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确实也是,因为拖延我们很多应该做的事情最后却没有做,应该拿到的成果也没有拿到。说得小一点,拖延会影响我们的心态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说得大一点,拖延症还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如果拖延症太严重,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只能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那么想要解决拖延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把“拖延是什么?”搞清楚,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拖延,不就是拖着一直不做应该做的事。表面上看确实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一个好的、清晰的概念,要能够指导我们去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行动。
按上面的定义,拖延就是一直不做重要的事情。这个定义认为拖延是一种行为,但是事实上,拖延是一种习惯,拖延是一种拖着不去做重要事情的习惯。
虽然定义只是一点点变化,但是对我们的指导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认为拖延是一种行为,那行为其实是可以当时就改变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拖延是一种习惯,习惯就是需要培养的,需要一段时间去改变的。
很显然和后面一种定义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所以拖延我们应该把拖延理解成一种习惯,这样有助于我们去把它当成一种习惯去进行调整。
那么,为什么人会拖延呢?
拖延产生的根源,其实是因为人害怕失败,因为大多数人对于成功有着非此即彼的看法,认为没有成功就是失败。
大多数人都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害怕自己在别人的眼中表现的不好,所以有可能让自己表现的不好的事情,就会让自己产生压力,带来焦虑和痛苦,这些焦虑和痛苦就会让人抗拒应该做的事,造成拖延。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不能接受自己可能做的不好的情况。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有拖延症就很好理解了,因为人的行为是由反馈决定的,被奖励的行为会被增强,被惩罚的行为会被减弱。拖延可以让人获得短暂的放松,这种放松是对自己的奖励,所以拖延这种行为会被增强,慢慢变成习惯。
而想到应该的事有可能做的不好,这种做的不好的恐惧,就会让人痛苦和焦虑,这种焦虑和痛苦就是对自己的惩罚,所以想去做事情的想法会被减弱。
所以拖延产生的原理也很简单:
(完美注意)追求完美、看重表现 —— (恐惧)害怕失败、害怕自己做得不好 —— 压力、焦虑、痛苦 —— 抗拒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要从根源上改变拖延,必须改变自己对成功和失败的看法。其实失败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失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暂时还未成功”,其实没有人是一上来就能做好一件事的。中间肯定是需要有一个成长的阶段,但是有的人可以接受现实,接受中间做的不好的这个过程,有的人就无法接受。
这两类人分别就是:进取型人格和表现型的人格。
表现型的人格关注表现,所以希望自己做什么都能够做得很好,如果一个事情自己有可能做都不好,或者失败,那他就倾向于不去做这件事情,就会抗拒,就会拖延。
而进取型的人格关注进步,即便一个事情自己可能做的不好,但是只要能够让自己进步,那他也会去做。
所以完美想要改变拖延,就要让自己从表现型人格进化到进取型人格,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成长上面,而不是仅仅关注最后的结果。
接受过程中的失败,才能得到过程中的成长。
如果你学钢琴不能接受刚开始弹得不好的现实,那你肯定学不会。如果你想学写作不能接受刚开始写得很烂,那你肯定学不好。
关于这一点,我确实是有很多切身的感受,这里讲一个我日更写作中断的案例。
之前我是一直保持更新的,直到有一次我写了一篇文章,鼓励大家都能够公开的、持续的去写作,但是这篇文章发出之后,我只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更新就中断了,持续两个月想要重新开始,却一直没有办法走出这一步。
之前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现在知道了,就是因为追求完美的心态在作祟。
我写完那篇文章之后,一想到要公开,就给了自己很多压力,想着自己必须,每一篇文章都要写得很好才能对外发布,这种心态给了我很大的压力,然后我对这个事情就产生了抗拒,进而就开始拖延。
很多时候我就想着明天开始,明天开始,一直持续了一两个月。
然后我昨天又开始日更了,因为我放弃了这种对完美追求的表现型人格,随便整理了一篇短文章就发布了,即便没那么好也没有关系,只要又开始了,慢慢就会越来越好的。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让自己摆脱拖延的方法,叫做:微习惯,烂开始。
少做一点,做差一点,没有关系。平静的接受刚开始做得不好的现实,然后一直进步就好了。只要开始,只要一直往前,你终将抵达你想去的地方。
作者:伊文,前网易运营,高效学习教练,商业咨询师。
如果你想提高学习能力,或者开启一份副业,增加自己生意的用户和收入,欢迎私信关注我一起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