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写了一篇分析教育新动向的文章《一块屏幕的梦想》,结果是这样的:
今天,偶然看到连岳先生的同款文章《未来的教育:名师易得,纪律难求》,结果是这样的:
相同的选题,将近的观点,为何结果差异如此悬殊?
抛开平台因素,抛开观点自身对错,抛开分析深度不谈,经过反复对比,我发现了一些新媒体文写作方法上的特点。
一、自说自话 VS 代人发声
传统的写作,我们一般都是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无论水平高低,总归是我们自己的观点。由于读书人的性格使然,通常观点是较为发散而开放的,可供交流探讨之用。
而新媒体文就复杂了,因为前面挂着“媒体”二字,所以大范围传播、大范围共鸣,才是写作的目的。而且,观点通常都是超级聚焦的,往往只有非常明确的一个结论,是不给你时间讨论的。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
投其所好,说他/她想说不敢说的话,做他/她想做不敢做的事,代其发声,代其行动,争取成为他/她的同类,你就成功了。
说服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 VS 帮助他人发出他们的观点
这是第一重差异。
二、作品 VS 商品
通常,我们把从事传统文字工作的人,称为文字工作者,高级一些的,称为作家、记者。
而从事新媒体写作的人,通常会被称为文案或者小编。
这样的称呼,不难理解。
作家的产品,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精雕细琢,成品之后,影响深远,谓之作品;而小编或者文案的产品,时效性极强,错过热点时段,就没人看了,谓之商品。
作品是让你感触艺术、感受真善美假恶丑的;商品是让你爽的,不爽的商品,没人买单。
所以,
艺术 VS 商业
这是第二重差异。
三、独立的人格 VS 木偶的人设
传统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呈现的故事和观点,都拥有各自的出发点,是多样的,它们能引发你的独立思考,而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思考。
新媒体文并不需要这样,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让你最大限度地爽歪歪,它必须帮你砸烂了,嚼碎了,入口即化。你不需要思考,它也不允许你思考,直接接受就好,只要打开页面,那啥分分钟就来。
独立的人格,调动的是你的脑细胞,偏理性;木偶的人设,调动的是你的多巴胺和荷尔蒙,偏感性。
自发光的太阳 VS 反射光的月亮
此为第三重差异。
最后,让我打一个比方:
新媒体文是一碗麻辣烫,鲜香辣俱全,短时间内让你的味觉、嗅觉乃至视觉爆炸;传统文是一锅老汤,文火慢慢煲,越喝越有味道。
无论是麻辣烫,还是老汤,做好了,都是美食,都会有大量的拥趸。
只不过,食用它们的人:
一个叫吃货,
一个,叫美食家。
哈哈哈,一派胡言,一派胡言,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其实,我正在努力学习新媒体写作,但我也有传统的文字,感兴趣的同学,可移步下方链接:
【1】华为的反击
华为应对孟晚舟事件的深度解析,国际规则与西方司法独立的点评,游戏(名词)规则与游戏(动词)规则的思考。
【2】这个冬天有多冷
一到年底就犯难,好像成了媒体的例行公事。2018年到底有多难?诚然,大中小经济周期的叠加,造成今天的至暗时刻,但是黎明已悄然临近,希望大家不要人云亦云,要提前准备好,做一个先知先觉的少数派。
【3】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区块链,再回过头来讨论简书钻的是非成败
区块链科普文,对简书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如果还是弄不懂的话,可以下面留言,我会及时回复。
【4】关于基因编辑,我们应该了解的事情
生命科学科普文,介绍基因编辑的利弊,基因编辑与转基因的区别,当前的发展阶段,以及我对基因编辑的态度。
【5】不要低估自己,相对论没你想的那般天书
相对论科普文,以后看科幻片就不用挠头了,同时荐书。
【6】如果有一天癌症不幸降临,我们该如何面对?
癌症科普文,有理,有据,有情,同时荐书。
【5】我的职场往事
回忆录,对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是一个系列,一共5篇。
【7】花样地产别样红 - 一位地产老兵眼中的地产花式玩法
不算科普,属于事实性的知识,想深度了解地产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无需专业基础。
如若喜欢,不妨点赞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