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出生起就开始学习,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老师。东方教育注重生命,与西洋教育有很大的不同。西洋教育最大问题就是会问,问了知道以后,就开始想了,计较分别,结论有矛盾。
矛盾不在教你的人,在你学的时候有问题,对他的理不通达,自己在问题中已有怀疑,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的。
华严经中善财不断地参访善知识,向各行各业的人学习,提升生命品质,乃至于达到止于至善。善知识那里有什么,要从哪里学?修行尽量少问,要多观察。有两个好处。
相传文子跟老子学,端脸盆水三年,老子才瞪文子一眼。他一直在观察中。老师教你是生命的展现与感受,他传达的是生命的讯息。学行要能感受生命的力量,问是多余的。
观察,这点很重要的。在第六参中,善财童子在海幢老师处,开始做种种修行法,都在静静观察的,还没有讲话。他对老师的每一部分观察,都很深入。
文中讲,他一心观察海幢比丘,深生渴仰。忆念彼不思议三昧解脱,随顺彼不思议三昧自在,
思惟彼不思议利益众生巧方便海,深入彼不思议无作妙用普庄严门,爱乐彼不思议甚深信解清净境界,
观察彼不思议庄严法界清净智,安住彼不思议受佛究竟加持智,
出生彼不思议自在力,坚固彼不思议大愿力,增广彼不思议诸行力。
如是住立,思惟观察,一日一夜乃至经于七日七夜;半月一月,乃至六月,复经六日。过此已后,海幢比丘从三昧起。
文中给出的时间都是表法用的。一日一夜,表示仔细循环一遍。七日七夜,表示所做的观察都用七菩提分法来印证。
半月一月,秘密隐显,以疑情的方法,都要求证。六月,六日,表示用六波罗蜜去检验境界与成就,大小一起求证,宏观微观一再地求证。有四五年时间,善财童子仔细揣摩海幢善知识的行为、教导。
一个行者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良好品性与修养。二对修的法,要能热爱,投入。三依教奉行。(海云继梦导师讲演华严,圆明学习心要笔记6-11)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