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小朋友们对带去教室的大蒜头进行了二次收割,由爱心妈妈带回家做成菜,再送到教室给小朋友午餐加餐。
上次加餐日回来,我问娃“好吃不?”
娃说“很好吃,老师在分的时候,她内心一直祈求老师能多分给她一些。”
这次放学回来,我问“老师有多分给你吗?”
她说“有!”
我很诧异,忙问怎么回事?
她说“多出来一份,老师问谁想要,她举手了,结果老师就分给她了。”
我又追问“别的小朋友都没有举手吗?”
她说“xxA和xxB也举手了,他们俩一直在比谁举手举得高,老师就直接分给我了。”
我一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案例呀,这不是典型的“做事过程中偏离目标,只想着和周围人较劲,而忽略自己做得事是否有助于实现目标”吗?
我就开始对娃进行启发式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你们都举手了,老师却直接给了你?”
娃:“因为她们很吵,在比谁举手举得高。”
我:“如果她们也想吃到,她们应该怎么做?”
娃:“规规矩矩举手,不争吵。”
我:“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做事过程中只想着和别人比,却忘记了自己到底要干什么?”
我:“我先来举个例子,比如你在搭乐高,妹妹在旁边走来走去,影响你搭乐高,你好生气,然后你和她吵架,大人听到你们吵架,会训斥你们两个,你更加不开心了。你心想‘都是妹妹不对,我都是对的,为什么大人还凶我?’,那我来给你解释下原因:
首先,你的目标是搭乐高,对不对?妹妹影响你之后,你就把精力放到和妹妹吵架上面了,是不是偏离了你原定的目标。
其次,两个人吵架,在大人看来,两个都有问题,自然各打50大板,都训斥一顿,好好反思。
最后,你不仅没搭好乐高,还被大人训斥,心里不开心,情绪不好。
一个很简单的小事,给你造成了三个损失,是不是?明智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你让妹妹走开,如果她不走开,你可以用别的东西吸引她的注意力,从而让她跑开,你继续搭你的乐高,既完成目标也不被大人凶也不影响心情。
第二种:告诉大人,说你想搭乐高,但是妹妹在旁边影响你,请求帮助。大人自然会帮助你把妹妹弄开,如果妹妹不愿意走开,也是她一个人受大人的批评,对不对?
第三种:如果大人不在,你就邀请妹妹一起搭乐高,给她分配任务,让她独立完成,确保不会影响你,这样是不是既能完成你的目标也能避免争吵。
处理问题的方法很多,最最关键的是牢记以下三点:
1. 记住目标,想清楚我要做什么;
2. 分析我现在在做的这件事是不是有助于我实现目标;
3. 如果没有帮助,那就立马不做,寻找帮助实现目标的事情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