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国学
向雄读《论语》之:所谓异端

向雄读《论语》之:所谓异端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6-04-30 11:20 被阅读23次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当时,礼崩乐坏,但还没什么系统的学说可以当做“异端”来攻击,他所厌恶的,无非是世风日下,有“礼”无敬,有“乐”不雅(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以及花言巧语而不修德行的人。还没有上升到孟子“辟杨墨”、宋明大儒“辟佛老”的相互攻讦的地步,因而,这“异端”更多的是指不老老实实学习六艺,而去专攻其他的门类的学生,如提醒子夏,要做个堂堂正正的儒者,不要只做研究文献的空泛、空谈礼仪的儒者(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因而子夏说:“即使是六艺之外的技艺,钻下去也会有可观的成就,但是钻研太深,则会陷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所以,君子不会去做”(虽小道,亦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这样说,估计也是听从了孔子的话。

从温和的词义来说,不是正统的,就是异端;那么什么是正统?从个人认同的角度来说,自己认同的就是正统,不认同的就是异端。世上学说纷纭,各有信众,各自认为是正统,佛者攻讦儒学境界不高,儒者嫌弃佛者以生死轮回诱人,抛弃伦理,马哲则以唯心唯物做简单区分,不顾各学说的内在逻辑,因而纷纷扰扰,争执不休,人心无所适从,各执一端。

儒释道,既然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存在的”。这理由,也就是有价值,或者说是“有用”。或能救人心的迷惘,或能救人对生死的困惑,或能救人身体的困厄,尽皆有用,所不同的,只是各自的信众只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问题,攻讦对方的不同之处,却往往忽略了其相同之处,忽略了各自已经从对方获得何其大的资源:儒取佛、道的静坐内观,佛道之谈,则先取儒家的伦理。若只是站在各自立场相互攻击,这狭小的心,如何能算是“修”?只能是小人之心罢了。

有了包容心,也就没什么是异端和正统,取长补短,原就是各家能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可分你我,但不可你死我活,只管表述,任人取之,殊途同归。

                                                   (向雄读《论语》之二十九)

te�e���g

�������d�l6�m

相关文章

  • 向雄读《论语》之:所谓异端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当时,礼崩乐坏,但还没什么系统的学说可以当做“异端”来攻击,他所厌恶的,无非是...

  • 《论语》晨读心得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刘向雄《论语译注》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2017-01-1...

  • 向雄读《论语》之:《论语》怎么读

    “专家们”看《论语》都往高处拔,总结个一二三四点,归纳个五六七八条,要么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来吸引眼球,...

  • 向雄读《论语》之:形象

    酷暑已至,穿个短袖,坐在电风扇前,仍是酷热难耐,索性光个膀子,这才感受到习习凉风。这不雅形象,无人看见,倒也不...

  • 向雄读《论语》之:毁誉

    “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生于世,免不了毁谤与赞誉,甚至,毁誉成了为人与做事的动力和压力。“闻誉则喜,闻毁则...

  • 向雄读《论语》之: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迷惘无...

  • 向雄读《论语》之:无欲则刚

    林则徐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修养,不是等到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才能体现,反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更能反映内在的品德。对此,子游就表达得很...

  • 向雄读《论语》之:见利思义

    孔子周游列国,也获得了一些国君的礼遇,不用去追求富贵就能得到,如齐景公给孔子的待遇就是“季孟之间”,孟孙、叔孙...

  • 向雄读《论语》之:德治

    古代君王集权力于一身,一言一行均可对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而在儒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无不把注意力放在君王身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所谓异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jk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