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过,每所大学都有与周围环境相符的个性。就像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它的人文风貌,像极了纽约这座东部唯一高速发展的大都市。它不耶鲁或普林斯顿那样,处处透露着严肃和中规中矩。相反却像这纽约般,展现出一种活力与趣味。
纽约,这个被称作世界艺术中心的时尚之都,你时时都能感受到,在民主精神四处张扬的同时,也弥漫着浓郁的人性解放味道。也许是长时间浸淫于这种环境,哥伦比亚大学里的每一处,都会留下让人难忘的印象。
1
有趣的建筑
每所大学都拥有标志性建筑,哥伦比亚也不例外。进入校园里,那座宏伟庄重的罗纪念图书馆,便将人瞬间吸引住。古罗马神殿式的风格,以及白色石灰岩散发的拙朴气息,会让你情不自禁沉醉其中。
但关于哥伦比亚的有趣,也将从这里开始.....
当走进这座图书馆时,你会吃惊的发现,它并不是真正的图书馆,而是被当做校长办公室及校董们的会议厅使用。一定会有人好奇的问,他们真正的图书馆呢?
其实真正的图书馆,是位于它百米之外的巴特勒图书馆。据哥伦比亚里的人介绍,罗纪念图书馆于19世纪末建成,但当时在设计时,工程师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他们只考虑了大楼本身重量,却忘了它是要当图书馆用的。那些数以万吨的图书,桌椅书架重量,他们根本没规划在其中。所以,当越来越多的图书在这里储存时,这栋大楼便难以肩负不堪的重任了。
而新图书馆落成时,又有件趣事发生!
此时的罗纪念图书馆,已存放了上百万册图书。将这些书籍完好无损的搬运到对面图书馆,是个让人头痛的事。但学校负责人脑袋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好办法。
他命令全校几千名学生,在两栋建筑之间排成几十行,用接力传递的方式,把原来馆内的书一本本传到新图书馆里。于是很短时间,老图书馆便被清理的干干净净!
2
出人意料的教育
几乎每所美国大学都贯彻通才教育,而哥伦比亚将其发展出了独有的特点。每个人都明白,让学生们以后更独立的思考,更高效的服务于社会,才是来此学习的目的。因此它的核心课程组(Core Curriculum)成为每个专业学生必上的课程。这种课程大多以人文领域为主,但其中要完成的内容,却让很多学生痛苦不堪。
你读一部文学巨著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去读完一部这样书,你是否会觉得很要命?但是,在这里的文学课上,学校要求学生们在很短时间里,阅读20多部如《荷马史诗》这样的巨著!
尽管这种做法让人感到痛苦,但长期的坚持,会让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产生质的飞跃。之所以如此苛刻,是因为学校力图将学生们打造成未来各行业的精英,而高能的写作水准,是做一名精英的必备条件。
3
任性的学校
每个大学都将自由、民主,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而哥伦比亚的做法,更是将它推到了时代的巅峰。当然它之所以如此,要依赖于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
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因此每年会有大量各国政要应邀来哥伦比亚演讲。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12年哥伦比亚竟史无前例的,邀请了伊朗总统内贾德来校演讲。这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让布隆伯格非常恼火。
但即便是得罪了政府,哥伦比亚依然我行我素,坚持让这位美国的“敌人”,在校内发表了公开演讲。校方认为,将世界全面的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学会理解与倾听,学会汲取真正有含量的信息,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个具有潜质的领导者。
4
学生们的洪荒之力
这个象征着民主的决定,并非哥伦比亚大学一时的突发奇想,在这种不受条例制约的行为背后,也曾经历过难忘的惊心动魄。
上世纪60年代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中,纽约成为左派反战人士聚集的大本营。而哥伦比亚也深受其思想浸染。当时学校秘密成立了国防部资助经费的智库——防务分析研究所,但却被一名学生无意中发现,于是,学生们反战的情绪瞬间被点燃。
此事尚未平息,便又发生了另一件事,这件事则让学生们彻底爆发了愤怒。
哥伦比亚原打算租附近地区的土地,来建造一所体育馆。而学生们认为自己的宿舍环境这么差,此时校方不想着怎样改善,却盘算着不靠谱的面子工程,所以,很快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
学生们占领了学校个每一座大楼,然后在里面建立了“解放区”,紧接着给“解放区”里设立指挥部,印刷各种传单往外分发。校方无奈请来上千名警察制止学生的行为,但行动过程中,警察与学生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最终导致多人受伤,近700名学生被拘禁。不过,在后来的日子里,随着学生代表开始参与学校事物管理,哥伦比亚大学的民主氛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5
饥饿的狮子
很多时候,矛盾冲突的结果并非是永久混乱。很多新的思想与认知,都在这一时刻发现并提炼。它会让人从当初的非理性,转而变得视野更加开阔。
当人回到理性的时候,他才会觉得知识的不断汲取,才是人生跋涉中最安全的保护。因为新的知识,会为旅途提供新的能量。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标志------ 一头瘦骨嶙峋的狮子,寓意着“每位学生,都应像饥饿的狮子,像扑向猎物一般的扑向知识。”而这,也是哥伦比亚大学一则既个性又有趣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