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位幕客,虽然不甚有什么名气,但是,他和曾国藩的一番对话,却是预测的相差无几,预测的话题,就是大清朝的国运到底能走多久。
曾国藩开始是持迟疑态度的,但是,在对话后的两年,曾国潘还是信了赵烈文的预言了。
在1867年7月21日,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潘和幕客赵烈文聊天。语气中透露着忧心:“都门气象甚严,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赵烈文的回答,让曾国潘是难以置信的。
他说:“现在天下一统很久了,势必会渐渐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而且中央政府一直没有烂掉,所以,暂时是不会出现分裂的局面。
但是,赵文烈话锋一转说:“照他估计,今后的清朝的中央政府会先垮台,然后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为了表示他预测的准确性,他还估计了时间,大约是不出50年就会出现这种局面。”
曾国藩对于赵烈文的判断不是很信服的。
他感觉就是清政府不会完全的垮了,也会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权南迁、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
赵烈文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很坦率。他认为清朝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隅。
他实际上是也否认了清王朝“得天下”的合法性,如清朝入关后,为了震慑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汉人,而大开杀戒,如“扬州十日”等。
虽然后来康熙、乾隆的君德十分纯正,但是善和恶并不互相掩盖弥补的,也就是说,后来这些君主的德泽,并不能抵消清王朝“开国”的无道。
其实,曾国潘也预感到清王朝正面临着灭顶之灾的。
但曾国潘对清朝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
曾国潘认为奕䜣的聪颖,慈溪遇事的“威断”,是可以让清朝避免“抽心一烂、根本颠仆的”。
但赵烈文却更有清醒的头脑,坚持自己的意见。
他认为,大清的现在的状况,如无体制根本性的变革,仅靠现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修修补补,实则无济于事的。
而奕䜣“聪明信有之,也是小智耳,慈溪的“威断”,更容易被蒙蔽。而奕䜣和慈溪都是不能对体制做出重大改革的人。所以,清王朝是难免分崩离析的。
赵烈文是富有洞见的,他对历史的大势看得很透彻,而且作为一个原理权利中心的人,对奕䜣和慈溪做出这样准确异常判断,而且是不能近观的情况下,也为以后历史所证明。
虽然赵文烈判断的有理有据,但曾国潘还是半信半疑,总感到清王朝还有一线生机。
当在1868年9月中,曾国潘任命为直隶总督后,能够和慈溪太后、同治皇帝、奕䜣、文祥面对面的时候,能够近距离的和清王朝的“最高层”领导处事,通过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见识、能力、优点等,都是不能担当王朝中兴重任的人。
而且,现在他才知道,国家的颓势已经远远的超出自己的预料,而且已经病入膏肓了。
到了现在,曾国潘不得不同意赵文烈两年前的论断。
而且,历史也应验了赵文烈的预言,清王朝于1911年土崩瓦解,距离1867年正好是44年。
另外赵烈文所预言的,清朝不可能向南宋那样,偏安一隅,统治半壁江山,要长期的“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即后来的军阀割据的混乱的局面,也应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