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止于,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荨竹猜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 者,恂栗也。赫兮喧兮 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虑,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上文出自《大学》,本篇没有译文,以下皆是随笔。
前文讲了大学的纲领,本篇就开始正式阐述作者的观点了。一开始大量引经据典,《尚书》《诗经》《论语》,来描述一个真正的君子是怎样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那么怎么才能成为这样的君子呢?文章又回到了开篇所说,要“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以此,来阐述这三者的重要性以及没有做到这三者的弊端。
所谓“诚意”,核心的观点就是“毋自欺”,不要自己欺骗自己。骗子的最高境界就是连自己都欺骗,但是谎言虚相终究是会像泡沫一样,被戳破。在破灭的那一瞬间,黄粱梦醒的那一刻,最是凄凉。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正心”即在于端正自己的思想。正心一词,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正念”,两者虽有不同,但都是在于让人时时刻刻“抓住”自己的思想、念头。在佛学《金刚经》中,有一著名的观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也有一句:“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提醒人们不要固执己见、被外物所烦扰。这些虽然和“正心”,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终都是要告诉我们,要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修行是要向内去寻求的。
所谓“齐家”,换句白话来讲,就是不要对孩子溺爱、更不要对孩子过于苛责,要一碗水端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