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叙说的是鄂温克族一个“乌力楞”的故事,就像汉族一个村子的故事。故事以“我”的口吻来叙述,“我“是线索人物,贯穿全文始终,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我”又是“乌力楞”故事的见证者,使故事真实自然。“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九十年的时间是一条历史长河,越流越宽,容纳了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在雨雪的交替中变得苍凉而厚重,深沉而悲哀。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的生活,以狩猎为生,有时也采集一些浆果。以驯鹿作为生活的亲密伙伴,为寻找食源,不断迁徙,艰辛跋涉,风餐露宿,住在透风的希楞柱里面。既要抵御风雪的侵袭,还要时时防上野兽的攻击,危险重重,死亡常常随之而来,他们常常死于自然灾害。
冻死的情况那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文章中先写到的是在她出生前就死去的姐姐。很多出生在冬季的孩子,常由于严寒致病而夭折,“我”有一个姐姐就是这样死去的。她出生时漫天大雪,父亲去寻找丢失的驯鹿。母亲专为生产而建的希楞柱被狂风掀起一角,姐姐受了风寒,只活了两天就夭折了。可见冬天气候寒冷,狂风暴雪常常而至,生活条件极其简陋,又无什么御寒措施,冬天出生的婴儿基本无法存活。
还写到了她一个姐姐列娜也是冻死的。冬日正是打灰鼠的好季节,他们将一个地方灰鼠打稀少就要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在一次搬迁的过程中,十二三岁的列娜在驯鹿上睡熟了,困倦的她掉到柔软的雪上,接着又睡下去,在睡梦中被冻死的,找到她时紧闭眼睛,嘴边挂着微笑,像是做了一个美梦。还是个小孩就要随大人一起迁徒,长长的迁徙队伍一旦掉队大人也很难监护到位,等到发现时则为时已晚。
他的第一任丈夫拉吉达也是被冻死的。那一年冬天遭遇了雪灾,驯鹿两天没有回营地,拉吉达和众人分头去寻找。拉吉达骑马去寻找,由于太疲劳了,在马上只想打个盹儿,没想到趴着就睡着了。他是在睡梦中被活活冻死的。无论大人小孩,年老体弱,还是身强体壮,受冻而死不可避免。母亲达玛拉是围绕篝火彻夜跳舞篝火熄灭后累倒而冻死。
再一种情况就是遭遇雷电而死,父亲林克被雷电劈死。雨季一到,森林中常常电闪雷鸣,父亲去阿巴河畔换取驯鹿那天,天空出现了炸雷,父亲经过一片茂密的松林被雷电击中,弯曲着身子,趴在一个断裂的树桩上,垂着头和胳膊,好像走累了在休息。
还有就是遭遇野兽攻击而死,瓦罗加被黑熊打死,达西是被野狼围攻而死。达西与猎鹰一起战死了两只狼,可他们身负重伤,不能动弹,另外几条恶狼赶来吃掉了猎鹰和达西。为防止野狼攻击,夜睌希楞柱周围篝火不灭。
小说中人物无论年轻还是年老,大都死去,死的方式不一而足,当然还有难产的,醉死的,跳崖的,溺水的,殉情的,老死的等。森林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稍有不慎,死亡随之而来。
人死去后安葬的方式也不一样。夭折的小孩安葬的方式是装在白色布袋里,扔在阳面的山坡上。成人的安葬方式是风葬,死去的是男人,在树林中选取直角相对的四个松树,然后在枝丫上搭上杆子做成一张铺,然后把死去的人用白布包裹抬上去,放上一些陪葬品。若死去的是女人,选取四个桦子树做铺安葬。他们把人葬在树上,葬在风中,让他们继续餐风饮露,让他们和高远的天空和满天的星星离得更近,可以随时望着天空,望着星星,敬畏自然,死去的灵魂也要归于自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