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下热点社会热点电影漫谈
豆瓣9.0,这部高考纪录片才让人尖叫

豆瓣9.0,这部高考纪录片才让人尖叫

作者: 巴塞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6-07 18:21 被阅读697次

考完语文了吧。

题难不难?选择题全对了吗?

最主要是,作文会不会写!

嘿嘿,我们这些考场外的吃瓜群众,最喜欢看的就是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了。

经典考题

赶紧来解析一波——

全国三卷的作文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考生...的家长们,时间就是金钱,赶紧抓紧时间去雄安买房。

全国一卷的考题“给2035年的启示”真的是莫名其妙让易烊千玺刷了一波热度,感觉就是专门为他定制!

易同学该是一边哼着这首歌,一边完成了走向人生赢家的第N步。

不知道他考得怎么样呢?

2018央视春晚之TFBOYS《我和2035有个约》

江苏卷的这个题目,让精通25门语言的我...很想把戈达尔《再见语言》的影评交上去。

还是上海卷这个比较暖,无论是男生在和兄弟打吃鸡还是女生在借男生作业抄的时候,都能感觉到“被需要”,代入感满分!

还有各种地方卷的作文题,等着今年不参加高考的你去解答和吐槽……

但作为考生的话,你还是别再对答案、纠结作文写没写好了,安心准备下一科吧!

高考这道人生作文题,你还有很多待解的机会。

6月7日上午9时,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全国各个城市展开。

高考。

世界之大,大在同一片蓝天下,有着不同的起点。

因此,从1977年恢复的“高考”,就成为无数人想要改变命运的通道。

尽管搏杀激烈,坠“桥”者无数,也依然是白岩松口中“国内最公平的竞争平台”。

关于高考,无论你经没经历过,有部电影你必须一看。

那就是2015年8月3日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高考》。

这部6集的系列影片展现了3种教育模式,截取了复读生、农民工子女、深山贫困生以及“洋高考”学生等4种应试群体,以具有深刻代表性的“横截面”,集中展现社会现实。

头两集《毛坦厂的日与夜》将镜头对准的是“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高中。

学校位于安徽省大别山区的一座小镇, 24000多名在校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复读生。

三年十几万的学费以及庞大的陪读家长群,撑起了毛坦镇的经济。

考场外焦虑等待的父母

老师程晓东将“毛中”戏称为“修理厂”

在这里,“流血流泪不留悔”、“像疯狗一样血拼”的警示标语随处可见,“网吧、男女关系”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墙上贴满了学生的保证书和检讨,校园广播时时提醒你“今日不是人,明日人上人”

在小镇居民口中,学生像“搁农场关劳改一样”。

“毛中”的压榨式教育也是中国高考的缩写,它所代表的群体是国内数量最大的。

在这部分,学生和家长的目标是“文凭”,没有文凭只能吃苦,有了文凭就能改变家族历史、光耀门楣。

考大学拿文凭成为他们唯一的目标。

但这些概念,对孩子来说是灌输式的,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更多是承受了来自父母的寄托和周围人评判目光的压力。

在这种前提下,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有各的委屈。

学生压力巨大,老师觉得自己苦心不被理解,家长觉得自己牺牲太多。

家长为孩子拜佛烧香

成绩下滑,何飞认为“我遭报应了,因为我以前笑得太多了,我会死得很惨。”

她百般努力,最后只考取了一个三本大学。

而分数远超过一本线的吴世康,其父亲当着镜头哭得说不出话,他却默然玩着手机。

此外,在高压教育下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高三拼命,大学享福”

高三学习到深夜,熬得面如菜色,身形打晃;大学睡到十二点,生活重点变成“吃喝玩乐搞对象”。

曾经被压制的一切,成为“井喷”般的自我释放。

瞬间不知道这12年的努力,到底是成全了什么。

以“衡中”为代表的“激情热血”式教育,与“毛中”的高压教育非常相似,同样是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高压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你追我赶之中将成绩提上去,时刻保持“激情”,但在成绩上去的同时,依然会给人一种“提前预支”的担忧。

与这两种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六集《校长的选择》。

北大附属中学的校长认为不能以“失去青春、兴趣、健康为代价”,对孩子进行“破坏性的开采”

他推行的是“认识世界、找到自我”的民主式教育,不仅让学生远离考试,还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跨文化的实践式学习中,与不同群体打交道,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片中几个学生和校长在电视机前,观看河北衡水中学的“激情热血教育”,屏幕内外的反差很有意思。

两种教育方式天差地别,但在纪录片中都是“成功”的——如果以成绩来说。

但是如果你是家长,你敢让自己的孩子选择第二种吗?

即便是在纪录片中,这位校长也备受非议,家长把状都告到了上级领导面前,要求将其撤职。

而他自己,也是先从熟人下手,对方的要求还是确定要在不能影响高考的情况下,才会让孩子参加。

再说片中的4种应试群体

“毛中”代表的是普通大众,他们之中或许有家庭经济条件好一点的,有穷一点的,但却都不算“特殊”。

“久牵的孩子”代表的是农民工子女。

全国有近3亿农民工,片中以上海为例给出的数据是,每10个儿童中就有4个是“流动儿童”。

异地他乡是他们熟悉的,故乡反而是陌生的,但他们却要面临回不回故乡考试的选择。

“大山深处的贫困生”是另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被地势困缚,却因亲人的希望和自身“走出去”的渴求,比普通考生多了强烈的目标性和动力。在高考这场战斗中,往往也会更加投入、拼搏。

片中甘肃省的会宁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状元故里,博士之乡”。

最后一个群体与前几个相比,是同一片蓝天下的“另一个世界”,不过,我更愿意将之看成不同环境。

他们家境优渥,自小受到的教育也“高人一等”,眼光早已经投向了更高、更远处。

但是透过表面看本质,这些“洋高考”的孩子们,与国内那些考生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只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向前、向上更进一步。

《高考》在豆瓣的评分是9.0,它对于国内“高考”的展示之全面值得肯定,在引发许多人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国内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用哪种教育方式通过“独木桥”才是正确的?

片中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出镜的新东方教育集团CEO周成刚说,国内看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国外则注重孩子身上的亮点挖掘,因此,国外的孩子往往更多几分机会。

但真的是如此吗?

2006年的“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以及这些年屡见报端的“高分低能”事例,依然暴露了“分数代表一切”的教育事实和弊端。

在学校,老师区分差生和优等生的惯用标准往往是成绩,拖了全班“后腿”的学生,即使他品德再优良,老师又能对他施以几分青眼?

国内大多数学校不仅用分数来考核学生,也将之作为对老师的考核,如此循环轮回,分数成为最硬规则。

高考,就是对这种规则的体现!

像“毛中”、“衡中”这样的疯狂式教学本不该受到推崇,但是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却又是他们只能接受的方式。

当“高考”成为普通人不多的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机会,谁也不敢拿孩子的将来去赌。

有网友看完《高考》之后说:

“学生错了吗?家长错了吗?老师错了吗?谁都没错,可明明是错的!”

真的希望“高考”这座桥可以更宽一点,让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通过,用真正的激情和热血去谱写自己的未来。

最后,还是要祝愿所有高考学子,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文/山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金发白雪姬:请家教需要几百万吗?🤔
  • 金发白雪姬:切身体会☞建议去流水线工作,高考会重燃他的斗志
  • 35d4de9f3e0b:语言那个,我可能会侃半张卷子的c语言家族吧😂
  • 5fe5576a5528:好久之前的片子了
  • 88feca4342ae:吸引世间目光的游戏,如今看来很是无趣
  • d0f461382ec6:阁下,字迹工整,
    文笔极佳,
    才思敏捷,
    过目不忘,
    十年寒窗,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文武双全,
    雄韬伟略,
    谈吐不凡,
    谈笑风声,
    高谈阔论,
    眉飞色舞,
    运筹帷幄,
    言简意赅,
    完美无缺,
    一针见血,
    义正词严,
    一气呵成,
    大显神通,
    出口成章,
    出类拔萃,
    出神入化,
    万古流芳,
    一本正经,
    一箭双雕,
    长篇大论,
    功德无量,
    力排众议,
    力挽狂澜,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坚韧不拔,
    身体力行,
    空前绝后,
    视死如归,
    奉公守法,
    艰苦奋斗,
    忠贞不渝,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一尘不染,
    一鸣惊人,
    叱诧风云,
    排山倒海,
    惊涛骇浪,
    雷霆万钧,
    惊心动魄,
    横扫千军,
    惊天动地,
    见缝插针,
    无孔不入,
    口诛笔伐,
    文从字顺,
    十全十美,
    无懈可击,
    无与伦比,
    励精图治,
    壮志凌云,
    高瞻远瞩,
    忍辱负重,
    盖世无双,
    龙飞凤舞,
    一丝不苟,
    日理万机,
    明察秋毫,
    英明果断,
    分身有术,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施主神人!犹如孔孟在世啊!神啊!从来未有这么牛x的人出现过亦没有比你更好的神作出现过,你已经成神了!!看了你的神作比吃白粉还爽!!贫僧对施主的敬仰之情犹如自来水管爆裂滔滔不绝又似那毒品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天啊!为什么?为什么要让贫僧在有生之年遇到这么有才的神人看到你这么棒的神作啊?太好了!太好了实在太好了!!就连哑巴看后都忍不住开口大叫:太好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后面省略N个啊字!!!
    檵木L:@贫僧法号谢绝假互粉 施主评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 清逸之风:自古以来,就对书生文人和知识分子青眼有加。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只不过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走过高考,做了回大学的过客。
  • 三碗儿呢:我们穷人唯有拼命才得以生存,穷苦人是没有资格谈什么青春兴趣的,家产5000万以上才有资格搞搞素质教育。
    三碗儿呢:@豪侠烈马 而且素质教育不是艺术,素质教育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让你和比尔盖茨,巴菲特,库克,马云,扎尔伯克,习,川普等人一起开个会,你慌不慌?反正我慌。这是心理素质不行,而让这些人的儿子女人去开会,他们可能就没什么慌的。你还在学校苦背单词,人家花几百万请顶级家教多对一教学。你去学游泳,几千找个教练都不舍的,人家直接找国家再次也是省顶级教练……
    三碗儿呢:@豪侠烈马 你知道吹竹笛练毛笔字都是需要时间的么?我只同意常年去图书馆借书的穷人素质教育方式,然而穷人所在的地方往往没有图书馆……
    豪侠烈马:@三碗儿呢 吹吹竹笛,用清水练毛笔字,常年在图书馆借阅出版物,也可能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素质不是直接去搞艺术,可能是为了扫除美盲,音乐盲,丰富丰富人生,提高提高眼界,让人除了生活和工作,看起来更有点素质
  • 阿斯伯格患者:也许错的不仅仅是制度,也是当地人心中的执念,只有高考一条路就意味着把人逼上了绝路,不成功便沉没。勤挖掘,机会总是会的

本文标题:豆瓣9.0,这部高考纪录片才让人尖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og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