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
2020-10-17论释《数息观六妙门》

2020-10-17论释《数息观六妙门》

作者: 刘祖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0-10-17 07:54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一段)

佛法是理学和实证并重的一个系统工程,理明了就要证(实践),证就是具体的修行,只有通过具体的修行才能证明所悟之理的真实性,以下要推荐的十种禅观就是具体的修行,现一一作个简要介绍,供实证者参考:

    一、数息观

梵语名安那般那。是出息和入息的意思、是对治散乱的法门。此观有六种因相:(因相指在因地修行的相状,有成就后称为果相。)即:“数、随、止、观、还,净。”此六种因相又名六妙门,可治散乱,开智慧,入止定,证果位、具体是:

1、数:就是数出入息,呼吸的一入一出称为一息,从一数至十,反复数,待心息相依,即心止于息上之意,此时呼吸从粗变细变微后即转入“随”。

2、随:心止于息后,心已不再乱动,此时将数息转为观息,观息入知息入、息出知息出、息长知息长、息短知息短、息冷知息冷、息暖知息暖,如此心系于息即转入“止”。

3、止:此时万念止于一息,一切妄想不生,即转入“观”。

4、观:观出入息所依之身,为四大缘识和合而成的五蕴色身,我所执之五蕴身无一真实,即转入“还”。

5、还:此时将所观之心从身息上回光返照,照能观之心,知能所二心俱是虚妄,则我执自亡,无漏的方便智自然显露,即转入“净”。

6、净:此时心无所住,也无一法可执,十方世界,湛然清净,真实无漏智因此而发,自然断惑证真,此为小乘见道位初禅境界以上。

以上是对数息观纲要性的提示,细微之处可在实证中体会,真修者可于每天为自己固定一至两个时间段,晚上八点以后或早上六点以前,作单跏趺或双跏趺,这两种坐法有七个要点,又名七支坐法、即:

一、双跏趺(双盘),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腿上,称为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腿上,称为如意坐。此不论男女都可随意采用金刚坐或如意坐。

二、脊直:脊椎自然正直。

三、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

四、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大三空三昧印)、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弥陀印),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脐下小腹前。

五、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

六、双眼微闭:若有昏沉散乱,双眼半开或全睁,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固定物上。若无昏沉散乱,可闭眼从印堂处往外观,观得越远越好。

七、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以上为“双跏趺坐”(双盘)、如只交一足名“单跏趺坐”(单盘)。

修学打坐还有七个注意事项、即: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6、可用深呼吸放松精神,调整出良好的心态,面带微笑,使眉心和下颏肌肉自然放松。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至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好。

一开始做不到双盘就做单盘,再不行就散盘或端身正坐。按以上七支坐法和七个注意事项做禅修,就能够调整和保持好内气,使生命充满活力,有利于入定,并能在定中产生内在的觉悟。在这些准备工作做完后,然后依十禅门观、或其它法门、或静心念佛,即可起修。

最先学打坐,很难受,难超一小时,但只要不间断的坚持,难受会变为乐受,发起轻安后,身体的粗重感会完全消失,身体轻盈得就像一堆棉花,非常轻松自如,上了坐就不想下坐,随便坐多久都行,入定后,达到物我俱空的境界,有大光明出现,那就叫尝到了法味、品到了甘露。所谓甘露,传说是天界一种供神仙享用的长生不老的饮料,佛教常用作菩提的比喻。愿《心经》禅修者,每天都以法味为食、甘露为饮。

相关文章

  • 2020-10-17论释《数息观六妙门》

    (第二十一段) 佛法是理学和实证并重的一个系统工程,理明了就要证(实践),证就是具体的修行,只有通过具体的修行才能...

  • 道伟法师:数息培养心的专注力

    智者大师的六妙门里面,数、随、止、观、还、净。第一步就是数息,数息是为了培养我们心的专注力。 因为我们的心不够专注...

  •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成观法师撰注(6)

    一、释论题、论主 沙门释成观撰注 大乘百法明门论 天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译 「大乘」—表示非小乘,因为小乘只有七...

  • 数息观

    6/17 ~《道德经》 佛教训练中也有类似的呼吸法,比如数息观。两千年前,在印度和几千里外的中国,两位智者都在教大...

  • 六妙門

    六妙门 一数息门 摄心在息。从一至十。名之为数。行者为修无漏真法。先须调心入定。欲界粗散难摄。非数不治。故须善调身...

  • 如何修习数呼吸?

    数呼吸即数息,是天台宗六妙法门数、随、止、观、还(huan)、净其中的一个环节。数、随、止就是数息、随息、...

  • 佛学:六妙门

    【六妙门】 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次四空定而辨六妙门者。前来所明禅定。虽复深远。而并是世间旧法。从初至后。厌下...

  • 众善奉茶

    万法归宗,大道唯一。 释门有因果论,道宗有善恶有报观,儒家有人性辨。 这儒道释,可看作一棵树上的三朵花。 荒茶生于...

  • 修习“数息观”

    很想参禅打坐,清净烦乱不安的心,在空寂无声的世界里,放空自己,觉悟人生。今天参加宝林禅寺的禅修班,法师教我们“止观...

  •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成观法师撰注(1)

    相宗系列总序——何谓唯识学? 「大乘百法明门论」原文 大乘五位百法表 大乘百法明门论令注… 一 、释论题、论主 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0-17论释《数息观六妙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dx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