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 传奇一生 福寿双全的绝世歌姬

作者: truya | 来源:发表于2017-10-14 20:10 被阅读0次

    2014年9月7日,日本的一些报纸在头条的通栏,刊登了一名女性去世的简短消息,享年94岁,日本名字的下面,有中文的标注“李香兰”。

    李香兰丽影

    那是一个曾经在中日两国民众心中传奇歌姬的名字,作品《夜来香》、《苏州夜曲》及《何日君再来》(周旋原唱,李香兰翻唱)等至今余音绕梁,她独特的身世背景,卓越的演唱才华和美丽的容颜,以及在战乱大时代下曲折的人生经历,都承载于这响当当的三个字:李香兰。

    此刻,我正听着张学友的名曲《李香兰》写下这一篇纪念文,献给这一位不凡的名伶。这首歌的原曲是前日本经典乐队安全地带主将玉置浩二所作的《行かないで(不要走)》,作为1989年中日合拍的电视连续剧《别了,李香兰!》(又名《再见李香兰》)的主题曲;在玉置浩二被香港歌手重新翻唱的大量曲目中,周礼茂填写了粤语版歌词,藉由向李香兰(日本名山口淑子)这名传奇歌姬的致敬,缅怀一段失落的历史,歌手张学友在1990年推出了粤语版;其国语版由姚若龙填词,曲名《秋意浓》,收录于张学友《吻别》专辑,演唱难度极高,也已红遍大江南北;同曲的英文版已面世,为英国新进Soul Funk乐队Mamas Gun的《Yesterday's News》。

    李香兰的一生具有非常多的传奇性,承载着乱世的精彩宿命,每一步都是峰回路转:1920年2月12日她生于中国辽宁省灯塔市,作为日本人,因祖父、父亲都爱好汉学,而从小接受了汉语教育,可以说,出身于汉学世家这一背景为她将来游走中日两国文化间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十二岁的时候,恰逢1932年平顶山惨案爆发,她的父亲被怀疑与中国抗日分子勾结而遭拘留,事后一家紧急迁居沈阳;就在抚顺开往沈阳的火车上,她遇见了同龄的俄罗斯犹太裔少女柳芭,一见如故,成为闺蜜,也正是她一生的贵人。

    所谓贵人,不是一定要非富即贵或者高不可攀,而是因缘际会,可以帮助、影响甚至逆转你人生的人。当时淑子的身体不好,从小就患有肺病,因出于强身健体的想法,柳芭就建议她学习声乐,并将自己家庭的世交——苏联著名的歌剧演员波多列索夫夫人推荐给她当老师。在名师的调教下,李香兰不仅身体日渐康复,其艺术天赋还得到了充分的发掘,获得了当时伪满洲国流行歌曲比赛的大赏。

    1933年她被父亲的义兄弟沈阳银行经理李际春将军收为义女,起中文名为李香兰,她同时也是天津市长潘毓桂义女,也曾以潘淑华之名义在北平翊教女子中学就学,直到37年毕业,少有人知道她是日本人,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让周围的人都以为她就是个地道的中国姑娘。

    当时的伪满洲国在主抓宣传舆论工作,1937年,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成立。获得歌曲大赏崭露头角以后,对方其实早已看中山口淑子,其独特的成长经历更是成为伪满宣传工具的不二之选,就以请她去演唱电影歌曲为名,其实一到现场,就让她参加了多部电影的拍摄,力捧成头号女星,主要扮演中国女子崇拜日本军人的角色类型。

    李香兰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谈到,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说好去唱歌的,怎么一下子就当上女演员了呢?她觉得是人生中不可思议的运气一般。

    事实上,就这么被卖了还不知道,她成为了一大盘棋中的关键棋子。以为人生结交了好运的少女,就那样懵懵懂懂地成为了大时代下被扭曲的政治宣传工具。

    在不少称颂李香兰红极一时的文章里,其实都忽略了一点:她不仅有美艳且混合了中日风情的外表,还有受过严格西洋声乐训练的雄厚实力,上海滩也有不少出名的金嗓子,但有几个是受过专业美声训练的呢?只有李香兰是第一个混合了花腔女高音来进行通俗歌曲演唱的歌手,作品具有非凡的价值与艺术生命力。

    这样富有实力与创新的演绎,又加上得天独厚的外表,占据主流宣传渠道推送的超高曝光率,至今仍是成为巨星的经典爆红法则。

    在日侵华期间,她被誉为伪满洲国第一红星,名列上海滩“五大歌后”(另一种说法是“七大”)之一,声誉无人可超其右;根据当时“日满亲善“的宣传,她红遍中日两国,影响力波及海外。被人津津乐道的一个事件就是“日剧7圈半事件”,通俗来解释,就是排队购票的队伍将日本的剧场围了整整七圈半——如果放在今天,大约是门票被“秒清“,超越春运抢票的热潮吧。1941年2月,李香兰担任“日满亲善歌唱大使”,前往日本东京参加2月11日纪元节的庆典大会,连续一周在东京有乐町“日本剧场”表演,节目名称为“欢唱的李香兰”,在日本造成大轰动。表演首日,门票销售一空但无法进场的大批歌迷仍包围剧场不愿离去,甚至需出动警察、消防车洒水来驱离群众。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她被扣以“汉奸“的罪名,面对法庭指控,唯一的活路就是托人去北京,找父母将那张写有“山口淑子”的出生证明送来上海,证明自己是个日本人;而一生的贵人,闺蜜柳芭再次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助她逃离了鬼门关——她答应李香兰帮忙去拿回这张证明,这是一个类似于“把信带给加西亚”般不可能完成的乱世任务:没有可靠的物流渠道,消息不通,一纸证明还在吗,怎么带过来,父母会认为这个请求是骗人的吗……根本就很难做到,此后柳芭杳无音讯,但李香兰在焦急等待之中,却真的收到了家中寄来的棉袄,在衣服的夹层之中找到了那一纸证明——这位传世歌姬命不该绝,因为此后她还会活得很长,福寿双全,成为一生都精彩绝伦的女性。

    1946年,26岁的李香兰被遣送回日本,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继续演艺事业,她延续着红极一时的超级偶像生涯,并为日本和香港邵氏影业拍摄了多部电影作品;作为《夜来香》的原唱者,1950年其日语版发行,在战后经济异常艰苦的日本,创造了卖出二十万张唱片的卓越记录。

    日本学者对她的研究颇为有趣:就像是为了证明人生前半场,年轻时无知懵懂被利用一般,山口淑子很努力地活出了后半场,像是必须要做给世人看那样,较劲儿地活着,活出了过人的精彩与聪慧,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如电影泰坦尼克中露丝后来的一生。1969年山口淑子成为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还前往过越南、柬埔寨、中东等战争前线,采访过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风云人物。

    她经历过两次婚姻,1958年冠夫姓成为大鹰淑子,成为日本驻联合国外交官的夫人; 1974年受当时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邀请,告别舞台转而从政,当选参议院议员,并连任3届,历任环保政务次官、参议院冲绳及北方问题事务特别委员会委员长(任期1981-1982年)、参议院外务委员会委员长……;在1978年还率团访问中国,成为自民党内著名亲华议员,1992年退休当选成为日本议员,可以说,这一段从政历史也是相当精彩的,只是改名又加上彼时对李香兰的评价有时代局限,而不太为国人所知罢了。

    与柳芭分隔半个世纪后,山口淑子在媒体的帮助下,再次见到了当年的救命贵人,两人重聚,有万语千言,原来柳芭帮助她拿到出生证明后,直接离开中国,回到了俄罗斯。

    后世有大量文艺作品以多种形式塑造过这位传奇女性的形象,以及她身后的那个时代,如1992年,为庆祝中日建交二十周年,日本四季剧团根据李香兰自传改编的音乐剧《李香兰》来华演出,成为当时中日交流的重要事件;2002年东京电视台制作播出了日剧《李香兰》,改编自山口淑子的自传小说;事实上基本每一部涉及当时背景的文艺作品里,都会无可避免地出现“李香兰”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如2003年为庆祝日本朝日电视台成立45周年的巨献——根据《爱新觉罗•溥杰传》改编,所推出的电视剧《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山口淑子对中日两国都具有深厚的感情,而日本对华的侵略与中国反抗日本侵略的特殊时代,造就了她夹在其间作为政治牺牲品的命运,她能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曾在2005年发表长文劝诫当时的小泉纯一郎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发出理性的声音……她的名字,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作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风云人物,山口淑子(李香兰)以独立女性之姿,用一生悬命般的勤勉、努力与才华,走到了彼时代女性所能走到的巅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香兰: 传奇一生 福寿双全的绝世歌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uf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