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如是又遇见了“脑瘫诗人”余秀华。上次她是带着新诗作来的,还记得那次见面会上,他毫不掩饰的对李健隔空喊爱,那一刻被她的直白所震撼。这次她是带着第一部散文集《无端欢喜》来的。说实话,听她说话会有些累,但我敬重她,除了自身的励志,蕴含的力量之外,还有她对自己所厌恶的东西,包括那段痛苦婚姻的,决绝与勇气。董卿在诗词大会上说过一句话:在云端写诗,在泥土里生活。这句话用来形容余秀华非常贴切。“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她也有种种的不解或非议,但,对我来说,这不重要,我看到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
向上的力量还记得看他的诗集的时候,被那首《我爱你》吸引到,“巴巴的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行走了几十年,当她找到诗歌这支铁拐时,才终于真正站立了起来。有一个小插曲,在互动环节,一个小姑娘提问:余老师,您的诗集为什么叫《月光落在左手上》,而不是右手上?余秀华回答:因为我是用左手写作,所以叫月光落在左手上。
向上的力量翻看她写的散文,她生活的横店这个小村庄,所发生的人与事,生和死,会联想到《皮囊》。如果再结合她的人生经历,不自觉的会想到史铁生。只不过史铁生的散文,充满悲悯,更多的是精神意识层面的,所以他说“昼信基督夜信佛”。而余秀华不一样,她的思考,更加质朴,也更加诗意化,他们就存在她生活的村庄,生活的横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罗斯福,霍金,张海迪,史铁生,濮存昕……这个名单可以列出很长很长,他们都是励志的楷模。但隔着我,似乎有些远。想想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榜样。
向上的力量患病之初,非常消极悲观,甚至想过破罐子破摔。这时候遇到了励志的筱一。筱一,是儿子同学的妈妈。最早知道是她独自一人,和一群旅友,穿越西北沙漠,领略边疆风情的故事。不由得心生羡慕与向往。及至后来住院,她去医院探望,给我讲了她曾经做过两次膝盖手术的经历,当时医生对她说:你以后能走起来就不错了。但她现在不仅走起来了,还跑了起来,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去跑了半马。每个月,她都会给自己做一个小结,我被她的这种自律和坚持折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蓄,她现在已经开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干得风生水起。
向上的力量每当我懒惰懈怠的时候,看到励志的筱一发来的跑步截图,我似乎看到了那个梳着马尾辫儿,浑身充满了活力与能量,向着梦想勇往无前奔跑的身影,虽然我们病情不一样,但是她的经历,足以给我励志和信心。我依然记得她鼓励我的话语:当意外和麻烦出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抑制自己的思维惰性,抑制自己本能性情绪反应,要有一种延迟判断的习惯。 在处于被动的情况下,找到一张还没有出现一个机会底牌,你就很可能出现局面的反转。只此一生,必须热情!
又想到,我的大舅哥。现在的大舅哥身材健硕,每天坚持跑步运动,经常占领微信运动封面,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不走路出出汗就会感觉浑身不自在。谁能想到,两年之前的他还是个体重逾200斤的胖纸,终日泡在药罐子里,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两年的时间,塑造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大舅哥。
向上的力量还有谁呢,“偏瘫康复女侠”张超,她的康复经历确有些传奇,有些侠气。30岁出头,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突然脑出血,下过病危,住过ICU,在取得与死神搏斗的胜利后,就立即投入到康复中。先是在国内康复,后来又孜身一人,多次去日本康复,克服了种种困难,现在恢复的已经相当好了。后来她又把“川平疗法”引入到国内。虽然,不断会有各种杂音和非议,但她兀自负重前行。经历过那么多磨难之后,重新站立起来,可能步伐在常人看来还不是那么的完美,但在我们眼中却是风雨过后最美的脚印。
看女侠的个人经历,有一段非常感动:“这病能让我们还留有性命,还能见到自己所爱的人,自己的亲人已经是多活了一次,我们该珍惜……真的已经很庆幸,没有因此造成妈妈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永远缺位。”是的,为人父的我,感同身受。想到自己没有让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爱,已属幸运!
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余生我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