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工艺·传播简书散文推首备选散文
草编草帽,工匠精神崇拜,何须舍近求远?记录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编草帽,工匠精神崇拜,何须舍近求远?记录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江南大师兄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19:44 被阅读109次

导语:草帽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崇拜,何须舍近求远?大家好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江南大师兄,最近百家号举办了“文化遗产守护者”的征文活动。将目光放到非遗文化之上,尽自己所能,去保护那些凝聚了民族才智的文化遗产,大师兄在这里要给百家号点个赞。正好,在我的家乡就有种类繁多,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戏剧、曲艺、美术、手工技艺、民俗等。今天大师兄想跟大家分享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草帽草编。

溽暑蒸人的夏季,阳光总是肆无忌惮得往人们身上直晒。这个时候,你上街去逛一圈,总能遇见撑着各种遮阳伞的女孩,花枝招展的从你身边走过,有的还得配上一副墨镜。烈日之下,除了遮阳伞和墨镜,其实还有一个绝佳的遮阳利器——草帽。草帽款式多样,一顶合适的草帽就好像一件精美的装饰品。除了遮阳,它还是凹造型的绝佳助攻单品。不管是戴一顶大檐草帽,在海边悠闲漫步;还是随手择一顶渔夫帽,在街头随意走着。都能撩起万种风情,换来超高的回头率。

“草帽俗名凉帽,女工所制。曲塘、庙后桥、潮塘、长河市皆有凉帽行,以长河市出品为盛。”——《余姚六仓志》如此描述。正如史书记载,在宁波慈溪市,那里有一个小镇,它叫长河。长河镇素来有“草帽之乡”的美誉。当地流传着“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织帽人”之说。而说起长河镇草编草帽的悠久历史,至少在200年以上。

据考证,长河草编草帽始于清乾隆年间,由宁波古林传入蔺草帽编织技术。到清咸丰年间,长河已形成独特的草帽制作工艺,产品主销宁波、新昌、嵊县等地。草编草帽很快就成为当地妇女的主要家庭副业。

1915年,长河草帽迎来最荣光的日子。在巴拿马万国出口展会上,长河草帽惊艳四座,获得了三等奖。从此,长河草帽走出国门,连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都戴过出自长河的金丝草帽,成为深受西方贵族喜爱的装饰品。

1922年前后,法国某洋行老板闻知慈溪长河一带妇女善编织,工艺精湛、式样美观,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专门前来考察,发现当地手工艺工资低廉,他感到有利可图。这位洋老板便将南洋一带所产的金丝草原料运到长河等地发放,组织编织成草帽,再销往欧美国家。此举极大地促进了长河草帽业的兴盛,自他以后,中外商客又相继在长河设立几十家大大小小的草帽行,草帽行雇佣的贩子频频活跃在当地,投放草料,收购凉帽。

草帽外销量不断增加,编织人员不断扩展,自然形成了一个以长河为中心的金丝草帽加工生产中心。1954年成立慈溪草编工艺品厂。当时长河街上草帽行最多的时候达到130多家,从业人员1万余名,年产量超过120万顶。

经过多年的发展,长河草帽编织原料也由原来单一的金丝草,逐渐扩展到南特草、咸草、日本纸草等十多种原料。由“金丝草帽”成就的“草帽之乡”,正焕发着新的光彩。时至今日,机器生产也已经取代了手工编织。现在纯手工编织的草帽价格不菲,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而金丝草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洁白无瑕等特点而畅销海内外。最优质的一顶长河金丝草帽市场价约值1000美元。

编金丝草帽第一道重要工序就是挑草。当地人通常会将上好的细草分发给有着几十年手艺的草帽手工艺人编织。然后回收初步成形的草帽进行深加工,然后销往国外。那么问题来了,究竟金丝草帽如何编织呢?

金丝草帽编织过程大概有这几个步骤:要先编织成帽坯,然后剪去帽坯缘的余草,放入漂白粉溶液里浸泡,约15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曝晒,晒干后用光滑如卵的石块磨擦,再用熨斗烫平整,修光边毛,直至光滑无刺手感。这样,一顶漂亮的金丝帽就编织完成了。

金丝草帽的基本式样有四种:金丝两根蕊帽、金丝对花一根蕊帽、金双丝帽、喇叭式帽(又称长头颈帽)。这一顶顶草帽,凝聚了几代长河人的情感记忆!大师兄的母亲告诉我说,从前的时候,长河的姑娘打小就跟着家里的大人学编草帽。拧、缠、钩、编……一根根咸草在指尖上“飞舞”,不一会儿,草帽的帽筒便可以成形。我妈小的时候,外公身体不是很好。大队里安排每家每户按劳出力,规定了工分。妈妈说家里的工分不够,她跟着姐姐会一起编一些草帽来加点工分。

​2007年,草帽编织技艺被列入慈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该项目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长河镇政府相当重视对非遗的保护,特地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实施“三位一体”保护,已建成的草帽业小学纪念馆和草编工艺品博物馆已成为展示悠久草编文化和开展爱国爱乡教育的重要阵地。除了这些措施,长河镇政府每年都会举行草帽编织大赛,以此来唤醒人们对于手工草帽的回忆。

今天的长河,依然活跃着几十家现代化生产的草帽工厂。机器化生产之下,草帽的款式丰富,品相精美。牛仔帽、墨西哥草帽、大檐帽、空顶帽等,足足有数百上千种。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采取私人定制。而纯手工编制的手艺却逐渐没落中,大师兄的同学,朋友,亲戚中,早已没有一个人会这门手艺了。艺术的传承正岌岌可危。

我们总是能在各种新闻报导上看到说日本匠人精神,有几十年做寿司的,有几十年炸天妇罗的,有几十年做陶器的。总是有人愿意的夸大,去吹捧别人家对于手艺的认真劲儿。说人家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殊不知,在中国这片伟大的土地上,随处都可见着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一件事的精神。除了今次分享给大家的草帽,在大师兄的故乡,还有做了一辈子鹞的手工艺人,做了一辈子窗花的手工艺人,做一辈子箍桶、石雕、千工床、越窑青瓷等等的匠人。他们无一不是值得我们敬仰,工匠精神崇拜,何须舍近求远?我是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师兄,想跟同样热爱传统文化的你成为朋友。如果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草编草帽,工匠精神崇拜,何须舍近求远?记录我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wz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