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中的时候,我跟着一家知名媒体的编辑老师做访问,名义上说是“学习”,实际上因为我那时候的薄学寡识,只能跟在后面开开眼界。
我们采访过当时的90后新锐导演,采访过当时因为新片上映而爆红的演员,采访过那时候被冠以“美女作家”头衔的畅销书作者。
通常是我们发一个邮件过去确认采访内容,对方就发来之前的新闻通告,让我们整合整合,迅速发稿。写出来的稿件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后来遇到的一个作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虽然年轻,却非常认真地完成了我们提出的问题,每一个答案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为了方便沟通还专门加了我的新浪博客和qq好友。
身为受访者的他,居然主动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受宠若惊之余,我记住了他。
几年后让我无意中再次搜索他的名字,发现这几年之间,他已经出了许多畅销书,在本地的作家协会玩得风生水起。得到了新媒体圈的认可,也获得了传统媒体界的敬重。
我突然就想起了那时还不是太红的他,在同行都忙着参加各种交际、忙着各种活动、忙着开书友会的时候,认认真真低头配合采访的样子。
02
我们都曾经历过在一个泥泞的雨天,为了躲避大雨过于奋力奔跑,而最后跌了一跤。
我们太想要赶紧躲开糟糕的现实,到更光亮的地方去。想要跑得比别人更快一点,提前到终点招手炫耀。
可是跑得太快,也许会在终点前因为脚底打滑而痛失比赛。
就拿爱情来说,愿意等爱情的人总会被看得很愚蠢。因为一时起意得等待过后,有太多的来不及在追着他:来不及在合适的时间结婚,来不及在合适的时间生孩子,来不及应对亲戚朋友的冷言冷语……
我们舍弃等待,是因为我们害怕来不及。
可是没有等待的日子,我们扪心自问,真得过得开心吗?
因为想要快一点,所以只能在情感上勉强将就,和眼下“还不错但又不够有感觉”的人在一起。
因为想要快一点,所以工作上快步向前,寄望花花绿绿的旁门左道,对枯燥的案头工作敷衍了事。
因为想要快一点,所以没有时间好好经营生活,只能牺牲家庭和生活的乐趣,随着人群趋之若鹜。
因为想要快一点,摔倒的伤口还没愈合,经验教训还未吸收,就急切切地往前走,在同一块石头绊上一百遍也不罢休。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说要赢在起跑线上。可是人生何止有一条起跑线?
03
我大学的时候曾经去一个教育机构应聘,想要成为讲师。
因为专业不合,纵使端着一大堆证书去应聘,还是被安排了一个前台文员的岗位,每天负责一些收费复印之类的小事,到了下课时间就跟着兼职的小时工们一起去附近的学校门口发传单。
发出一摞传单赚五角钱,索要到一个家长的电话号码赚两块钱。刮风下雨,不曾间断。
那时候的我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怎样和学生家长更好地交流,怎么样挑选发传单的时段和地点,用什么样的语气跟家长说话不容易被拒绝,不同类型的家长各自需要什么讯息。
直到我如愿站上三尺讲台,面对学生家长进行公开课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发传单的漫长时间里,我已经学会去分析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跟学生的家长交流。
当了讲师之后,我听之前的同事说,后来决定将我纳入讲师是因为老板发现我在发传单的时候和家长的沟通很有技巧,成功率比别人高。
如果当初我总想着为什么别人能够一蹴而就,而自己却要在这凄风冷雨里发传单,可能也得不到现在的工作。
“慢一点”不是让你在一件事情上拖延时间,而是尽所能做好现在的事情。
当下没有选择的时候,不必拿望远镜去窥探别人的成功,把眼前的事情安排妥当,比竞争对手们多一点用心,这样的“慢”是为了未来的扎实。
04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有一句台词:有时等一封信,漫长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点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
我太喜欢这句话了。
我刚开公众号的时候曾经向朋友抱怨过,为什么别人三个月就能涨6万的粉丝,我却好像每天只能增长少许。
朋友说,因为他们是真心喜欢你,而真心总是来得慢一点啊。
虽然是句笑谈,但听后我颇为释怀。法式大餐一定比餐厅速食来的慢一点,所以你才能眼观它的精致,细嗅它的馨香。
快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糟粕,但好东西却大多数都需要沉淀的时间。
好的爱情,是像陶行知与吴树青的婚书里写的:“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儿像我,一半儿像你。”
好的工作,是心有诗与远方,但眼前也不曾苟且。每一步都迈得扎实稳健,每个教训都分析得玲珑透彻。
其实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的,是在人生终结,可以体面淡定地离开。
那何不从现在就开始走得慢一点,每一步都踩得稳一点,体面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