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无限,逐梦扬威,爱暖西吉,青春无悔!”回忆那个暑假在西吉的日子,首先想到的就是这16个字的口号。我们总说“要在20岁的年纪做一件80岁想起来都会笑的事情”,现在为止,我想,参加爱暖西吉就是了吧。时间虽短,但是回忆却有那么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7389914/df06f4fb7b1c6af6.png)
选择支教,因为正青春,正热血,支教是大一时就有的想法。不算年幼时经历过人生的不如意,从伤心失望到自信乐观,我认为我可以带给大山深处物质生活不富裕的孩子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环境不是自己所选,也不能由自己选择,生活在大山深处,但他们有资格了解这个世界有多精彩,我想用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去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哪怕一丁点儿就足矣。
踏上征途,才明白原来黄色是大西北的主色调,黄色的土地,黄色的麦浪,空气中黄色的尘土。但是不可否认西吉的景色是很美的,选一个早上,五点就爬到山顶等待日出,西吉的早晚是很冷的,带着困意我们背靠背相互依偎,天边还是灰蓝色的时候,我们就定定地望着东方,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日出的瑰丽瞬间,当金色的朝晖渐渐染红东方的天际,当一名队员大喊“出来了”,我们激动地忘记了拍照,呆呆的望着太阳一点一点冲出地平线,再无困意。一天的课程结束,挑一个闲暇的傍晚,我们一起爬到学校后边的山上欣赏落日,这个时候,西吉是橙色的。漫天的晚霞,当太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刺破云层的束缚把光芒洒向天空,金灿灿的晃眼。白天,抬头,厚厚的白云挂在蓝蓝的天空,美得不成样子,这种蓝色就跟孩子们的眼神一样清澈纯粹,看一眼,再辛苦也就释怀了。晚上,看天,密密麻麻的繁星,感觉伸手就可以摘一颗的样子。在西吉总会有某个瞬间被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慑,在心中默念敬畏自然。
大半个暑假的时间,当很多同学在计划着去哪里玩,开始开学倒计时的时候,家和我们很多支教队员的距离还是大半个中国。有时候在颠簸的山路上望着苍黄的山脉时,我会忍不住想哭,不仅是因为想家,更多是为这山里的人们。
库坊小学墙上刷的红色的漆已经陈旧,色泽淡去。学校没有旗杆,孩子们没有红领巾,我们队员商量之后,毅然决定“哪怕没有旗杆,我也要给这里的孩子们带去一个认真准备的升旗仪式”。当我们在院子里放起国歌,孩子们戴着红领巾行队礼,注视着五星红旗被四个人撑开从面前齐步走过,看着孩子们认真的面孔,一次次被感动。在五星红旗和红领巾的映衬下,学校墙上的颜色仿佛不在陈旧,而是鲜艳的红色。
8月2日,“大手拉小手文艺汇演”成功举办,也正是我们这次支教的圆满结束。孩子们哭了,低头抹着眼泪,第一次不理老师们一声声的呼喊,我们也哭了,面对孩子们流泪说着“老师,可不可以不要走”的乞求,第一次在孩子们面前手足无措。短短20天的支教,在我们的记忆里,有坎坷艰辛,也不乏感动开心。虽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但是并没有在我们和库坊这个地方画出多么明显的界限。
库坊的日子,是很纯粹的支教生活。偏远的大山深处,没有网络,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手机信号时有时无,隔几天到乡里买一次菜,平日里自己挑水捡柴,生火做饭。完全陌生的地方,语言的障碍就是第一个难关,从组织学生报名开始,我们不停地努力与家长和孩子沟通,化解隔膜,一句一句重复,一次一次放慢语速,我们和当地的距离也在一点一点的拉近。库坊的孩子聪明,也很调皮,翻墙翻窗户各种恶作剧,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这里,我们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亲近他,劝说他,完全改变谈何容易,但是在我们一次次的引导下,哪怕他有一丁点的改变,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有了意义。
看着照片上的笑脸,我想起了每一个孩子。有的腼腆,有的可爱,有的沉默,有的桀骜不驯。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着七彩的活力和光芒,不同的是,这些孩子的眼中满是虔诚。如果不是亲自来到这里,也许我永远不会知道在山的那边还有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们,这些有着长睫毛深眼窝的西吉娃娃,不停地给我们各种折纸、写着稚嫩句子的信封、小手链还有各种山上摘的野果子。他们会不停地邀请我们一块去爬山,一起拍照,一起去他们家家访。他们会时不时地和我们聊聊天,他们说,他们想上学,想读更多的书,想看看大山外边的世界,他们说,很希望我们留下一直做他们的老师,他们说“老师,我一定会考上江苏大学去找你们”。一想到他们的笑脸,他们的声音,就有一种莫名的心酸。
有一节语文课,我教他们“梦想”,他们的梦想,单纯而美好的让人难受。
“老师,我要当一名老师,像你们一样,把知识带给更多的小孩。”
“老师,我想当一名武术家,可以保护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师,我想做一个医生,长大后治好爸爸的病。”
孩子们是一张纯粹的白纸,落后的是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这里的家庭,大多数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病重的祖辈,年幼的弟弟妹妹,单亲和孤儿数不胜数。一直到支教结束,没有一个孩子抱怨过自己的命运,没有一个孩子提到金钱名誉。我没有教他们一篇课文,没有教他们写作和阅读,除了刚开始几节课纠正他们的拼音和普通话,之后一直在讲古代的成语故事,努力传达一些与仁义礼智信有关的东西。或许有些东西他们无法理解,但我觉得在他们可以接纳的知识体系中,有一部分与成绩无关,与生命和理想,道德与美所契合的浅浅印象,就足够了。
我们爱暖西吉已经连续去了八年,与其说我们带给孩子多少知识,倒不如说我们带给他们一种态度,一种理想,而更多的则是我们这些支教队员从那个地方得到的,有人对我说“感觉支教回来,你整个人都变了”,接触一帮纯粹的孩子我们才明白,原来自己可以这么得被需要,找到了价值所在,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应该就是在奉献中成长了吧。
到此,这个故事看似结束了,然而短期支教并非只是支教那些天的过程有意义,每天课程结束我们会去家访,尽可能地详细记录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的信息,录入贫困生信息库,当时的支教队员在孩子的眼里是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但是他们也还只是学生而已,这些队员返回学校,花时间花精力去拉赞助,收旧物,做义卖,他们以团队的名义攒钱资助这里的孩子,他们联系一对一帮扶,寻找爱心人士直接资助那些西吉娃娃。他们在结束支教将要离开时,把自己心爱的毛笔附带纸、墨、砚台送给一个喜欢书法的小女孩,他们留着孩子们的联系方式,过去一年两年仍然关注曾经教过的孩子们过得好不好。
如雄鸡耸立的中国地图上,这块土地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有谁能真正关心这个美丽的地方,最主要是那些美丽的孩子们?我们的力量,与这大山、黄河,与这数不清的困难相比显得太过微茫,我想为这片土地,向这个世界呼喊,希望更多善良的人来到宁夏西吉,来到这片苦痛的落后的美丽土地。
网友评论
不知道你有没有接触过青春期的山里人,吓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