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7·24主题墨海想法
幸运|有幸得佳作(5)

幸运|有幸得佳作(5)

作者: 佛晓星辉 | 来源:发表于2023-11-04 22:30 被阅读0次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意外的好运眷顾,有时是锦上添花、光芒四射;有时是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带给我们的都是意外的惊喜、满足和幸福。

王勃幸遇滕王阁

话说王勃,初唐四杰之一,怎么竟遇到滕王阁,并作序,且流传千古了呢?

王勃在朝时,因一篇《檄英王鸡》而蜚声朝野,但唐高宗却认为此篇意于挑拨离间,遂将他逐出长安。

过了几年,王勃又因私自藏匿罪奴曹达而被人告发,巧的是曹达又猝死于王勃府内,这就变成了”擅杀官奴”。

因为这件事,王勃的父亲受到牵连,被贬至交趾(今越南北部)为令。

王勃此去交趾探父,途经南昌,偶然赴宴,由此机缘登滕王阁,并作序,且千古留名。

再说南昌的都督阎伯屿,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在滕王阁举办宴会,王勃欣然赴宴。

其实这个阎伯屿事先早有安排,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在腾王阁作序刻碑之机,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有个展示的机会。所以吴子章早就打好了文章的腹稿,就等时机一到,以才华惊艳全场。结果王勃的出现,一篇《滕王阁序》令举座震惊。

这一篇千古第一骈文,字字玑珠,句句精妙,就连阎伯屿都感叹道:“这样的锦绣文章,惊世骇俗,世间少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一篇睿思奇才的杰作,确立了王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后来极少有人超越,这一年王勃26岁。

人生总有那么多的猝不及防,出乎意料的是王勃留下这千古名篇之后,第二年他在渡南海往交趾时不幸溺亡。天妒英才呀,所幸他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代代相传,流芳千古。

苏轼莫听竹林打叶声

苏轼的一生坎坷,仕途不顺,贬了又贬,三起三落,好在他是旷达豪放之人,总能在逆境中寻找快乐,比如他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的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春天,有朋友来,醉归遇雨,雨具先前又被带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苏轼并不觉得什么,过了一会儿天就晴了,便做了此词。

英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充分地展示了苏轼不畏忧患所动摇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忧乐两忘的胸怀。不论他是被贬,还是途中遇雨,得此佳作,这都是我们的幸运。

让我们领略的是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的境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运|有幸得佳作(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qz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