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喻虽好 不可失义

作者: 0b9d6921c540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08:27 被阅读7次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这几句是庄子的名言,也是历代学者辩论很多的地方。几千年来,这一段文章在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想上的份量都很重。

    以指喻指之非指, 就是指头。庄子这一段讲什么?讲逻辑论辩。我们晓得,以印度的因明学来讲、论辩一定有四个步骤,比西方的逻辑还要完备,还要严密。

    因明的四个步骤,简单地讲:“宗、因、喻、合”。“就是前提,说话必有宗,引申的理由为。有时候有宗有因还讲不清楚的事,只有用比喻来说明,这就是,在庄子中叫做寓言

    因为人类世界上的任何语言文字,没有办法真正表达人的思想,所以意识思想、意识形态很难表达。你说我会画画,把意思画出来,那个画已经不是你的意思,那已是三四层以后的意思了。那到底怎样表达人类的意思?用比喻。

    人类文化中,每一个宗教的教主都很会用比喻,最善于用比喻的是释迦牟尼,其次基督教《圣经》里有很多都是用比喻。为什么宗教的教主喜欢用比喻呢?因为最高形而上的道理很难讲出来,只好讲一个比喻。

    譬如一个人问:某人什么样子?”“你听我讲,你也没有看见,反正那个家伙长得脸像马一样。我们就会一笑,反正晓得脸长,这就是比喻。

    我们人常常喜欢用比喻,比喻是论辩上表达情智的最好的一种方法。宗、因都讲通了,那么就是结论的了。

    那么,庄子对当时喜欢讲论辩的名理学家如惠子、公孙龙,他也提出来以指喻指之非指,他说拿一个指头,告诉你这个不是指头,他说这个比喻不大好。这叫做什么呢?引喻失义,就是用了比喻以后,反而丧失了真正的意义。

    年青同学读古文都念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其中有一句劝他的皇帝,刘备的儿子阿斗的话:不可引喻失义,我们看了诸葛亮的这句话,就了解了刘备的儿子阿斗非常聪明,会辩论,做错了事,他会盖得很好。所以诸葛亮以亚父的身份教训他。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庄子这一句以指喻指之非指,他这个话有点引喻失义,还不如用不是指头来做比方不是指头的道理。禅宗大师翻译佛学《楞严经》时,比庄子用得高明“以指指月”,指个月亮给你看,以指指月叫你看月.不是看指头,不要把指头当月亮。后来禅宗有一部书就叫《指月录》。

    现在研究禅学的人非常多,都是抓住了指头当月亮。拿庄子的话来批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如果你研究禅宗的公案而讲禅的话,不如绝口不谈禅或许还能进入禅。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这和上一句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喻意。南怀瑾先生《庄子讲记·齐物论》18)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国学正能量,智慧识人性!相遇皆有缘,生命大欢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引喻虽好 不可失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yz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