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Z老师
1.
唐高宗龙朔三年,道王李元庆府。
“你家…起这名字…是想当官称王想疯了吧,啊?哈哈…”不知谁醉醺醺地喷出这一句。
中庭猛然站起一人,周围的杯子一片咣当。
旁人觉察到气氛开始不对。只见他挽起袖子,左手叉着腰,青筋暴起,右手指着自己气红的脸:
我姓骆!王老虎的王!祖上都是平民,没占过你各位大人家的便宜!我这名字是老父亲在《周易》里选的典故,你蠢,听不懂!跟你们说的那个罗什么宾汉,也没有鸟关系!
向前走了两步,指着一瘦子说道:
“刚才你问我的诗都是从哪抄的?告诉你,我一介草野莽夫,没处可抄,略识几个字,随意涂涂抹抹!在下没什么本事!不配呆在这,我看你们这,有一群饭桶就够了!
几句话掷地有声,被训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骆宾王的脚步就已经砸出了大门。
“反了!反了!这还了得!你…你给我站住!王爷,这是哪来的泼皮!来人啊……把他……把他给我打出去!”
此人指着空空的院子,连珠炮般尖叫个不停:
“他说我蠢!啊?说你们是饭桶!……天呐!王爷供他吃供他喝,还轮到他跑这撒野来了?!嗯?!打出去……叫他给我,哦不,给王爷滚蛋!”……
瘦子还在叫嚣,宾客们都是面如土色。
“罢了,罢了,都下去吧。”听着带酒气的尖叫,王爷心烦至极。
那个姓骆的年轻人,出身耕读之家,父亲祖父都是饱读诗书,温和勤恳的人。不过,他的名字带有几分霸气。刚出道的时候,很多粉丝都以为这是“艺名”或昵称。直到后来,这位小鲜肉真动了怒,从上到下怼了很多人,圈内才明白,原来出自《周易》中:“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一句。父亲给这个孩子起名骆宾王,字观光,希望他将来能够体察民情,成为一个辅佐君王的栋梁。
道王李元庆特地安排的一场叫骆宾王陈述才干,结交权贵的宴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回到住处,骆宾王就写了篇正气昂昂的《自叙状》向王爷辞职:
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简言之就是:让我对那些人夸耀自己的长处,那是贪图功名的小人行为,有德之人以此为耻。谢谢王爷高看我,对不起,我水平太洼,总给您添堵,回家啦!
没见过明星敢连投资商兼经纪人一块炒的,这小子实在不识好歹!骆宾王这种孤傲耿直的性格伴随一生,后来他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机会。
好在道王没和这暴脾气小青年一般见识,看完辞职信,放到一边。有心慢慢培养,也就一直没让他卷铺盖走人。
2.
骆宾王生在义乌,出身寒门,但天赐了他绝对高智商。七岁时,家里来了客人,饭后依然让孩子表演节目。在其他小孩还在唱《小跳蛙》的时候,骆宾王已经能对复杂的格律和意境四两拨千斤,以童真朴实的语言吟咏出一首后世传唱1400年的高端儿歌: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短短18个字,生动活泼,意境清丽,又自然流露出童稚的天真烂漫。客人托着惊掉的下巴离开后,《咏鹅》火了,一夜点赞无数,连续1400年占据童谣热歌排行榜TOP5。小小年纪,能“指物作诗”,名气大到当地县长也以他为骄傲。凭此,人人都知道义乌除了“小商品海洋”之外,还是“神童的故乡”。
按自古的剧情套路,神童一般成年就变傻,至少“泯然众人矣”。但骆宾王没有枉费天资,而用刻苦的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了博学多才又直率真诚的少年。
父亲调任山东兖州,举家跟随前往。十岁,家父去世,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光宗耀祖,骆宾王早早开启了个人奋斗史,勤勉又操劳。在与这个世界独自交手中,挫折不少,他也慢慢形成了很强的防御心态和高傲敏感的性格。
好事不会让一个人占尽,骆宾王虽然天资聪颖,但总欠一些运气,在复读了好几次后参加科举,依然名落孙山。大骂了一番现行高考制度,骆宾王没有困守书斋,义愤之下,扔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投靠道王府,做一个幕僚。这职务类似助手,为领导整理案牍写材料,端茶倒水开车门,偶尔出谋划策。
反正年轻,又满腹经纶,道王府也算是近水楼台,在这里乖乖的历练几年,等待时机呗!
可是,宾王同志常常我行我素,据理力争,虽然有勇有才却不懂变通,得罪不少人。道王李元庆对他的才华很赏识,有心为他创造展示机会。可是,“初唐四杰”的名声越喊越响,骆宾王等不及,又看不惯出入府里上上下下的那些有权有势之人,常常好心当成驴肝肺,于是开头那一幕怒怼,时有发生。这给道王丢尽了脸。
“王爷,我知道您护着我,可我一看他们那副趾高气扬的劲,就控制不住自己这暴脾气!”
道王沉默了好长时间,放下保温杯站起身,幽幽的说:
“小骆啊,年轻人不要气性太大,大家都是为了你好。离开这,偌大的长安你又能去哪呢……好好,你先别急着辩解,我知道你那点能耐,可是这自古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要多学学圆融处世的道理,你想想,到处耍脾气,那能成了事吗?所以小骆你啊,放下身段,眼光别太高,自己得积极要求进步,你才能让你们家都出人头地啊……”
道王宽厚,没和这耿直boy计较,反而语重心长的鼓励并继续资助他,因为在他的身上,道王看出了一种不同于一般读书人的勇武之气。
3.
唐高宗麟德元年,这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道王李元庆去世了。朝廷规定在王府中任职,不能超过一定年限。所以,前后蹉跎了七八年,骆宾王顺利下岗。
从明星到下岗待业,落差相当大。但骆宾王倒觉得,这坏事反而让自己解脱了。回到山东,悠悠然过了12年的隐居生活。
山水虽好,情怀毕竟不能当饭吃。想到道王当年嘱咐自己“能屈能伸”的话,四十多岁的骆宾王,只能放下身价,唱着《从头再来》重新回到长安人才市场,开始找工作。
毕竟是曾经的“天王级”人物,岗位技能要求对他来说很轻松。不过学历是硬伤,之前耻于自荐的骆宾王硬着头皮,不断地投简历。身为大叔,还要和刚毕业的年轻人竞争,他也只能夜深人静时自嘲一番。
“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
几番努力,终于求得一个“奉礼郎”,芝麻大小,又要四处维护圈子关系,骆宾王常常一言不合就动怒,找这个找那个理论。以天生的彪悍,把刚刚稳定的生活亲手扔了。
英才是不甘于自沉下僚的。初唐国立逐渐强盛,昂扬向上的气象让很多人自小就有一个为国征战沙场的英雄梦。再次失业的骆宾王一路颠簸,辗转来到四川,投身军中,担任文职。
这才叫“投笔从戎”!是英雄总会有用武之地!骆宾王仰天长啸。
这一次的选择正对了自身性格。军旅生活的刚健质朴,让他尽吐多年攒下的抑郁,一边领略边塞风光,一边熟练军务,军中重要文件都出自他手,骆宾王如鱼得水。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人气猛涨,把唐诗的境界丛画栋雕梁的优柔台阁,引向角弓翎箭的雄浑边塞。这一次成功的转型奠定了他在“初唐四杰”组合中的地位。
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骆宾王是真正热爱自己的这个军人身份,书剑在手,他彪悍的性格就演化成了一份侠义精神,到处帮人打抱不平。
一位蜀中女子循着他的名声找上门来。她自言是他们“初唐四杰”男子天团成员卢照邻的女友。待听完这郭姑娘的一番遭遇,骆宾王气得拍案而起:此事姑娘放心,我骆某人管到底了!你回去等消息便是!
郭姑娘感激涕零。
虽然骆大侠也是两年多没见过卢照邻了,但他不顾团内兄弟情义,当即左手按紧腰上的刀,右手拿起笔,几百字长诗《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一气呵成,痛斥团内某卢姓成员忘恩负义,始乱终弃的卑鄙行径!交给传令兵,通电各大媒体转发扩散!务必找到当事人!净化文艺界声誉!给郭姑娘一个交代!
事情的结局是骆宾王好心办了坏事。
此时,卢照邻已是病魔缠身,行将就木。为了不耽误郭姑娘往后的余生,卢照邻本欲以不辞而别来实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却被骆宾王这一番痛斥,引得人人唾弃。
呃……有些尴尬,但却丝毫没影响他的古道热肠。
一个名叫李荣的美男道士曾经在京城的名头很大,后来与著名的女道士王灵妃交往亲密,忘了清规戒律,以致“门事件”四起,轰动一时。李荣自知在京城娱乐圈混不下去了,发了条致歉微博,便悄悄地一个人去了成都,躲躲风头。
当时的长安,豪富众多,各种新闻铺天盖地,几个月后,这事也就无人问津了。
倒霉的是,这事让骆宾王知道了。他曾在长安对此有所耳闻,也与王灵妃算老相识。当得知李荣就在自己眼皮底下,骆宾王又是立刻拍案而起!
好在手下人拦着,平息了他拔刀剁人的冲动,但是,他却用700字的篇幅写了一首长诗《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把李荣的陈年旧事、猥琐黑料,全部公之于众。这一下,娱乐圈又炸开了锅。狗仔队们疯狂地跟进,一份份有图有真相的消息,最后彻底断了李荣复出的艺术前程。
如果让骆宾王重新选择一次自身属性的话,他绝不会当诗人,一定会当一个文武双全、纵横四海的侠客。
4.
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业绩出众,被调回中央。名动一时的《帝京赋》也作于此时。在长安,任侍御史,主管监察工作。以他仗义耿直的性格,又肩负审查官员贪赃枉法的职责,骆宾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大显身手,见一个查一个,审出一个抓一个,简单粗暴,毫不迂回。还屡次上书,论天下大事,甚至得罪了已经大权在握的武则天。不出所料,他这样和官场“相克”的性格,不久,被同僚弹劾,获罪入狱。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年过半百,却依然活得像个少年,总以行侠仗义的本色挑战复杂的官场。再次入狱,骆宾王对朝廷失望至极,悲愤的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在狱咏蝉》。
上天也许非要给他这样的壮士,一个更壮烈的结局,于是在此埋下伏笔:不到一年,骆宾王就因唐高宗册立新太子,大赦天下而出狱,贬至临海县作县丞。
重获自由后的骆宾王来到临海,经心灰意冷写下:“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的句子。不久便弃官而去,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唐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
此时,女皇武则天已经废帝夺权。一面改国号为“周”,一面清洗老臣,铲除异己。骆宾王离开临海,前往扬州。他的内心,在酝酿一个更大的计划。临行前,借用典故,写下《于易水送人》赠与友人,颇有荆轲般的悲壮。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此去扬州,成王败寇。他也深知:经此一别,也是与过去几十年的自己告别。年过花甲,颠沛一生,但依然不改刚烈彪悍的本性。迈出这一步,就要赴汤蹈火走到底。若真是天命难违,那不如放手一搏!
骆宾王投靠向开国元勋的后代——徐敬业,跟随起兵,凭着强烈的救世情怀和对李唐国家的赤诚之心,义无反顾的举起反抗武则天的义旗。在有十万之众的军中,他深受器重,坐到等同于总参谋长的职位。
为起兵造势,师出有名,骆宾王写下了震古烁今的《讨武曌檄》,历数女皇罪行,激励义军将士,雷霆一击,替天行道!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神都洛阳,女皇大殿。
武则天读到这,冷笑道:骂朕的人多了,说来说去,也不过就是嫌朕是女人,把持不了他们男人的江山,都是些鼠目寸光的老顽固,这一个也不过如此嘛……
可是,女皇的冷笑慢慢凝滞了!越往后看越心惊,待读到:
“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扰在耳,忠岂忘心?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大意就是:各位都是先帝的左膀右臂,一生忠君爱国,现在皇家到了危急关头,先帝尸骨未寒,六尺高的小皇帝就被抛弃,各位如果还无动于衷,那就是亲手葬送国家,不忠不孝,背万古骂名啊!
女皇惊恐的缓缓站起。这一句直戳满朝老臣的痛点,太容易引发朝野对李唐宗室的眷恋,进而人心涣散。
不长的檄文最后写道: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义正词严,气贯长虹!如今读来,都能感受到凛凛正气。这篇《讨武曌檄》倾注了骆宾王巨大的政治热情,也显示了他文学上的杰出才华。
呼出一口气,武则天语气中带着凌厉的杀气:这个骆宾王有如此才干,怎会落入叛军?诸位公卿又是如何挑选的国家栋梁啊?!”
吓得文武大臣跪了一地。
读完檄文,女皇反复赞叹,如此大才不能为己所用,很是惋惜。最后她缓缓地说:骆宾王文才了不起,他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配得上。
就这一句,一语成谶。足见武则天的阅人之深刻,眼光之老辣!
5.
三个月后,徐敬业最终指挥不力,兵败润州。
此时,城外。
追至陡坡,下面就是奔腾的江水。一个须发飘飞的老人终于被逼至绝境,他胡乱挥舞着断刃的砍刀,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土色的天。
“骆公!反贼徐敬业已经死了!回头是岸,跟我回去面见陛下吧!纵然你谋逆死罪难逃,但陛下爱惜骆公才干,敬重骆公气节,已经应允饶骆公家人不死!来世,再报答陛下厚恩!”骑在马上的黑头盔喊道。
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上天不成全,如之奈何!山坡上已经站满了铁甲兵,弓弦拉满,箭镞闪着森森寒光。
“来世?若有来世,老夫定要当大将军!!把那暴君奸佞,杀个片甲不留!!!
话音未落,只见骆宾王后退一步,踩着锋利的岩石,纵身一跃,消失在滚滚东逝的江水中,嘶哑苍凉的吼声响彻江岸。
“放箭!!!”
“快下去给我捞!!陛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众人又纷纷下山,跳入水中搜救。
怎奈江水湍急,忙乎了一个时辰,待士卒们上来,一个个惊骇又茫然。领兵长官又派出一队,还是一无所获。
自幼生长在水乡,水性必然不差,骆宾王从此不知所踪。
对于兵败后的骆宾王,历史上大概有三种说法:乱军中被杀、逃亡、投江自尽。其中,逃亡的说法流传最广,《唐才子传》中的一段记载,为他彪悍的一生留下一个飘逸的传奇:
多年以后。
诗人宋之问路过钱塘,到灵隐寺游览。秋天的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宋之问难以安眠,见对面的鹫岭山峦起伏,颇有剪影意境,于是诗句脱口而出:
鹫岭郁岩晓,龙宫锁寂寥……
再往下,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句子。无意间抬头,他看见大殿上有一老僧正在打坐,悠悠的长明灯下,似有佛光庄严笼罩。老僧也看见了宋之问的窘状,开口说道:
施主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妙极!妙极!
宋之问很惊喜,在老僧的启发下,完成了那首著名的《灵隐寺》。
一觉醒来,越发觉得神奇,清早,宋之问专程去拜访,遍寻不得,最后被告知:那得道高僧俗名叫骆宾王,一大早就离寺而去了……
遗憾的是,这些都是后人的猜想,骆宾王的下落已成了永远的谜。
多想再见你,哪怕匆匆一眼就别离……
纵观他的一生,以神童登场,以壮烈谢幕。从心出发,仗义任侠,实在是文人中的异类,更是“初唐四杰”中最生猛的一个。
如果骆宾王最后真的遁入空门,那么所有的彪悍、快意恩仇的经历就都成了前世过往。在暮鼓晨钟里,独坐幽篁,青灯古佛,超脱于世,冷眼旁观人间纷扰,收获了一份淡泊宁静的人生结局,对他来说,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精彩呢?
尾声
辉煌的唐朝早已走入浩渺的历史太空。白云苍狗,如今古老的西安城,带着人间现代的一切扑面而来。或许只有古城墙的石头,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前世风雨和后世尘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在各自不同的领域,肝胆相照,活出了快意与非凡,更用天赐的才华,为后世唐诗开创了新的道路,被后人永远仰望。
然而“初唐四杰”又都是充满悲情的人物,他们自幼满腹才华,却都成为大唐盛世的匆匆过客。
英雄都该命短吗?天才都遭天妒吗?
一切的达官显贵,最终都会化为一抔黄土,反而是那些当世平凡,却立德、立功、立言之人,以高洁挺拔的姿态,最后成为了真正的“不朽之人”,成为了我们头顶的星空。
凡是生于土的,必定归还于土;来自天国的种子,终将回归天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诗圣·杜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