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打算谈谈决策这个话题,选择这个的原因,是因为发现身边的人、网上接触的人中,大多数人都不擅于做决策,喜欢被动的听取意见,缺乏自己的思考。
一、为什么要谈论决策
最近总在逛类似知识星球、饭团这类的社群,这种付费社群对成员有一个福利,就是成员可以向群主提问,群主针对问题给出答案。当然,其他的成员也可以各抒己见。
最开始时每个问题我都看,因为希望其中的问题能给我带来启发。看了一个多月,现在不会一条条挨着看了,原因是问的最多的问题有这么几类:
1、刚毕业,有2个offer,一个是A公司,福利待遇是XXXX;另一个是B公司,福利待遇是XXXX,我应该选哪个?
2、在北上广深打工,家里给找了稳定的工作,催我回家,但是我想在外面闯闯,我该怎么选择?
3、现在的工作学不到东西,想换一个行业,我应该学什么,选哪个行业?
4、想换工作,是应该边工作边学习,然后找工作,还是应该裸辞在家学习,再找工作?
每次看到这类问题,我心里都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既羡慕嫉妒,又感到惋惜。
之所以羡慕嫉妒,是因为这些提问的人运气真的很好,赶上了知识共享(或者叫知识付费)非常流行的年代,花很少的钱就能得到别人的经验。而这些传递经验的人,通常都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树的。之所以感到惋惜,是因为你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决策,是别人帮你做的。你失去了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机会,然后检验你的判断的机会。
当然,这并不是说向比你经验丰富、比你知识面更广、比你更加成功的人请教有错,人类天生就会向比自己强的人靠拢。听取他们的意见,趋利避害,这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大多数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替他做决策。
二、我们为什么做决策那么难?
之所以用“决策”而不是“决定”或“选择”,是因为在查看了词条的解释后,我认为“决策”这个词更能表明我想表达的含义。
决策,指决定的策略或办法。是人们为各种事件出主意、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操作过程,是信息搜集、加工,最后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换句话说,决策不仅仅是做了一个决定,是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借助工具来收集信息,根据已有的信息、经验和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思考、分析和计算后,得出的一个对未来有影响的行为的决定。
在做决策这件事上,我们这一代人(80后、90后),和我们的父辈有着明显的差异。小的时候,家长会规划我们的未来,而这个规划的覆盖面,通常是从上小学开始,直到上大学为止。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会包管一辈子。
其实,我们每次升学选择学校,就是一次决策。因为你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排名、个人成绩、距离居住地远近等因素。在学校时,我们和哪个小朋友玩耍,甚至我们要学好哪门课,家长也经常会干涉其中。毕竟,不管是出于望子成龙的目的,还是出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考虑,家长都希望孩子能上好学校,和成绩好的小朋友一起玩,把高考的重点科目学好。
当然,家长这么做并没有问题,毕竟让一个孩子来选择自己的前途还是太难了,太草率了。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有几次是对于自己的人生做过决策的?因为没有类似的经历,所以在走向社会时,面对需要决策的情况,通常很难有自己的判断。因此去征求比自己强的人的建议(就像小时候听从家长的一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三、决策的重要性
也许有些人觉得,遇到难以决策的事,去问比自己强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有这么几点是否考虑过:
1、你不是随时都能找到想要咨询的人;
2、就算找到人,人家也不见得愿意给你意见;
3、别人给出的答案只是别人的见解,未必真的适合你(不了解你的喜好和特长);
4、在某些领域不认识很厉害的人;
5、按照别人的意见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
类似上述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说,学会自己做决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下决策重要性。
最近在整理做PM的方法论,所以经常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看看其他人的心得体会。因为我自己也写文章上传,所以对阅读数、点赞数和留言比较敏感。通过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的质量(内容的长度和丰富程度)在逐渐上升,但是阅读数、点赞数和留言数都在下降。
对比2016年和2018年发表的文章,2016年的阅读数很多在一万以上,两三万的也不在少数,但是长度通常很短,内容也谈不上丰富。而2018年的,尤其是下半年的,基本上每篇都在3000字以上,万字长文也不少见,通常内容也比较丰富具体,很少有只讲大道理的。但是其阅读数,好的也就七八千,上一万的都少见。(此处均指的是普通作者,并非知名大咖或者专栏作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当时写文章分享的人太少了。那些不愿意分享的人,有些人是没有可以分享的,有些人是不愿意分享,所以最早进行分享的人,享受到了红利(建立品牌、培养用户)。同样道理,最早开始坚持写博客的,坚持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很多人赚到了红利。
但是这样的机会,别人看到后也不会告诉。你需要自己来判断,然后决定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把握住机会。这个判断完全依赖于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自己对事物的分析方法,以及最终自己做出的决策。
四、我们的决策能力会消失吗?
最近在看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里面描述了人工智能在未来各种场景的应用,其中有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在未来,人工智能会比你的父母,你的朋友,甚至是你自己更加了解你。人体内会注入各种传感器、纳米机器人,用来收集你的身体健康数据、各种场景中的生理反应数据等。这时候有人做了一款APP,这款APP的作用是检测使用者是否是同xing恋,目的是让同xing恋能够尽早得知自己的真实取向。判断的依据是通过给使用者看各种俊男靓女的图片,检测并分析人的面部表情、心跳和激素分泌等数据。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当时图片展示的人物正好不是我喜欢的,那这种检测出来的结果能准确吗?不幸的是,之所以说人工智能是最了解你的,就是因为它会根据你在超市买饮料时选择的瓶子上的明星的形象,在广告牌前驻足的时间,平时上网时看到不同人物海报时的反应,综合判断出你喜欢的人物,然后展示给你。
根据算法的分析和计算,它能告诉我们连我们自己都不能知道的东西,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内心的选择。
因为在互联网公司上班,我经常会加班打车回家。通过观察,我发现上岁数的司机(四五十岁)对于自己比较熟悉的路,通常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走,导航软件起辅助作用。而年轻的司机,一般会完全听从导航的指挥。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则新闻,3个日本游客过分迷信GPS,把车开入海中500米,直到无法继续前行。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产品,为了方便用户,已经替用户做了很多选择。我们这一代在互联网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人,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我毫不怀疑,如果现在没有了导航系统,那很多司机(尤其是年轻司机)真的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了。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算法能做到的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算法监测你的一言一行,收集你的各种数据,对你进行分析画像。早晚有一天,它对你的了解程度,会远远超过你的父母、你的朋友,甚至是你自己。这时,你的升学、你选择的专业、你擅长的工作内容、甚至是适合你的配偶,都可以由算法来为你推荐。而不幸的是,随着算法的不断完善,我们会发现算法推荐的要比我们选择的好的多。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决策能力还有必要存在吗?它会消失吗?
五、如何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也许未来真的有一天,我们什么决策都不需要做,只需要依赖算法的推荐,就可以过好一生。但是目前来看,我们还需要自己做出各种决策。因为,提供几个我认为可以提升决策能力的方法。
1、多读书
之所以很多人难以自己做出决策,本质上来说还是掌握的知识太少,具备的经验太少,因此不能对各种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到过,那就是读书。读书,真的是最简单的获得知识和发现规律的途径了。
2、多思考
光读书还是不够的,需要把书中学到的知识,变成你自己的。这里提到的思考指的是什么,就是把书中的知识融入你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这个过程分三个步骤:
(1)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什么叫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的理解是,把自己已有的知识,让他们各部分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和关联,以网状的形式展示,具体样式可以参考脑图的画法。
比如说某个朝代的历史,那么以这个朝代的皇帝为主干,每个皇帝在位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就是主干的分支,这样就建立了一个体系的框架。
再比如我的工作PM,对于工作内容建立知识体系,以产品的整个周期为主干(包括市场定位,用户选择、需求收集、需求分析、使用场景、检验标准等),主干上的每一个节点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都是其中的分支,以此来建立知识体系。
上述举例只为说明,建立体系时应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知识体系刚开始建立时,不会十分全面,需要在后期不断补充完善。
(2)获得新的知识
之前说过的读书,就是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途径,当然还有其他途径,就不展开说了。
(3)知识体系融合
这一步其实是最重要的,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一步需要做的,是把你获得的知识或者说是理论,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关联。可以通过举例子,用新学到的理论,来解释自己已有的知识。这样做可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3、多实践
这里的实践指的是在遇到自己不知道怎么做决策时,不要一味地只想着向别人求助,而是要先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试着进行判断。在判断过程中遇到需要信息辅助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办法去查找信息。
自己尝试做出判断后,再去询问比自己厉害的人。听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是根据什么来做出判断的,找出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差距。为什么有些问题自己没想到,是自己的知识量有差距,还是自己获取的信息不齐全,亦或是自己的分析方法不科学。
重要的事情可以先自己判断,再听听别人的意见。不重要的事,完全可以自己做决策,有了失败的教训,才能让人记忆更加深刻。
附:上周已发过书单,本周不重复发送,写一下自己的读书进度。
1、完成:《1984》
2、在读:《产品心经:产品经理应该知道的60件事》
3、新读:《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