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空间读书码字成文
《论语别裁》22|什么是“仁”?

《论语别裁》22|什么是“仁”?

作者: 始终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06:34 被阅读4次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到底什么是仁呢?《里仁》篇第一段说: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前面说过有些人从字面上解释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另一种解释是:“达到仁的境界是美好的,做出的选择没有处在仁的境界,怎么算智慧呢?”显然南怀瑾是赞成后面这种解释的。我们接着看第二段孔子是怎么说的。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假使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约”不是签订一个契约,“约”的意思和俭一样。就是说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长处在简朴的环境中。所以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换句话说,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

            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候忘形了,就是没有仁;同样,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没有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者利仁。”如果真有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处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我们继续看下去。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真正有“仁”的修养的人,真能喜爱别人,也真能够讨厌别人。“好”就是爱好,“恶”就是厌恶。但是孔子接着又说。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这两句话我们要连贯起来理解。他这句话的意识是说,一个人真有仁的修养,就不会特别讨厌别人,好比一个大宗教的主教,对好人固然要去爱他,对坏人也要设法改变他、感化他,最好也要让他进天堂,这样才算对。所以说一个真正有志于仁的人,看天下没有一个人是可恶的,对好的爱护他,对坏的也要怜悯他、慈悲他、感化他。

            那么“仁”到底有多重要呢?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都希望有富贵功名,有前途,做事得意,有好的职位,但如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相反地,贫与贱,是人人讨厌的,即使一个有仁道修养的人,对贫贱仍旧不喜欢的。可是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

            孔子接着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一个人去了“仁”字,就没有了中心思想,即使其他方面都有成就,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如文学修养高的,不过是一个风流才子而已。这就是说君子没有“仁”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中心思想,既没有了中心思想,他靠什么成名呢?

            所以做学问的人,“无终食之间违仁”,没有在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违背了仁的境界。“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就是创造、作为,“次”就是此,这个情况。这句话是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靠仁;倒楣的时候不颓丧,不感觉到环境的压迫,也靠这“仁”的修养而安然处之。得意的时候要依仗仁而成功,失败了,也要依靠仁而安稳。这就是仁的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别裁》22|什么是“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zb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