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19944/a84f659db0aa6045.jpg)
这部2017下半年的神作在中国上映,碎片话叙事带来的偶发副作用,口碑两极分化,有人说“诺神出品,必属精品”,也有人说这次的诺兰让人失望……
这或许是这部电影值得二刷甚至三刷的原因之一,沙滩上的一周,海上的一天,空中的一小时,三个时间线凑成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一个不留神脑子一懵,整个世界都乱了。不过,这部片子更值得夸耀的,并不在这简单的“外壳”上。
根据二战事实改编,英法联军被德军逼到敦刻尔克,四十万人等待海另一边的援军救援,一次德军的军事“事故”,倒是成就了这个著名的大撤退,丘吉尔预测的3.5万人变成了33万人(不免吐槽一番海滩上40万人的景象,或许外国没那么多群演吧),所有的行动只为两个字:保命!拼命逃到敦刻尔克,拼命逃到救援舰上,拼命弃船游回沙滩,拼命爬上救援民船,一切只为保命。这是人的本能,无可非议!但值得学习的是,英法联军作为军人表现出的战斗素养,绝不把自己的生建立在别人的死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4219944/5855e437ecd3ec55.jpg)
这部电影是任性的,没有女主角,更没有男主角,一个“33万人”的大卡司,台词少的屈指可数。这也正是我羡慕诺兰的地方,他现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毫无顾虑!
正如诺兰所说,他要在《敦刻尔克》加入悬疑惊悚,悬疑用分段展现,惊悚则用无言,专心打造视听环节,着重配乐和色彩来渲染那种生死未卜,命悬一线的氛围。虽然知道结果,但也让观看的人一直揪着心,听着钟表滴答,真的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灾难来临前是悄无声息的……
诺兰想表达的,是最真实的求生本能,人在生死关头总先选择前者,而这场撤退也有无数人为这些人的生努力着,战斗机要坚持一个小时对抗敌机,无数民船需要赶赴救援任务,当将军看到一只只民船向他们驶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希望,预示着他们即将摆脱这蝼蚁之命,将保住自己的命,来之不易!
“虽然只是逃命罢了,但能回来也很不错了”这句英国老人的话大概代表了所有为之努力的人的心声,能活着,真的不简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4219944/58141f3333f36b85.jpg)
《敦刻尔克》无疑是成功的,与去年的年度神作《血战钢锯岭》相比,后者战斗精彩,酣畅淋漓,让人热血澎湃!而前者则节奏缜密,气氛凝重,让人略感压抑,心中的激动得不到释放。但我觉得前者是高级的,它不同于《血战钢锯岭》《摔跤吧爸爸》这种在现实基础上放大人文色彩达到高于生活的目的的电影;而像《敦刻尔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类电影则是更多的通过结构和视听效果达到尽可能还原生活的目的--错综复杂,难以预料……
战争带来的反思,永远离不开渴望和平,敦刻尔克留在了历史里,但战争中的历史,从来都不是用墨水书写的,而是用太多太多人的鲜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