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耆煮粥荐春盘

作者: 东润聊健康 | 来源:发表于2017-02-25 19:23 被阅读35次

01

   喝着甜甜的带点豆腥味的黄芪粥,我突然想抒情一番,表达出来却是:“靠,中药也可以这样的好喝!”

   同样是黄芪粥,苏东坡却写下流传千古的词句:“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当时,苏东坡是大病初愈,用黄芪粥去调养病后虚粥的身体。

我素体脾胃虚弱,因此有健脾补中的黄芪,就作为我四时养生的药膳首选药材了。特别是春天来临的时候,木气当旺,木是克土的,脾胃属土,所以这个季节多发生胃肠疾病。每当这个时期我都会煮几天黄芪粥食用,强壮脾土,防范未然。

02

一中年妇女,因肾病水肿住院,出院后稍微劳累,双腿就水肿,经休息后可慢慢恢复,伴有神疲乏力、纳差的症状。检查舌象发现舌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

于是建议她经常服用黄芪鲤鱼汤。黄芪鲤鱼汤组成:鲤鱼一条,黄芪30克,赤小豆15克,砂仁10克,生姜10克。本方为食疗方,既可补气利水,又无伤阴耗气的弊端。

连服一个星期之后,告知尿量增加,乏力减轻,胃口变好,问是否还要继续服用?建议时常食用,有助身体恢复健康。

03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着过厚的衣服,劳动,跑步等情况下出汗是正常现象。在安静状态下,汗出较多,或大汗淋漓,就是汗证。睡觉汗出,醒时汗止,称之为盗汗;动不动就一身汗,无故汗出,称之为自汗。

一五金厂老板,姓郑,他的儿子8岁了,正值生长发育期,不料却出现动不动就一身汗,人也变得懒言少语。他十分担心会影响到儿子的成长,医生给开了玉屏风散,连服了七天,没有太大的改善。

我一看这孩子,明显是气虚的症状,用玉屏风的思路是正确的,只是黄芪15克的用量太轻了,所以不效,建议改为60克。郑老板疑惑了,小孩子怎么用这么大的份量?

玉屏风散(汤)只有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黄芪为主药,内可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中医素有不传之秘在于药量的说法,清代中医名家王清任善用黄芪,一般大人用120克,小孩用60克,以达到药专量大力宏的效果。

小孩连服三天,就没有自汗了。建议他以后每月服用一剂,坚持一年就可改变气虚的体质。

04

林妹妹,姓林,不清楚她叫什么名字,女白领一枚。她素来体弱,稍有天气变化,就很容易感冒,平均每个月总有那么三两次感冒。听朋友建议每两个月去医院打一次丙种球蛋白,以为这样就可以增强体质,初时确实很有效,后来产生耐药了,发展到每月去打一次都没用,就不想再打了。

借来的免疫力终究不是你的,迟早要还。人体靠营卫之气抵御外邪入侵,而营卫的生成全凭脾的运化功能,因此体虚不耐风寒,容易感冒根本的原因是脾气虚。

建议用小剂量的玉屏风散(汤)固本为主,祛风为辅,进行标本兼治。每天用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5克,水煎当茶喝。每个月连服七天,坚持半年。告知感冒少了,脸色变得红润,就连脸上的斑也变淡了,惊喜。

05

冯姨,中年妇女,小腿处长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疮,三个多月未愈,经常流脓水,色清质稀,挂过水,用过大量清热解毒的药物,疮口却迟迟未收。

这是典型的痈疽久败疮,热毒早已退清,却迟迟不生肌收口,是因为脾虚而不能主肌肉。应该着眼于强壮脾脏,方能灌溉肌肉四肢。

黄芪一味药,不但可以健脾补中,还有托毒生肌的功效,于是建议用黄芪120克,水煎服。连续服用到每5天,开始脓水减少,渐有血色,到第10天长出新肉,服到15天,疮口愈合,痊愈。

相关文章

  • 黄耆煮粥荐春盘

    01 喝着甜甜的带点豆腥味的黄芪粥,我突然想抒情一番,表达出来却是:“靠,中药也可以这样的好喝!” 同样是黄芪...

  • 中医基础知识|黄 芪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古作黄耆,李时珍释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苏东坡 孤灯...

  •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赏析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 每日记一味中药——黄芪

    黄芪,原名黄耆,云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其性味甘、微温,主归脾、肺二经,具有补气健脾...

  • 《辛弃疾》之汉宫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至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 糙叶黄耆

    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短缩而分歧的木质化茎,或具横走的木质化恨状茎,无地上茎或有极短的地上茎,或有稍长平卧的地上茎(有...

  • 食饮有节之冬至2。黄耆排骨汤

    黄耆当归排骨汤做法: 肉排:600克x0.10元/克=60元 黄耆:112.5克×0.35元/克=40元 当归:1...

  • 中药——贰佰柒拾陆:黄芪

    黄芪 别名:蜀脂、百本、王孙、百药绵、绵黄耆、黄耆、箭芪、独根 部位:根 性味:微温;甘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

  • 2020.5.16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一、黄芪建中汤 【13.29】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黄耆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即前方小建中加黄耆一两半。气短胸满...

  • 《金匮要略》笔记58| 黄瘅病证并治第十五:处方(表症/肌肤甲错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耆汤主之。桂枝加黄耆汤方(见水气) 这是治黄的一个大原则: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耆煮粥荐春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jn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