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种 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有的孩子写作业拖拉,是由于自身不会管理时间。没有学习计划,时间不懂得如何安排
以前做家教的时候,有个初二的学生和这个情况非常类似。每次去他家,已经近中午了,还在睡懒觉,或者已经起床了,但被子还摊成一团堆在床上。这时候妈妈就会走进来一脸抱歉得帮孩子整理床铺。课桌上是堆积如山的习题册和各种书籍,有时候上着课要找张草稿纸都得找半天。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首先就要帮助孩子克服睡懒觉的习惯,学会珍惜时间。我本身也爱睡懒觉,不提倡说让孩子都六点钟起床。毕竟有的孩子就属于“晚起毁上午,早起傻一天”,但至少八九点总该起了吧,一天之计在于晨,睡到11点12点的就说不过去了。
作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计划。最开始孩子没有形成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我们可以一起来建立。比如说建立一个短期的学习计划,这个周末的学习安排,各个科目的复习顺序,掌握目标等;短期的实现后再建立长期的学习计划,如各科目知识的掌握情况,复习时着重哪一科,哪一模块的知识点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孩子体验到建立学习计划带来的好处后,自己也会慢慢尝试去做,时间长了,家长就可以放手了。
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很重要的一点也是要帮助孩子形成时间意识。我们大人都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浪费可耻。但只靠口头语言告知孩子是没有效果的,他只会嫌弃我们碎碎念。可以试着和孩子做一些限定时间的小游戏,如用闹钟定时1分钟,完成1组口算练习,或者写字练习,或者跳绳也好,让孩子切身体会到时间的可贵。
有些家长总是很头疼,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不吃饭,该洗澡的时候不洗澡,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的,于是就反复得催促或提醒。切记不要总是提醒孩子,帮孩子安排时间。因为“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那就一分一秒都帮他安排好”
不仅是像侯老师说的那样,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必要的时候,也要硬起心肠给予适当的处罚。比如说我们说好去超市前,必须穿好衣服,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才可以出门,如果孩子磨磨蹭蹭拖到最后也没弄完,那就跟孩子直接说明,因为他的拖拉,不能带她出去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妈妈代劳帮孩子整理东西。
所以,很多习惯要从娃娃抓起。
第六种,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太多
这个时候,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帮助孩子强化注意力:1.尽量给孩子一个安静简洁的环境,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注意力的东西;2.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孩子,比如说端水,切水果,帮孩子擦汗等,也许你进来的那一刻,孩子正在专注得思考题目,却被你打断了;3.鼓励孩子短时间完成作业,可以结合孩子当天的作业量,适当得给孩子安排时间,比如孩子半小时的作业量在规划时间内完成了,给予表扬和鼓励。
之前看到一个这样的小故事:说一位小姑娘本来在很专注地涂鸦,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旁边不断的干预,一会说颜色用的不好,一会说形状画的不对,一会儿又说累了吧,歇会儿···结果没多久,小姑娘就烦了,画笔扔到一边,一赌气不画了。
第七种 生理方面:协调性差,有的孩子成绩很好,但就是表达能力差,通俗点说就肚子有货,但说不出来。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幼儿时期,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小心翼翼得照顾着孩子,不让孩子哪怕哭一声,跌一跤。致使该爬的时候没有爬,该哭的时候没有哭。这两件事情都不好,前者容易导致平衡能力差,身体协调不好;后者则使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长大后容易表达能力不好。
于是有些独生子女出现了感觉统合障碍, 原因就是缺乏锻炼,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我自觉平衡感还不错,可能就是跟小时候在庄稼地里长大有关吧。小时候爸爸妈妈犁地播种忙农活,我和弟弟就在一边爬,他们犁到这头,我们就爬到这头,犁到那头,再爬到那头,伴随着咿咿呀呀的哭,爸妈也没空管我们。
当然不支持所有的父母都像我们家似的,对孩子不闻不问。只是建议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的保护起来。孩子有自身的天性,喜欢亲手摸索未知的世界,摸索的过程中也会学会很多东西,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协调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先找找原因。
比如说,孩子写作业拖拉,你是不是也有拖延症呢?不拖到最后就不办。孩子爱看电视,你是不是也是一下班回来就坐沙发上摸遥控器呢?孩子不爱学习,你有多少时间花在看书提升自己上呢?还是不断刷微博朋友圈消磨光阴呢?很多我们毫不在意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了孩子。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