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背后,潜藏着你的需求

作者: 遇见小娜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6:07 被阅读0次

没忍住,我发火了

因为第二天要考试,前一晚临时抱佛脚,复习得比较晚,等到家快9点。没想到宝宝还没睡觉,正撒了欢地在地上又爬又跑。

好不容易把她哄上了床,这孩子又开始在被子上玩起了滑滑梯游戏,我看了看时钟,已经10点了。此刻的我又累又倦,最后一丝力气也被压榨到九霄云外,电量存储锐减至0。还要提醒自己: 千万别恼,要做好妈妈。

找了个借口,我逃到客厅图清净。没想到她电报似的喊妈妈。忍无可忍,我冲进房间,对着宝宝吼道:“知不知道几点了,还不睡觉,到底要不要睡了,我明天还要考试好不好!”

当我吼完之后的一瞬间,原本颓废的五官竟然有了生气,深深觉得终于出了口恶气。那头的宝宝错愕地看着我,一秒不到哇地哭出来。

虽然一口怒气还在胸口,生生地也被她的哭声压制了下去,内心五味杂陈。边哄抱她边觉得生无可恋。身体的疲惫暂且不说,脑子里也是一片浆糊。

担忧和焦虑开始占据了上风,本想好好睡一觉,被这个不听话的孩子扰乱了,明天拿什么去应付近五个小时的考试啊。

冉冉升起的还有深深的挫败感,明明要当个和颜悦色的好妈妈,结果还不是怒目圆睁地做了恶人。自责,悔恨,羞愧,不知道今晚发的脾气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身心伤害。

一切都没按照期望进展,一切也没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人生最难控制的是情绪,情绪起伏下的生活也总超出预期。

愤怒,是与生俱来的能力

越想压制愤怒,只会助长它的火焰。这与生俱有的能力,想要消灭真是天方夜谭。

只是总要责备自己,想做贤良淑德的母亲,怎能对孩子产生敌意,有所愤怒呢?如若有,那就是不合格,不称职的。如果涉及到一点冲突,定是要牺牲自己去成就孩子才对。

虽说为母则刚,可妈妈们毕竟不是神,也不是超人,无论我们多少理想化她,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妈妈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有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人。

她有疲惫的时刻,有想要偷懒的时刻,甚至也有想要逃离家庭的时刻。妈妈这个称谓,多少带着委屈,不情愿和没办法。那些隐藏的愤怒、恨意,是不会因为大脑的教条化指责而消失的。

愤怒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需要捍守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

精分学派认为婴儿时期的全能自恋,就包含着本能的愤怒。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具备呼风唤雨的能力。如若饥饿时能得到满足,会心满意足,认为妈妈很好;但如没得到,便会陷入无助感,迁怒于妈妈,还会嚎啕大哭。

当我承认自己是正常人,有愤怒表达的需求时;当我看到愤怒是在和我抱怨内心的需求未被满足之时,射向自己的自责之箭,羞耻之箭暂时转移了方向。

心理学家毕淑敏常说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只是,吼叫、暴躁的方式,于我于孩子于家庭,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

愤怒,还能有其他什么表达方式呢?

隐忍的压抑,潜藏着攻击,破坏关系

记得曾看过一期《心理访谈》,时间过去很久,印象依然深刻。

视频中的父亲是个暴怒的人,很多不值得的小事,父亲都忍受不了,要对孩子动粗。某次父亲火山爆发,而旁边的孩子和木头一样无动于衷,不去对抗,也不去躲避,更不辩解。

他更加愤怒了,因为被孩子漠视,连眼神都不给一个,外显的愤怒有去无回,深深挫败了这位父亲。而其实,有去无回正是孩子的“消极攻击”。

这位儿子,对父亲同样隐藏着深深的愤怒,厌恶。只是,他还善良,意识层面上他要尊重父亲,要爱父亲。于是,愤怒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连他自己都未曾发觉。

他表达愤怒的方式渐渐扭曲。你让我前进,我偏要后退。你让我往东,我偏要往西。你希望我学习好,我偏偏讨厌学习。

不直接表达,绕弯子表达的愤怒,是被动的攻击。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父亲的外显愤怒招惹来孩子的隐性不满,父子的关系全然往支离破碎的方向发展。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能否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是健康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就必然有心理疾病。

如若隐忍的愤怒指向自己,攻击的能量变得狡猾,它让每个鲜活的细胞渐渐萎缩,健康被一步步吞噬。比如抑郁症,对自我强烈的不满,何尝不是对他人或是关系不满的转移。

只有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愤怒的,是无需一直做好人的,将内在那些想说未曾说过的话一吐为快时,愤怒才会从真正的出口回归到原本属于它的地方。

那时,才有通透,会涌出悲伤,才有对自己的怜悯,才有真正的放下。

如何积极有效地管理愤怒?

标注情绪,会帮助我们和情绪分离。你是主人,情绪是前来拜访的客人,而你有能力决定如何对待她的来访,也就是接下来反应,行为等等。

当胸口的那团怒气犹如被激发的火山要喷发之时,是否能明确地告诉自己,我生气了,可以对着自己自言自语:我生气了,我就是生气了!我要怎么办呢?

看见愤怒,是疗愈的开始。

激怒状态下的大脑很不理智,除了用语言提醒自己,还可以通过行为去激发大脑中冷静的区域。可以选择数数,可以对自己做“暂停”手势。

恢复暂时平静之后,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件事情会让我发怒。愤怒的价值所在,是看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

比如文章开头的我,显然已经筋疲力尽,不仅没有安顿好自己,也无法照顾孩子,当时的我最希望的是可以随心休息。预期和现实有了差距,于是,我的焦虑指数开始上升,担心第二天的考试会考砸。

这意味着两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意味着无法达成目标的我很挫。挫败感正是愤怒背后的正相,接受不了自己的挫败,于是转而攻击,让最亲近的人尝到这种滋味。

其实,除了最原始的攻击行为,我还有很多选择:

我可以放下对自己的高要求,索性也去陪孩子休息睡觉,至于考试,该怎样就怎样;

我可以让家人哄睡孩子,让疲惫的自己放松一下。

这些,至少能让未来的我善用愤怒的能量。而当时已经发出的愤怒,就承认它的发生吧。毕竟,妈妈也是人,她不完美,她也有需求,但这位妈妈在学着如何更好、更健康、更积极地和愤怒相处了。

END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一起点亮下方的小红心“❤”吧~~

我是谁:心理专题推荐作者自荐 | 遇见小娜

更多好文,可以关注小娜的文集:

《个人成长》《管理好情绪,才能管理好人生》《人物剖析》《亲子育儿》

往期精彩抢先看: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拥有专注力

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终究我们要学会告别

聪明的女人,很少抱怨

信任,是幸福的基石

真正的人生赢家,都懂得爱自己

我们的生命,还剩多少可以挥霍?

生命可以短暂,但不能没有生命力

压垮你的从来不是压力,而是你的信念

你的需求,是否有被看见?

自卑,源于缺爱

拥抱负面情绪,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心理重建丨那些灰暗的日子,你是怎么过来的?

蓦然回首,幸福正在灯火阑珊处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

樊胜美:都是原生家庭的错,不过是你的借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愤怒的背后,潜藏着你的需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hi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