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在我妈那儿,大侄女想喝冰红茶,寻求资金帮助。我跟她开玩笑:“你夸我十句,我就资助你十块钱。”侄女立马喜笑颜开,开始在脑海里搜索夸人的词语,什么温柔体贴、美丽动人、智慧女神的全用上了,总算凑够十个。我遵守承诺给了她十块钱,侄女高高兴兴拿着十元钱买冰红茶去了。
大侄女买了一瓶冰红茶回来了,这可触怒了嫂子,“给你十块钱你怎么就只买了一瓶?怎么不给龙龙,呱呱,丁丁都买一瓶,十块钱正好买四瓶。”“他们又没说喝,也没说让我买呀。”大侄女辩解道。嫂子更生气了:“这还用说?你傻呀。”我妈也跟着指责侄女的不懂事。侄女的脸色明显变得很难看。“这也不能怪嘉嘉,他们仨确实也没说喝……”我替侄女说话了。嫂子不由分说,继续指责:“她就是故意的,想把剩下的钱据为己有。”说完,又转向侄女说:“把剩下的钱给我,或者再去买三瓶。”那么热的天,侄女当然是不愿意再出去的。
眼看大侄女既不想下去买,也不愿交出剩下的钱,嫂子又开始威胁:“行,那以后别再找我要手机,不会给你。”这个威胁是致命的,大侄女的脸拉得很长很长。在嫂子的威胁下,和我妈的双重攻击下,侄女交出来了四元钱,并被没收了刚买回来的冰红茶,大侄女的脸像抹了一层锅底的黑灰,难看得要命。那一刻,我特别同情大侄女。事前告知是教孩子怎么做人做事,事后指责就是故意找茬,是在打着教育的名号发泄自己的情绪。
上次看到一个视频:女儿(七八岁)在房间里写作业,爸爸进来后看到女儿正在偷偷玩儿玩具,作业没写几个字。爸爸的火气立刻上来了,正想发脾气指责之际,爸爸想,我明知道她会在房间里玩玩具,我明知道她会三心二意,我为什么不提前提醒她呢?我为什么非要等她犯错了再过来责骂她?我的目的是指责她,还是指导她如何很好地完成作业?随后,爸爸换成笑脸,告诉女儿写作业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一边玩玩具一边写作业,这样既玩儿不好又学不好,不如现在认认真真完成作业,然后爸爸带她出去玩儿个痛快。后来女儿果然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作业!
别说是孩子,就算是大人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有什么要求不妨提前说出来,这样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像大侄女买饮料这件事,三个孩子都没说要喝,你们也没告诉她买四瓶冰红茶,回来后却第一时间抓住侄女的这个所谓的错误上纲上线,批评指责,我认为是不对的。奈何嫂子和我妈都不这么认为,她们认定大侄女是故意的,她明知道应该买四瓶(或两大瓶),却故意只买自己的,就是自私,这完全是她的本性!
泰戈尔说:“不是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你才相信孩子;而是你相信了孩子,你才能有希望。”在嫂子的眼中,大侄女就是一个自私的人,我每次去,嫂子都会对我说大侄女如何自私,然后再夸小侄女如何会体贴人,这本身就是对大侄女的伤害。我相信自私本不是孩子的本性,就是因为她们总这样说,大侄女才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前天在我妈那儿,嫂子问大侄女:“要不让你和龙龙换换?你去你姑姑家生活一段时间,让龙龙来咱家生活一段时间。”大侄女立马答应,而大宝却坚定地说了两个字:“不行。”从这个答案上,不难看出,嫂子对大侄女不满意,而大侄女对这个家也有意见。
我们常说:“相信相信的力量。”当你无条件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他往往就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发展。真希望嫂子能改变自己对大侄女的态度和认知!
网友评论