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母亲今年七十七岁了,额头上的皱纹,把岁月的沧桑刻画得淋漓尽致.满头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不再平滑光洁的脸上,轮廓分明,慈眉善目.依稀可以看出,母亲年轻时长得很好看.现在,迟暮之年了,依然掩饰不了她曾经的风采.我总是不敢去正视她苍老的容颜,我怕心会莫名其妙地疼起来.
父亲走了一年多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仿佛一下子衰老了,消瘦了很多,有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看得我心里非常难受.我懂得母亲的疼与痛,也理解她的种种不适应.与父亲相伴几十年时光,那份相濡以沫的亲情,要割舍肯定是有着切肤之痛吧.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满堂儿孙不及半个老伴.这句话蕴含的真正意义与真实意思,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够去深切体会的.父亲在母亲的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他就像一棵大树,给了她依靠的臂弯与歇息的胸膛,为她遮挡了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母亲颠沛流离的人生.
他就是母亲的天呀,现在,母亲的天塌了,教她如何不心伤?母亲小时候是童养媳,这在当时社会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年时,她丈夫因病去世了,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她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孩子又年幼,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在生活所逼,无奈之下,她忍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以及不理解的目光,带着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姐姐,嫁给了因贫穷一直没成家的父亲。
然后,又生下了我.我是她与父亲结婚后唯一的孩子.她一直很感激,父亲给了她一个安稳幸福的家,给了哥哥姐姐一份厚重的爱,弥补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曾经过早缺失的父爱.我知道,母亲比任何一个女人,都珍惜自己的家庭,这是她历尽磨难后,来之不易的安宁日子.
(二)
在我印象中,母亲是一位勤劳节俭的农村妇女,朴素的衣服,粗布的围裙,每一天都是干干净净的.额头上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盘着客家女人的标志发式,发髫.让母亲看起来端庄大方,清秀脱俗.
她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起早摸黑地侍弄着田地.为了我们一家人吃饱穿暖,生活越来越好,母亲还想尽一切办法,把房前屋后的所有空地,充分利用起来,种上各种作物,如香蕉,玉米,花生,芋头等等.家里吃不完,她就挑到镇上去卖掉,换点小钱回来,帮补家用.
她还用竹篱笆把香蕉树下的空地围起来,养着母鸡母鸭,生的蛋用小箩筐储好,满满一筐时就背去镇上卖钱,再买点农药化肥回来.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天天吵着要吃鸡蛋.母亲心疼我,就偷偷地在饭锅里给我煮了一个,然后,剥好皮,埋在饭下面.
吃饭时,我还不谙世事地专门拿出来,向哥哥姐姐们炫耀说:我有鸡蛋吃呢.哥哥姐姐很懂事,他们知道家里穷,鸡蛋是要换钱的,没有可能一人一个.姐姐就对我说:妹妹乖,我们家就妹妹最小了,要吃多点鸡蛋才能快高长大的.
然后,她自己就着青菜咸菜配米饭,吃得很香的样子.于是,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个特殊的待遇了.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父亲与母亲的对话,我才醒悟过来.
父亲对母亲说:"对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把小的给宠坏了,咱们家里是穷,可鸡蛋都是鸡生的,你就不能给孩子一人煮一个吗?"然后,第二天吃饭时,除了父母的碗,我们都有了一个鸡蛋.我看到了哥哥姐姐们吃得很欢,我也很开心,第一次体会到了与人分享的快乐与满足.
(三)
母亲是位持家顾家的好女人,她有一双非常灵巧的手,每逢过年过节时,她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不同的糕点.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很多食物都是自给自足的.母亲比村里的很多婶娘都要能干,她甚至懂得很多可以吃的野菜,还会利用它们做出与众不同的糕点.
正月十五元宵节,母亲为我们做不同口味的汤圆,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小屋里,尽享团圆的快乐与满足.清明节,母亲去田梗里,小路边摘回来很多艾草,再煮熟跺碎,和上自己家里碾的糯米粉,把花生芝麻压碎当馅料,做成香浓绵软的艾糍,吃后唇齿留香.
端午节,母亲用一层红豆,一层绿豆,一层眉豆,一层黑豆,一层糯米,为我们包出五彩的粽子,看着非常漂亮.拿出去与村里的伙伴们一比较,常常让他们羡慕得不得了,纷纷来我家,看母亲是怎么包的.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很慈爱地,把这特别的粽子分给他们吃.
中秋节,母亲说:家里孩子多,买月饼买得少,满足不了我们的胃口,买得多以我们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可能的.为了给我们解馋,她就干脆自己做豆沙月饼,当时农村地方,根本没什么烘机之类的工具.母亲做的月饼,都是用大锅,用柴火慢慢细心地烘到焦黄的.只记得,母亲做月饼时,几乎是村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因为那香味随风飘来飘去,几乎是弥漫了整个村子.到了重阳节,母亲就要着手炒米炒花生了,她把炒熟的米用石磨碾碎,把花生捏成两瓣,再混上红糖水,压在木制模型里,做成一盘盘香气扑鼻的客家炒米饼,在阳光下晒干,用大瓦罐装起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供我们当零食吃,饿了就抓几个,这是我们童年时期最美好的享受了.
春节,母亲会做油角,糖环,油罩糍,发糕糍等等过年的食品.用她勤劳的双手,营造浓浓的春节气氛,让我们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新年.现在,母亲老了,很少亲手做这些食物了,而我,逢年过节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这些味道鲜美而特别的食物,总在记忆中,回味那段虽然贫穷,但却温馨甜蜜的童年时光.
(四)
我特别地佩服我母亲,她没读过书,不会计算,可是,每到过年时,我们都能穿上母亲亲手做的花衣服.记得小时候,每到冬至过后,母亲就去镇里的布料店里,为我们挑选不同花色的布料,母亲说,买布料回来自己做衣服比买整件的省很多钱,几个孩子一人一身衣服,算下来省了不少钱的.
买回来后,她就开始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我们量身裁衣,然后,又在昏暗的灯光下,用上半夜的时间,一针一线地缝制.直到如今,我也没弄明白,母亲的窍门在哪?她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我们的衣服的.她没学习过裁缝,也不认识字,更不会用笔记下我们的身高尺寸,但她做出来的衣服,不长不短,不宽不窄,都是我们刚好合身的.
而且,母亲还会别出心裁地,在我与姐姐的花衣服袖口或是衣袋外面,缝上蝴蝶结或花朵.在哥哥的衣服里,缝些男孩子喜欢的图案.虽然没有缝纫机,可是针线却是整整齐齐的.衣服缝好后,她就洗干净晾干,然后,再用铁茶壶,装上一大壶滚烫的开水,用茶壶底部的热气充当成电烫斗,把衣领,衣襟,衣袖等各个地方烫得平整,折起来放好.
除夕之夜,我们欣喜地穿上新衣服,开开心心地与小伙伴出去玩了,看起来,我们的衣服虽然比不上别家孩子在商店里买回来的衣服花俏,但每一针每一线,都密密麻麻地缝着母亲浓浓的爱,穿在我们身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别有一番风韵.绚丽了我们童年时期最美丽的风景,也温暖了我们那段天真无邪的烂漫时光.
(五)
母亲这一生,过得很平凡,用她的话说是,没做过什么大事,耕田种地,忙活家务,侍候婆婆,照顾孩子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了.而在我眼中的母亲,是贤惠善良的,形象是高大的,她的头上,亮耀着人性的光辉.
她一直身体力行地用她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与准则,潜移默化给我们,以此来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妈妈是个孤儿,四岁没了爹,八岁没了娘,然后,被人收养当了童养媳.从来没上过学堂,箩筐大的字也不认识几个.却凭着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与通情达礼,在村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童年依稀的记忆中,她常受到读过几年书的婶婶的欺负,她的大半辈子,都在忍让与委屈中度过.在当时思想闭塞的农村,传统纯朴的村民,都信奉着好女不侍二夫的道德观念.改嫁的女人,地位很低,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因此,母亲在婶婶面前总感觉抬不起头,低她一等.更甚的是,婶婶无视母亲的委曲求全,常常趾高气扬地在我奶奶面前怂恿,搬是弄非,数落她的不是.奶奶也不分青红皂白,听信了婶婶的一面之词,把家庭的纠纷全怪罪在妈妈身上.
(六)
我善良的母亲,从来不反抗,造就了婶婶的变本加厉.那时候的我,喜欢看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常把爱憎分明挂着嘴边.想当书中行侠仗义的侠女角色,去保护我的母亲.在母亲又一次躲在房里默默流泪时,我终于爆发了。
忍无可忍地跑到婶婶面前,用我忘了的话语骂了她一顿.为此,母亲又多了一条欲加之罪:那就是没教养的母亲,教唆出目无尊长的女儿,乳臭未干,年纪轻轻的就去与亲婶婶吵架,长大了还不是要去拆天呀.
母亲知道后,没有责怪我,只是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对我说:"傻女儿,妯娌之间从来是难相处,家和才能万事兴,再说了,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有机缘走入同一个家庭也不容易,同一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为鸡毛蒜皮的事闹得水火不容呢.你婶婶越看不起咱们,咱们更要争气点,不给她没事找事的机会.至于你奶奶,无论她做错什么,她也是长辈,我更不应该计较了."
听了母亲这番肺腑之言后,我不再逞强地为母亲出头了,我不是怕,只是不想给她一个指责母亲教导无方的理由.我要尽力像母亲那样,做好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无可挑剔,她就没机会找岔了.
从此,我开始更努力地读书学习,当时读的是村小学,每个学期结束后,学校都会统计成绩表出来,把每班前三名的同学名字标上红纸光荣榜,贴在祠堂的外墙边,让全村的人看的.每一回,我的名字都会在上面.与我同班的堂姐,也就是婶婶的女儿,从来都登不上的.
我小小的心窝儿,不是虚荣地在乎这点名誉.而是,我真的很想给母亲争口气,证明给婶婶看,我母亲生的女儿,就是比她生的女儿更棒.她凭什么要欺负我母亲?她有什么资格来为难我的母亲?难道仅仅是因为母亲命运多磨,就成了她践踏母亲尊严的理由吗?
为了让母亲少受气,也为了父亲少点夹在手心手背中间的为难,小小年纪的我,也学会了忍耐与忍让.尽力顺着奶奶的意愿,做她心中的乖孙女,让她找不到责怪母亲的理由.
(七)
我十二岁那年,奶奶病了,病榻前是我母亲忙碌的身影,端茶倒水,洗头擦身,照顾大小便,什么脏活累活,都是她一个人在忙,精明的婶婶躲开了.奶奶临终前,终于醒悟过来了,她拉着母亲的手,断断续续地说着对不起她的话.
母亲流泪了,这是感动的泪水,她多年来,无怨无悔,默默地付出与忍耐,终于换来了奶奶的肯定与理解,她满足了.慢慢长大后,我才越来越体会到,母亲的息事宁人与忍耐,如果没有宽容的心胸以及慈悲的心怀,是很难做得到的.
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也不懂什么人生大道理.但她为人处事的作风,是很好的表率,陪伴着我们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对我们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她说过一句话:"凡事都有因果轮回,种善因得善果,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良心,做人办事,最基本就是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这句简单的话,教会了我们为人之道,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这是母亲给予我们的,一笔最大的,无形的财富.
现在,母亲老了,真的老了,尘世间多少风雨多少阳光,她都坦然纳入心怀,人生里多少寒意多少温暖,她都淡然记录在心.只是,当母亲亲眼送走父亲时,她心底里所有的痛,都化成两行浊泪,缓缓地淌下来.
在人生夕阳时,母亲却要脚步蹒跚地,一个人孤独地看风景.这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唯愿我善良的母亲,早日走出失去老伴之痛,用悠然的目光,看待未来的日子,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注:母亲节到来之际,祝福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健康平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