
“也就是说,既要爱自己身边的家人,也要爱天下的人?”子贡问道。
“这是我们提倡仁的初衷,也是我们行仁的目的。”夫子答道。
“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人呢?”子路问道。
“最重要的是要由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去考虑别人的意愿。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果做不到这点,心里只想着自己,不管别人,那你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夫子从正反两面阐述了爱人之道。
颜回好像有所触动:“我的理解是,我们应该以如何对待自己作为参照来对待别人,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是这个意思吧?”
“是的。”夫子说道,“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回味着夫子这句话,认真地思索着。
小追问道:“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明白了,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呢?”
“那也不一定,要看你‘所欲’为何。”夫子解释说,“有时,你之所欲恰为他之所恶,你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施于人’会是什么结果呢?”
“噢……”小追似有所悟,“那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施于人’呢?”
夫子没有直接回答,他问小追:“小追,你到学校学习,求学问道,为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将来能够自立。”
“很好。其实,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理想,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够站稳脚跟,创立功业,富贵通达,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所欲’。在这种情况下,去实现自己‘所欲’的时候,就可以推及别人,想到别人也有这样的欲望,要让别人也能够创立功业,富贵通达。”
“就是说,自己要立足,也要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子贡归纳了一下。
“对,”夫子说,“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家认真思索着夫子的话。
颜回先说出他的理解:“先生,听了前面的讲解,我觉得,要实行仁,要去爱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做。第一个方面是‘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第二个方面是‘欲’,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立足,也要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要让别人通达。先生,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你说得很好,回。”夫子在颜回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大家讲解,“回所说的第一方面,是仁的消极表现,是为了实现仁而对自己施加的约束和限制,是不去做什么。第二方面是仁的积极表现,是为了实现仁应该有的气度和风范,是应该做什么。”
“先生能把它概括成一个字让我们终身奉行吗?”子贡的要求让大家很意外,因为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谁知夫子却说:“概括成一个字,那就是‘恕’,‘忠恕’的‘恕’。”
“是什么意思呢?”
“‘恕’的内涵还是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强调的是宽恕待人,宽宏大量,以己为他,由己及人。这应该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
子路露出惊喜的神情:“真是没想到!先是两个字‘爱人’,这又简化成了一个字‘恕’,听先生这么一讲,仁可真简单哪!可是……”子路还是有点怀疑,“仁真是这么简单吗?”
“仁就是这么简单,”夫子肯定地说,“仁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内心深处,是我们内心的爱,是对他人的宽恕。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你想实行仁,仁就来了。”
“可为什么我看到的讲解都那么复杂,那么难懂?”小追在试图弄懂仁这个概念时没少下功夫,“我看过许多资料,都是长篇大论,把仁说得非常深奥,非常玄乎。”
“复杂深奥的理论在根本上都是简单的,”夫子说,“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都是由原初的‘一’生发演化来的。仁也是这样,你看到的那些复杂深奥的内容,都是由最初朴素、本能的情感衍生、扩展而成的。”
“是在‘爱人’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吗?”
“是啊。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了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形成了你所说的复杂深奥的一系列东西。这里面有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有治理国家的德政的实施,有内在的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实现仁的目标,等等。”
“所以,我们要弄懂仁,就可以从最简单的入手,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学习理解那些深奥复杂的内容,是不是?”小追明白了夫子的用心。
“正是,”夫子微笑着问小追,“怎么样,我讲的是不是容易懂?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了吗?”
“完成得太好了!”小追赞叹道,“听了先生的讲解,我知道了仁就是一棵‘恕’!”
“一棵树?”夫子和大家莫名其妙。
“‘爱人’‘恕’啊!”
“爱人树?”众人还是不明所以。
“仁就是‘爱人’和‘宽恕’啊!”
“噢!这么个‘爱人’‘恕’啊!”大家恍然大悟。
夫子手捋须髯点头道:“小追说得不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行仁,都有一颗仁爱之心,就相当于栽下了无数棵爱的大树,天下就会成为爱的森林,到处都是爱的绿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