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让心回家

作者: 我是北崖君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07:41 被阅读115次

    文/ 北崖&西予

    1

    又到春节了,千万条路密如织网,每一条脉络,汇聚着归家的渴望,嵌入南北西东。

    路上的人们,仿佛都从心里射出一支支箭,命中一个叫“家”的靶心。

    回家,仿佛是响应心灵深处的一种召唤,一个个单独的人,化身为家庭拼图上的小模块,他们天然就是拼图的一部分,只有回归,身心才会完整,得到最大限度的愉悦。

    回家究竟是什么感觉呢?

    我想,除了渴望,还有种怯怯的温柔吧,尽管这种温柔也许只有自己才会体会。

    无论是身体,还是记忆,总会有什么慢慢复苏,继而跳跃,让我们想起某个时刻的自己。

    这种温柔不是清晰的,而是模糊的,模糊到你想到的是一个踏实的懒觉,一碗合口的饭菜,一脸温暖的微笑,一种放松的心境。

    如同在一个早上醒来,睁开双眼,被明媚的阳光唤醒了一天的好心情。

    当身体还在路上的时候,我们的心已经先一步回家了。让心回家,也许是我们奔波在人生中最温暖的意义了吧。


    2

    人生在不断覆盖,每个值得留恋的家,都停留在记忆最下面一层,被岁月侵蚀得斑斑驳驳。

    从小到大,有好多个家。

    爷爷奶奶家、爸爸妈妈家、自己家;寄居的家、临时的家、固定的家租住的家;破碎的家、平庸的家、幸福的家……

    奇怪的是,我的梦里,永远记得的,却是那个最初生活的家。

    不论隔着多远的距离和多久的时光,它都生长在脑海里,给灵魂带来养分。

    现实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孤单脆弱彷徨无助的时候,最初那个家,就会自动回航,潜入梦中,安放自己。

    还是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房间、熟悉的猫狗。门前有熟悉的大石头,窗后有熟悉的大枣树。

    屋里头热气袅袅,门掩着,推开,就会看到那熟悉的背影、熟悉的面容……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原来那里是心底最深处的安全所在,有最深沉的安慰和最包容的爱。

    阿多尼斯写过这样的诗句:

    你的童年是小村庄,
    可是,你走不出它的边际,
    无论你远行到何方。

    我一直觉得,其实诗句描述的是家,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家。

    那种感觉,如同倾听亦歌亦诗的萨克斯金曲《回家》,这首曲子联通了世间关于家的记忆。

    其作者肯尼·基(Kenny G)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

    “‘回家’常常使我想起自己的孩提时代,我是在西雅图长大的。我的父亲一直生活在那个城市,每当我开车前往那里时,一种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于是在这种心境下我创作了这首乐曲。我想每个人在长大成人以后,都会有一种回归昨日,期盼亲情的感受,而‘回家’就是这一心声的最好体现。”

    在另一次采访中,他说:

    “每个人都会在心灵中有一个归宿存在,当你身临其境时,你知道:这就是你的家,你回家了。”

    是啊,在某个时刻,我们都知道,我们有家,我们该回家了。


    3

    让心回家,不一定回到自己那个遥远的家,有些空间,让人安顿身心,也是回家。

    美术馆后街77文创园内有处我极喜欢的所在,叫“无用生活空间”,服装设计师马可开的。

    体验空间分展厅和家园两部分,每每驻足其中,总能感到身心安宁。

    第一次预约参观家园时,工作人员说,“请走下台阶,推开门,欢迎回家。”

    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动了,仿佛走了千山万水,只为寻找这一处安然的心灵家园。

    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是参访,而是回归。

    身心瞬间莫名放松下来,暂时地摆脱了外面的挣扎与喧嚣,不再感到焦虑,仿佛它认真传递的,就是我欣然接收的,无缝而和谐。

    空间里面展示的不只是衣服,还有家具、家饰、家居用品。这些作品由手工打磨而成,有些是旧木材,有些是旧石材,印着时间的沧桑,也透着岁月的静美。

    那一次恰逢春天,自然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春至陋室中,无一物中万物足。”

    空间有物,一样富足,让人回到自然的状态,那样亲切,又那样舒服。

    这几年,陆陆续续参观过无用生活空间的传统手作油纸伞、民间乐器、手作衣裳、鞋履、土地、木版年画、篮蒌等很多展览,有些能够和过往生活经验重合,有些在自己的直接体验之外,但无论有没有过往的记忆,都能感受到一种安静的连接,通向心灵的深处。

    后来读到一篇马可的采访,她说,

    “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界不缺乏各种五光十色的东西,真正的缺少的是安静,是回归自己内在的最真实、最纯粹的一种状态。”

    十多年前,马可应邀在巴黎小皇宫艺术画廊做静态展示。

    她把衣服放在土壤上,让来宾把植物种子洒在泥土里,几天后种子破土而出,在衣服旁茁壮生长,其创意震惊了西方的时尚界。       

    我想,让心回家,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真实纯粹的状态吧,既回归又生长,让人充满活力。   


    4

    回家之后的心,再次出发时,总会带上点什么。一点留恋,些许憧憬,统统装进接下来的生活,在匆忙中沉淀为身心的给养。

    前不久,苹果公司发布了年度春节主题微电影《一只桶》,讲述了一个游子春节带着母亲准备的桶返回城市的故事。

    那只白塑料桶极具写实的色彩,大大一只,母亲盖上盖子,左三层右三层缠满了胶带。

    小伙子带着这麻烦的大桶辗转回程,坐摩托、乘渡轮、挤长途,上上下下、进进出出,走到哪里都是磕磕碰碰,坐到哪里都得拥着入怀。

    他对大桶的态度也随着行程微妙变化,最初顺从妈妈心意勉强上路,在拥挤中的自嘲和无奈,差点儿丢失大桶的急迫,都在细微处映照着他的内心,也仿佛映照着我们的生活。

    当精疲力尽的小伙子终于抱着大桶回到小窝,打开那只折腾了他一路的大桶,他看到了一桶沙,拂去浮沙,埋在沙里的东西慢慢露出了出来 ,原来是只鸡蛋!上面写着“2.3”;又一只,“2.4”;再一只,小笑脸……

    显然,一层层码放起来的,是家养鸡下的蛋,按日期编了号。这么远的颠簸奔波中,居然都完好无损。

    镜头中,小伙子笑了,镜头外,我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替小伙子计划着,以后每天早上,都打一个荷包蛋,照着妈妈的做法儿,只用清水加盐,磕进一个新鲜饱满的蛋,热热乎乎满满当当喝一碗,让爱的滋养流遍四肢百骸,然后,微笑清扬,带着妈妈的爱,走出门去打拼……

    这样的感觉真好,妥妥帖帖的安心。隔着远远时空,传递着能量和关爱的安心。

    对很多人来说,安心,就是家的感觉吧。

    再怎么远行,我们其实一直都还是家里的那个孩子。


    5

    人所处的室内是家,心安慰的地方,也是家。一颗安然的心,会让时间慢下来,让生命更加丰盛。

    苏轼的好友王巩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他的歌妓柔奴主动要求跟随主人去岭南。

    王巩北归后,一次宴饮间柔奴作陪,苏轼问及岭南风土,柔奴对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赞叹。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好美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哪里可以让内心平静,哪里都是心回家的地方。

    把追名逐利的脚步停一停,把繁杂琐碎的俗务搁一搁,把心静一静,把眼睛闭一闭,吾乡也许就在当下。

    俗世喧嚣,生活不易,愿我们的心,时常回家!


    注:本文首发于“好好虚度时光”平台。原标题《再怎么远行,我们都还是家里的那个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回家,让心回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ju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