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同德三略 云居轩首页投稿
“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

“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2-10-05 11:53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唐]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 》: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①标题又作“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译文:

    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

    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

    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

    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赏析:

    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公元766-779年)前后年间,是个感伤时代,很多诗歌都着意表现感伤色彩,但更多的是摆脱时代失意、政治苦闷、人世困惑,而追求宁静、冲远、淡泊的心理。刘长卿此诗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心声”。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

    “白云依静渚”,为远望;“春草闭闲门”,为近看。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

    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

    渚是“静”的,芳草也是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

    “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

    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

    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

    “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对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赏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

    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wu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