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何时道听途说过来的故事了,今天也想拿出来跟念叨一番!因为这个故事里的蛐蛐国很是怪异,在这里生活的蛐蛐们更是荒诞着呢!
听故事时我曾问过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取名为蛐蛐,有人说莫不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物都是蛐蛐,亦有听友说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城墙修得跟关蛐蛐的笼子一般,甚至还有人说这个地方肯定有养蛐蛐,斗蛐蛐,吃蛐蛐的爱好,等等。听得我又觉得好笑,又好气,偶尔还有点微怒于他们如此戏弄蛐蛐,权当听故事,世界上哪有这乱七八糟的地方啊!
虽是听来的故事,本不该去深究,可里面有那么一个桥段让我心里难以舒坦,我总想将它写下来记录点什么,到底记录些什么,有什么意义,我就暂且不管那么多了。如果有朋友听了觉得有趣那也是好的,如果无趣就当不曾听过罢了。
这蛐蛐国的人们都有点佝偻病似的,但并不影响这里某些人群的威严,得益于他们人人自带一张看似写满光伟正的脸。今日所见的便是蛐蛐国里的这样一群动物,除了那张独特气质的肥脸,还有几分别的韵味:远看像野狗,近看是暴匪。儿时看《人与自然》这档节目的时候,就看到一群野狗围着它们的猎物,先不断挑衅、试探,然后群起攻击,最后用它们锋利的牙齿将猎物撕碎生嚼。电影里的暴匪更不用多说,杀抢掳虐,无一不精。当然故事终究略显夸张,杀人之事不可胡来,毕竟蛐蛐国里也是有恢恢天网,讲究蛐蛐平等,哪个蛐蛐的命不是命呀!
既然说到了这群动物的独特韵味,索性就以“野狗”来代称它们以便讲述后来故事,同时也刚好显露显露它们高高在上的绝对威严。
野狗们很是厉害,声到狗未到,蛐蛐们都立马有想退避三舍的恐慌了。况且他们都知道一旦被猎狗的狗鼻子嗅到了,那不是掉肉就是放血。可你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野狗其实是蛐蛐国里忠实“守护者”, 职责在于保护蛐蛐们,这倒是可以解释它们肥脸上那股气质由来了。可我转瞬就开始感觉莫名其妙了,我想这些被咬被啃的蛐蛐们莫不都是刁民,不然何以至此呢!
按下我心中疑惑,且先听完再说。说着两三只体胖野狗就奔向一个正在仓皇而逃的埋头勾着腰的老蛐蛐,这野狗们来势过于凶猛,吓得旁边的小蛐蛐一个劲地往后边缩边抖着细腿,还不忘用触角挨着老蛐蛐,生怕老蛐蛐被野狗吃掉。
野狗大呼:“谁让你拾些植物茎叶在这里摆的!弄得这里不干不净!”
边说边顺手将蛐蛐摆得整整齐齐的叶子们撒了满地。
再次叫嚣到:“把用新鲜茎叶换到的河蟹、虾肉交出来,这次就轻饶了!”
老蛐蛐无奈低头,突然一下竟把小蛐蛐从后面拖了出来:“换的河蟹肉是为了养它,你们把它带走,我反正养不活它。。。”。小蛐蛐吓得浑身哆嗦,疯狂挣脱,差点扭断了自己的细腿。要是小蛐蛐会说话,可能是在瑟瑟发抖地喊着:“爸爸你不能不要我!爸爸你不能不要我!爸爸你不能不要我!。。。”
僵持不下,野狗们把地上那些新鲜茎叶踩得个七零八落,然后在一大群围观的蛐蛐们中间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留下还瘫坐在地上的一大一小的蛐蛐在那!故事到此就完了!
这里我该受到批评,讲着故事竟忘了说明蛐蛐国里生活着的到底是人还是蛐蛐,常年活在人间,有时候总习惯了使用“人、人们...”这些词语来说事,故而听故事的朋友就将这两者看成一个意思也无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