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正版野史历史历史
“尧舜禅让”和“平民逆袭”都是谎言?

“尧舜禅让”和“平民逆袭”都是谎言?

作者: 7db4b8ca2725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00:42 被阅读0次

    1.德智双全

    帝尧,本名为放勋,是帝喾之子。

    尧从小就智慧过人,这方面其父帝喾都比不上他。

    据《史记》记载,帝喾“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即他对万里之外的事情都能知悉,对万物观察入微。而尧聪明到什么地步呢?其“智慧如神”,他像神一样聪明。

    要知道神基本上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慧如神”已经是对一个人智慧的最高赞誉了。

    除了聪明才智之外,尧的德行和人格魅力也是举世无双的。

    尧乃是帝王之后,素质相当高。他富有但是不骄傲,高贵而不张狂。不像有些暴发户和富二代,有几个钱就张牙舞爪,目中无人。试想,你学校里有个同学,或者公司里有个同事,他家里有权有势,但是自己却不声张,平时对看门的保安、扫地的阿姨,也一样地礼貌尊重。

    这样的人,怎么能不像磁石一样,把身边的人通通吸引过去呢?你一靠近他,就像靠近太阳一样,倍感温暖;你仰望他,就像仰望天上的云彩一般,有光彩亮丽之感!

    德智双全的尧,不断地向外部散发着自己的吸引力。近至枕边之人,远至天下诸侯和各地百姓,无不被他的魅力和德行所吸引,整个国家一片安乐祥和。

    《史记》费了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帝尧的德行和智慧,由此可见司马迁对他的推崇。

    2.治水不力

    一天,尧问臣下:“谁可顺此事(谁可以做这件事)?”面对这个问题,一众大臣惊慌失措,谁都不敢乱给意见。“此事”是意指何事呢?难道是帝位继承一事?

    万一老大故意这样说,想试试我们,说话合他意的没事,不合他意的没命,那可怎么办?要怎么讲方可万无一失呢?说他的儿子可以接班,应该是最为稳妥的吧。

    于是放齐说:“您的儿子丹硃很开明,可以接您的班。”不料尧认为丹硃顽劣凶残,不能用,否决了这一提议。其他人心想,其他同事都给意见了,我也得提提建议,刷刷存在感啊。

    于是讙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和团结民众,最近业绩也做得相当不错,可以一用。”尧还是不同意,他总觉得共工经常夸夸其谈,说的比做的多,真正做起事来很不靠谱。

    同时,尧也知道百官会错意了,他解释道:“难道这么大的国家,找不到一个能人吗?最近洪水滔天,民众受苦,谁可以帮我去治一治啊?“

    百官松了一口气,心想:刚才以为你问的是谁可以接班呢,原来你问的是谁能帮忙治理洪水啊。难怪你说不能让你儿子去,如果让你儿子去,还是没把水治好,你儿子岂不是要负直接责任?

    官员们都表示鲧这个人可以派去治水。尧起初还是否决了这一提议,他认为鲧这个人德行不好。四岳觉得已经没有比鲧更适合的人了,于是跟帝尧说:“就用他试试吧,不行的话,最多也是把他撤掉而已”。

    尧也是无计可施、无人可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就这样,尧抱着试试的心态,一用就用了鲧九年时间,无奈还是收效甚微。

    3.寻找接班人

    又有一天,帝尧对其心腹说:“这个位置,我已经坐了有七十年了,你们之中谁能顺应天命,继承我的位置呢?”

    心腹们一听,吓得要死,这个时候肯定不能乱说话啊,否则就是找死。他们连忙跪下,边磕头边说道:“我们何德何能啊,只怕玷污了您坐的这张椅子啊。”

    尧说:“你们觉得自己不行。那你们尽管提意见吧,远亲近戚,同姓异姓,庙堂草野,有合适的,都可以举荐给我。”众心腹回答:“民间有一个比较适合的人,名字叫虞舜。”尧听了精神一振,说道:“我也有听说过这个人,他这个人具体情况是怎么样地?你们对他有详细的了解吗?”

    原来舜是一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简单地说,家里除了他之外,没有一个好人。尽管家人对舜做了很多邪恶之事,但舜还是不记仇,反而更加孝顺父母,与兄弟和睦相处,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要通过女儿来试试他,观察他的言行。那万一发现他不是合适的人选,不就亏了两个女儿给他吗?其实也不用担心,在那个时代,尧的老婆应该不止一个,女儿估计也不会少。选继承人这样一件大事,拿两个女儿出来试,也不亏。舜对她们彬彬有礼,其表现得体,算是过了尧设置的第一关。

    接着帝尧又先后让舜任不同官职,以考验舜的决策和行政能力。任职期间,舜的业绩和效率都相当不错,这算是过了第二关。

    尧又派舜去山林川泽之中办事,暴风雷雨之下,舜也没有迷路误事,这算是过了第三关。

    尧设置的三道关卡,都被舜一一顺利通过,而且仅用三年时间。可能有人会想: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啊,三年时间,三个考验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啊,就这样?我上我也行!

    这想法太天真了。首先,众官员肯举荐他,就是为他做担保,一个普通人有什么能力和资格,能让这些大官给他做担保呢?这说明大家早就知道舜不是普通人。其次,尧对舜的德行,早就有所耳闻,说明舜出名已久了;最后,在三年观察期期间,舜必须证明自己可以干实事,能有好的政绩。

    所有这些,谈何容易啊 ?!

    4.主动禅让还是被迫退位?

    尧对舜十分满意,于是愿意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坐。舜虽然心里很想马上坐上去,但是肯定要表现得很不情愿,说一些“我何德何能啊“,“我没资格啊”,“我不敢啊“诸如此类的话。历史上这样的场面还少吗?你明明想当皇帝想疯了,但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又会多次假装推辞。

    其实旁人也是心知肚明的,特别是你的手下,他们一定会配合你的表演,一再地劝你,“你不当皇帝不行啊,不是你自己的意愿的问题,是我们这些官员都想,天下百姓都想,你不当皇帝,我们不行啊,过不下去啊”。

    此时劝你劝得最卖力的官员,事后自然也就最能得到你的赏识。于是你推辞个两三次,然后别人劝你两三次之后,你就感觉名正言顺了:“是你们让我当的,我是很不愿意当的”。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不也是这样做的吗?还有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数不胜数。

    总而言之,后来,舜还是接受了尧的禅让,摄行天子之政。

    不久后,尧逝世,百姓悲痛不已,如丧父母。为了悼念帝尧,在全国各地,三年内都没有人奏乐。

    当初尧传位给舜,而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硃,是因为他深知丹硃不堪大用。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就是,如果我把天下交给舜的话,这对天下人都是有好处的,而只是对丹硃一个人没有好处;相反如果我把天下交给丹硃,那只有丹硃一个人有好处,对天下人都没有好处。我总不能为了让丹硃一个人有好处,而做出对百姓不利的事情吧。

    这句话说得非常动听,很多人因此而赞叹帝尧大公无私、传贤而不传子的崇高品质。

    三年丧期过后,舜把帝位让回给尧的儿子丹硃。

    但是也不知道是舜的意思,还是他们自愿的。诸侯就是不去朝觐丹硃,而是去朝觐舜;百姓有需要裁决的事情,也不去找丹朱而是去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硃而去歌颂舜。

    如此一来,丹硃的帝位名存实亡。舜无奈地说:“看来天意不可违啊。”于是就重新登上帝位。这个故事,跟上面说的那些假装推辞谦让的事例,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吗?

    这就是《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尧给舜让位,舜又把位置让回给尧的儿子丹硃,但是丹硃自己不争气,舜不得已,于是顺应天意而行。

    后来,这故事被传为一时佳话,大家纷纷赞叹尧和舜的德行之高尚,且认为帝位继承从“世袭制”转变为传贤不传亲的“禅让制”,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这只是司马迁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

    据《竹书纪年》记载,舜为夺取帝位,把尧囚禁起来,同时打压丹硃,又不让他们父子见面。

    不管真相如何,舜作为一个普通百姓,竟然也能受到重用,最后得以登上帝位,这不就是一个平民逆袭的励志故事吗?难道这不值得赞叹吗?

    确实不值得!实际上,舜不是普通平民百姓,他和尧一样,都是黄帝的后裔。

    司马迁也说,帝位传来传去,其实也只是一直在黄帝的家族内部之间传而已。从黄帝到其孙子颛顼,从颛顼到其侄子帝喾,从帝喾到其儿子帝尧,最后从尧到舜,不外如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尧舜禅让”和“平民逆袭”都是谎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gn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